首页 > 装修知道 > 房产知识 > 房产政策 > 中国房价会降吗,如今的房价取决于社会的什么呢?

中国房价会降吗,如今的房价取决于社会的什么呢?

浏览次数:432|时间:2024-05-17

热门回答

2024-05-09超级吃货两枚
一年来,在这些调控政策影响下,楼市成交急剧萎缩,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已连续两月止涨,虽然二、三线城市房价仍呈现涨势,但涨幅不断收窄。然而,房价拐点时而渐近时而渐远……(10月4日新华网) 从“国五条”到“国八条”,对中国房价的调控效果不很明显;纵观中国楼市近几年来,特别是近一年来的发展与嬗变历程,目前不会出现“抄底”迹象,倒有一副“抄家伙”和“海底捞”之架势;房价“泡沫”过大与百姓收支增幅不成正比是其焦点问题。 可笑的是,居然有个别专家分析称,房地产商目前“假摔”很难过关。笔者看未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旦时期成熟,楼市还将吹响新一轮的“涨价集结号”。这是一种可怕的危险信号,理当警惕。 第一,供求失衡房价冷热不均。按“国五条”规定,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要在一定时间内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其后20个城市限购。2011年初,“国八条”要求在一定时期内,严格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其后43个城市限购……一年来,在“限购令”影响下,需求锐减,限购城市与非限购城市房价呈现冷热不均的态势。有专家预测,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价格均有可能下降的“指数”不会很明显。这对于目前供需紧张的房地产市场而言,还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谈何对高房价的调控?即使不限购,还有什么人会囤积炒作房产? 第二,限购令房地产按兵不动。对房地产商而言,“国五条”“国八条”公布归公布,调控归调控,只见稳,未见降,有的还有小幅涨。即便“兵临城下”,大多一线城市依然“按兵不动”。对于玩转了“数字游戏”的中国房地产商们,对于这些“小儿科”自然也不屑一顾。有道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而现如今即使有钱的鬼都不知道房价是真跌还是假摔?当今中国楼市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来形容,即房价=伪跌+假摔≠国楼政。有人戏言,这房价真跌还是假摔鬼知道。再说,房价真跌还是假摔咋衡量?无法确定。主次颠倒,“当局者”始终“清”,“旁观者”反而“迷”。真可谓“洋和尚念经”,只闻其音,不懂其意。 第三,限贷拖不垮地产资金链。“限贷”、资金回笼不足,再加上有限的融资渠道和高昂的融资成本,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逐渐加压。即便在资金不断趋紧的情况下,楼盘业绩也在不断下滑,却依然扼不住房地产“死扛”的“恶象”。房地产将继续以“死扛”怪象来坚守其“追求高回报和高利润”的阵地。当然,也会有少数房地产商以降价来促成有效成交的有效途径之一。未来一段时间内,开发商也会以推盘及打折促销的力度来“缓和”目前这种紧张局势。 第四,问责制未发挥应有作用。“国五条”“国八条”出台时其中规定了最严厉的一条:要严格实施问责制,对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相关负责人要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但令外界疑惑的是,并没有看到因为房价高涨而被问责的官员。有业内人士坦言,欲通过问责制落实调控政策直到房价下行仍有难度。值得肯定的是,在调控政策落实过程中,问责机制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因为一线城市的房价已基本得到了抑制。但是总体而言,问责的作用仍然有限。然而,到了落实层面,地方政府就拥有很大的自由空间。从近期一些二、三线城市在执行新一轮限购政策上的抵触情绪和博弈态度,看到了问责制的无奈和无力。 第五,保障房法律制度不完善。国家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全国保障房开工率达86%。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实现房屋回归居住属性的一个长期解决路径,包括公租房在内的保障性住房数量的增加,将有利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和改善供需矛盾。为加大保障房建设,督促地方政府贯彻落实政策,鼓励企业参与保障房建设,政府出台了一些涉及土地、融资、税费优惠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出台及时、力度不断加大、措施更加具体,对我国的保障房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国的保障房在法律、制度和政策上还需要完善。一是我国保障房建设缺乏法律保障。特别是各地方政府建设保障房没有法律约束。二是保障房建设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企业、金融机构等相关机构的探索积极性不高。 第六,抑制楼市需力破八大怪。要想高房价紧急迫降,至少要破解八大“怪象”:一是严控地方政府的卖地财政不良现状,同时警惕高价土地导致的高房价的怪象;二是严控地方政府税收甚至支配的预算外收入,皆依靠出让土地和向房地产征收税金来支撑的怪象;三是严控一部分开发商为谋求暴利,投机倒把,空手套白狼,只赚钱不管老百姓死活的房地产开发的怪象;四是严控因审批、规划、招投标、施工、采购、质量监理、验收评估等造成腐败隐患的怪象;五是严控金融机构为某些“黑色地产商”提供财力支撑的怪象;六是严控房地产经济成为地方GDP的核心组成部分的怪象;七是严控无规划、无规则地开发地产的怪象;八是严控炒房团等不良销售和买卖楼房的怪象。只有力破这等怪象,让房地产原有的“社会公共性”和“空间居住权”归还于百姓,这才是13亿多人民的真正福祉。 第七,防止伪跌和假摔忽悠人。有专家预测,“金九银十”向来是楼市的销售旺季,目前开发商、购房者、中介等市场各方已摆开深度博弈的架势……随着流动性的不断收紧,房地产资金链更是日益紧张。成交低、存货增、资金少——三重压力能否加速价格深调?从目前的降价情况来看,市场仍然以小幅度、部分楼盘、局部户型、中小房企降价为主,尚未进入普降阶段。多数购房者仍在期待房价的进一步下降,这种观望心理或推动四季度房价迎来深度回落。然而,房价深度调整的迹象却并不明朗,未来楼市的走向引人关注。各地楼市降价之风真真假假,真亦假,假亦真。一时间,让百姓真假难辨,职能部门却表现得爱莫能助。 第八,重振重塑房地产商责任。我们不会忘记,***总理年初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时的肺腑之言:“政府抑制房价有信心,下决心抑制炒房团。”同时,总理还对房产开发商语重心长地提出告诫:“房地产商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应该对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自“房地产”三个字在中国成为“名词”,继而成为一种“产业”之后,便很快被各级地方政府“GDP”取而代之。从而导致了中国房地产“连环绑架”经济、政府、百姓、腐败,甚至还“绑架”了中央。即使2010年共有94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也未“撼动”早已“变态”的中国房地产。如今,房地产成为中国政府之殇,高房价成为13亿多人民之痛!

209

2024-05-02文武大叔
决定价格的永远是供给与需求,先说需求,对于房子有需求的人群大概有这么几种,1.外来人员2.年轻人要结婚3.买房后用来出租4.房虫子5.拆迁家庭,1是一个大问题,但是绝对不占绝大比例;2是指80后的人,由于国家婚姻法的历史原因,这部分的比例甚为惊人;3并不大,但是已经成为一个投资趋势,06-07年的股市暴涨抹煞了这种投资的效果,不过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投资渠道;4这种人靠房价落差吃饭,根本就已经演变成了职业,如果房价跌了他们几乎就要去要饭;5是政府行为。 再说供给,温总理提出的紧缩银根,紧缩地根的意思是缩小房地产上游资源的供给,无形中太高房源供给成本,缩减供给需求变大,需求曲线右移,供给变小,供给曲线左移,交点纵坐标提高,价格上涨.这里,有些原因是国家无法控制的,比如80后的人口情况,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政府想干预也干预不了,但是在需求方面,政府可以以增加拆迁的办法增加房屋需求;在供给方面,紧缩银根+紧缩地根已经充分的给房地产增值让路.其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的很大一部分外汇储备是在房地产业里面的,国家不能让房地产业降温,否则国家亏损就不仅仅是人民币升值损失的那么几千个亿了。 有人说我们国家的制度不健全,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也导致了房价的虚高,我个人认为首先是房价的上涨速度过猛导致了社会保障制度无法健全,谁也不能帮你保证你是中国人就一定有房子住吧?国家承诺不了.其次才是社会保障不够完善反作用于房价上涨,如果这也算一个房价上涨的理由,那么房价上涨的原因还有很多很多。

35

2024-05-15达达1110
一年来,在这些调控政策影响下,楼市成交急剧萎缩,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已连续两月止涨,虽然二、三线城市房价仍呈现涨势,但涨幅不断收窄。然而,房价拐点时而渐近时而渐远……(10月4日新华网) 从“国五条”到“国八条”,对中国房价的调控效果不很明显;纵观中国楼市近几年来,特别是近一年来的发展与嬗变历程,目前不会出现“抄底”迹象,倒有一副“抄家伙”和“海底捞”之架势;房价“泡沫”过大与百姓收支增幅不成正比是其焦点问题。 可笑的是,居然有个别专家分析称,房地产商目前“假摔”很难过关。笔者看未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旦时期成熟,楼市还将吹响新一轮的“涨价集结号”。这是一种可怕的危险信号,理当警惕。 第一,供求失衡房价冷热不均。按“国五条”规定,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要在一定时间内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其后20个城市限购。2011年初,“国八条”要求在一定时期内,严格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其后43个城市限购……一年来,在“限购令”影响下,需求锐减,限购城市与非限购城市房价呈现冷热不均的态势。有专家预测,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价格均有可能下降的“指数”不会很明显。这对于目前供需紧张的房地产市场而言,还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谈何对高房价的调控?即使不限购,还有什么人会囤积炒作房产? 第二,限购令房地产按兵不动。对房地产商而言,“国五条”“国八条”公布归公布,调控归调控,只见稳,未见降,有的还有小幅涨。即便“兵临城下”,大多一线城市依然“按兵不动”。对于玩转了“数字游戏”的中国房地产商们,对于这些“小儿科”自然也不屑一顾。有道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而现如今即使有钱的鬼都不知道房价是真跌还是假摔?当今中国楼市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来形容,即房价=伪跌+假摔≠国楼政。有人戏言,这房价真跌还是假摔鬼知道。再说,房价真跌还是假摔咋衡量?无法确定。主次颠倒,“当局者”始终“清”,“旁观者”反而“迷”。真可谓“洋和尚念经”,只闻其音,不懂其意。 第三,限贷拖不垮地产资金链。“限贷”、资金回笼不足,再加上有限的融资渠道和高昂的融资成本,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逐渐加压。即便在资金不断趋紧的情况下,楼盘业绩也在不断下滑,却依然扼不住房地产“死扛”的“恶象”。房地产将继续以“死扛”怪象来坚守其“追求高回报和高利润”的阵地。当然,也会有少数房地产商以降价来促成有效成交的有效途径之一。未来一段时间内,开发商也会以推盘及打折促销的力度来“缓和”目前这种紧张局势。 第四,问责制未发挥应有作用。“国五条”“国八条”出台时其中规定了最严厉的一条:要严格实施问责制,对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相关负责人要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但令外界疑惑的是,并没有看到因为房价高涨而被问责的官员。有业内人士坦言,欲通过问责制落实调控政策直到房价下行仍有难度。值得肯定的是,在调控政策落实过程中,问责机制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因为一线城市的房价已基本得到了抑制。但是总体而言,问责的作用仍然有限。然而,到了落实层面,地方政府就拥有很大的自由空间。从近期一些二、三线城市在执行新一轮限购政策上的抵触情绪和博弈态度,看到了问责制的无奈和无力。 第五,保障房法律制度不完善。国家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全国保障房开工率达86%。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实现房屋回归居住属性的一个长期解决路径,包括公租房在内的保障性住房数量的增加,将有利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和改善供需矛盾。为加大保障房建设,督促地方政府贯彻落实政策,鼓励企业参与保障房建设,政府出台了一些涉及土地、融资、税费优惠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出台及时、力度不断加大、措施更加具体,对我国的保障房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国的保障房在法律、制度和政策上还需要完善。一是我国保障房建设缺乏法律保障。特别是各地方政府建设保障房没有法律约束。二是保障房建设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企业、金融机构等相关机构的探索积极性不高。 第六,抑制楼市需力破八大怪。要想高房价紧急迫降,至少要破解八大“怪象”:一是严控地方政府的卖地财政不良现状,同时警惕高价土地导致的高房价的怪象;二是严控地方政府税收甚至支配的预算外收入,皆依靠出让土地和向房地产征收税金来支撑的怪象;三是严控一部分开发商为谋求暴利,投机倒把,空手套白狼,只赚钱不管老百姓死活的房地产开发的怪象;四是严控因审批、规划、招投标、施工、采购、质量监理、验收评估等造成腐败隐患的怪象;五是严控金融机构为某些“黑色地产商”提供财力支撑的怪象;六是严控房地产经济成为地方GDP的核心组成部分的怪象;七是严控无规划、无规则地开发地产的怪象;八是严控炒房团等不良销售和买卖楼房的怪象。只有力破这等怪象,让房地产原有的“社会公共性”和“空间居住权”归还于百姓,这才是13亿多人民的真正福祉。 第七,防止伪跌和假摔忽悠人。有专家预测,“金九银十”向来是楼市的销售旺季,目前开发商、购房者、中介等市场各方已摆开深度博弈的架势……随着流动性的不断收紧,房地产资金链更是日益紧张。成交低、存货增、资金少——三重压力能否加速价格深调?从目前的降价情况来看,市场仍然以小幅度、部分楼盘、局部户型、中小房企降价为主,尚未进入普降阶段。多数购房者仍在期待房价的进一步下降,这种观望心理或推动四季度房价迎来深度回落。然而,房价深度调整的迹象却并不明朗,未来楼市的走向引人关注。各地楼市降价之风真真假假,真亦假,假亦真。一时间,让百姓真假难辨,职能部门却表现得爱莫能助。 第八,重振重塑房地产商责任。我们不会忘记,***总理年初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时的肺腑之言:“政府抑制房价有信心,下决心抑制炒房团。”同时,总理还对房产开发商语重心长地提出告诫:“房地产商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应该对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自“房地产”三个字在中国成为“名词”,继而成为一种“产业”之后,便很快被各级地方政府“GDP”取而代之。从而导致了中国房地产“连环绑架”经济、政府、百姓、腐败,甚至还“绑架”了中央。即使2010年共有94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也未“撼动”早已“变态”的中国房地产。如今,房地产成为中国政府之殇,高房价成为13亿多人民之痛!

312

2024-05-17midnightdq
在2013年,“日光盘”、“地王”等现象屡见不鲜。但值得注意的是,依然有不少地方房价犹如股市般惨跌。因此,2013年房地产市场的真实写照是:一边是一线城市连续20余月的高涨,一边是温州等城市连续26月下降;一面是“地王”迭出频遭哄抢,一面却是无人问津。 然而2014年的房价走势如何,冰火两重天会否持续,泡沫会否破灭?进入年底,关于房地产价格走势众说纷纭,观点不一。 在总体看来,影响2014年房价的因素主要有两条:一是房产调控方式,二是资金面。由于限贷限购等行政手段多次运用后效果不彰,信息联网、房产税等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在2014年出台的预期加强。 除了房产调控影响外,对房地产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资金面也面临着重要变数。著名财经评论员马光远认为,美联储退出QE有可能把中国房地产打回原形。马光远表示,美联储如果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多年以来靠潜伏的国际资本支撑的中国高房价将迎来真正的重击。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分析认为,一旦QE退出将给房企海外融资带来很大难度,这将导致房企的融资成本和汇率风险大大增加。房企在海外融资的难度将加大,可能被迫抛售房产以应对流动性危机,而大量卖房就会增加市场供给,从而迫使房地产价格下降。 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则表示,中国房地产业并没有实质性的泡沫。但2014年总体房价增幅将趋缓。“我们看2014年,总的趋势是看涨的,但是增幅放缓,如果说具体区间,则有可能从两位数降到一位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