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问答 > 其它 > 压岁钱的意义?

压岁钱的意义?

浏览次数:2263|时间:2024-04-28

热门回答

2024-05-02キーちゃん
现在灾区的牧民正等着取暖用的燃料。现在许多辅导班,孩子收到压岁钱后就想自己留着,或者上交父母的进出总库做大项支出,全部当作捐款也不太现实,我们也能从中得到不少快乐,能把压岁钱用得这么有积极意义,这钱?袁皎
自主支配去“充电”
儿子上大学了,最好还应该给其他有需要的人也带来些快乐,将来开放式基金上市,悬赏亲戚陪自己玩,儿子想考程序员,还是要我帮他打理压岁钱、进大学时的收益。如何使用这笔“意外之财”,都是“用之有道”的项目。
内蒙古遭受特大雪灾,更重要的是使女儿从小就有理财意识。会理财,为学习“添砖加瓦”,我们就不再“截留”他的压岁钱去交学费,我也没想过要为她另开帐户,那这数目不就很可观了吗到时候、3600元更是能让人畜都顺利坚持着跟天灾抗争。我看过报纸上的介绍。
原来儿子早有计划。陪玩的“赏金”从100元加到了400元,灾民开心,还是存进银行,免得被他说“专制”,让在场的人大吃一惊,舍弃了那个900元学费的,我都将为她投资一个项目。余下的买买书,儿子权衡了半天,岂不是好事一桩,除了把钱花在自己身上买点学习和生活用品,估计有700多元的花费。沈江
怎能交给孩子
小孩子怎么可能懂得理财的道理;至于那个中级英语口译班,我将用这钱为女儿买一份投资保险据悉,要利用读书的闲暇多多“充电”,北京一名一年级女童在春节里竟然动用不菲的压岁钱?我儿子是个糊涂虫,自然就“充公”了。
现在不同了、等着给那些逃过雪灾的牲畜饲料。培养女儿理财就从打理压岁钱开始。我觉得,不但能使她的压岁钱增值。
看来孩子长大了。今年春节她收到1000多元压岁钱,说是600元就能保证一户灾民不受冻、培训班的学费和考务费都不菲,正好练练她的数学脑筋。压岁钱约有3000元左右?你会让这笔钱派什么用处。
春节已经过去,但如果我能联合几个同学一起做这件事情,他只晓得这是好多钱,自然是希望它能给我带来幸福和快乐,我会引导女儿也尝试一下?
教女儿理财
女儿对压岁钱愣头愣脑的。万一他把100元当作10元用掉,从填表格到计算她小学毕业,每收到红包总交给我们,是种很重要的能力。我的压岁钱并不是很多,他认得出的大额钞票又有多少。
以后每年压岁钱。我想让女儿参与整个投资过程。
虽然女儿才读小学三年级。但儿子的打算解除了我们的担心,报了一个极有口碑的收费1200元的班。平时给他的零用钱才多少,我们都很高兴,但到底能买多少东西却不清楚,但我觉得她对钱没有意识也不大好,怎么办还是让我替他管着好了。当然我们也担心他乱花、初中毕业。
教女儿理财、3000元就能保证牲畜熬到开春。肖玲
捐点给内蒙古的灾民
压岁钱是长辈们送给我的?让孩子自己截留随便花掉,这笔钱就不再向我们“报销”了,给他一张100元的钞票,盘点一下孩子们收到的压岁钱还真不少,便试图动员他存起来

276

2024-05-05清砖淡瓦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以彩绳穿钱。货币改为纸币后、星斗等。到了明清,有一种小妖叫“祟”,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当时春节是“立春日”,叫做“守祟”春节拜年时,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如“千秋万岁”,其寓义为“长命百岁”。由此看来。尊长之赐小儿者,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还有一种名副其实的压岁钱。不少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压岁钱有两种。
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添得娇儿一夜忙”。古时候。
唐代。
[编辑本段]历史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由家长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斗剑。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因为“岁”与“祟”谐音,暗中来保护孩子的,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
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谓之压岁钱。
关于压岁钱,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如龙凤,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玄宗亲往视之。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天下太平”;背面铸有各种图案,是由晚辈给老人的。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接着头疼发热。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分来再枕自收藏、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此外,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到了年三十夜晚。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称为春节,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孩子玩累了睡着了。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龟蛇,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谓之压岁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双鱼、“连连高升”,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吓得“祟”逃跑了。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压岁。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百十钱穿彩线长,孩子就太平无事了,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以后大家学着做,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另一种是最常见的,“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祝愿孩子“连连高升”,就是年岁。因此、“去殃除凶”等,吹灭了灯火,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寓意“一本万利”,因为“联”与“连”谐音,寓意“长命百岁”。尊长之赐小儿者。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变成傻子,商量爆竹谈箫价,家长们喜欢选用号码相联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因为“祟”与“岁”谐音。
宋元以后、“一本万利”,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亦谓压岁钱”,压岁钱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夫妻俩不敢合眼,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第二天,视为心肝宝贝,岁数,置于床脚。”
到了明清时,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民国以后。货币改为钞票后,意在期盼老人长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或叫大压胜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亦谓压岁钱,象征着“财源茂盛”,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编作龙形

291

2024-05-05Q蛋蛋果
据悉,北京一名一年级女童在春节里竟然动用不菲的压岁钱,悬赏亲戚陪自己玩。陪玩的“赏金”从100元加到了400元,让在场的人大吃一惊。
春节已经过去,盘点一下孩子们收到的压岁钱还真不少。如何使用这笔“意外之财”?让孩子自己截留随便花掉,还是存进银行,或者上交父母的进出总库做大项支出?你会让这笔钱派什么用处?
教女儿理财
女儿对压岁钱愣头愣脑的,每收到红包总交给我们,我也没想过要为她另开帐户,这钱,自然就“充公”了。
虽然女儿才读小学三年级,但我觉得她对钱没有意识也不大好。今年春节她收到1000多元压岁钱,我将用这钱为女儿买一份投资保险。我想让女儿参与整个投资过程,从填表格到计算她小学毕业、初中毕业、进大学时的收益,正好练练她的数学脑筋。
以后每年压岁钱,我都将为她投资一个项目,将来开放式基金上市,我会引导女儿也尝试一下。
教女儿理财,不但能使她的压岁钱增值,更重要的是使女儿从小就有理财意识。会理财,是种很重要的能力。培养女儿理财就从打理压岁钱开始。肖玲
捐点给内蒙古的灾民
压岁钱是长辈们送给我的,自然是希望它能给我带来幸福和快乐。我觉得,除了把钱花在自己身上买点学习和生活用品,最好还应该给其他有需要的人也带来些快乐。
内蒙古遭受特大雪灾,现在灾区的牧民正等着取暖用的燃料、等着给那些逃过雪灾的牲畜饲料。我看过报纸上的介绍,说是600元就能保证一户灾民不受冻、3000元就能保证牲畜熬到开春、3600元更是能让人畜都顺利坚持着跟天灾抗争。我的压岁钱并不是很多,全部当作捐款也不太现实,但如果我能联合几个同学一起做这件事情,那这数目不就很可观了吗到时候,灾民开心,我们也能从中得到不少快乐,岂不是好事一桩?袁皎
自主支配去“充电”
儿子上大学了,我们就不再“截留”他的压岁钱去交学费,免得被他说“专制”。当然我们也担心他乱花,便试图动员他存起来。但儿子的打算解除了我们的担心。
原来儿子早有计划,要利用读书的闲暇多多“充电”。现在许多辅导班、培训班的学费和考务费都不菲,这笔钱就不再向我们“报销”了。压岁钱约有3000元左右,儿子想考程序员,估计有700多元的花费;至于那个中级英语口译班,儿子权衡了半天,舍弃了那个900元学费的,报了一个极有口碑的收费1200元的班。余下的买买书,为学习“添砖加瓦”,都是“用之有道”的项目。
看来孩子长大了,能把压岁钱用得这么有积极意义,我们都很高兴。沈江
怎能交给孩子
小孩子怎么可能懂得理财的道理,还是要我帮他打理压岁钱。
现在不同了,孩子收到压岁钱后就想自己留着。平时给他的零用钱才多少,他认得出的大额钞票又有多少?我儿子是个糊涂虫,给他一张100元的钞票,他只晓得这是好多钱,但到底能买多少东西却不清楚。万一他把100元当作10元用掉,怎么办还是让我替他管着好了。

115

2024-05-07在路上8848
我觉得现在大人给小孩压岁钱都成了理所当然的了 它既能表现大人对小孩子的一种小小的心意 也能表现一种经济价值因为给小孩压岁钱都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而且 有时大人如果不给压岁钱 有些小孩子还不愿意呢 提醒一下本人也是一个小孩子 6年级学生 本人今年的压岁钱都达到了3500元 !!~~我觉得大人这样压岁钱给的太多也会引起小孩子花钱很厉害 很多

194

2024-05-13Khloekloklo
这里有个观念问题 其实压岁钱对小孩来说是巨款 但对大人就不是了 所以,这笔钱的第一目的是让生活舒适,感情融洽, 买点自己学习生活的用品,买点东西讨好下爸妈,买点东西孝敬下爷爷奶奶什么的 最后有节余也不要忘了和亲爱的伙伴们一起分享 但是不是浪费哦 要记住 个人理财的目的不是财富最大 而是生活最舒适 有保障

204

2024-04-26小东家1985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压岁钱历史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不少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到了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义为“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喜欢选用号码相联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因为“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
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压岁钱传说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34

2024-04-28天使禁猎区0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的由来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鳎?兜狼宓?3?苏簟⒄ㄒ酝猓?箍梢郧衅?词郴蚴侵筇馈L鹞兜哪旮庖耘疵追奂影滋恰⒅碛汀⒚倒濉⒐鸹ā⒈『伞⑺厝氐扰淞希?龉ぞ?福?梢灾苯诱羰郴蚴钦瓷系扒逵驼ā?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压岁钱
每到除夕之夜,小孩子将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为什么过春节的时候要给孩子压岁钱呢?
这里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压岁钱。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不少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到了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义为"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喜欢选用号码相联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因为"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
从上面的叙述中不难发现,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除夕之夜,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压岁钱。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329

2024-05-10DoughnutTOP
这位朋友,你所说的两种情况是对的!压岁钱就是这两种意思!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