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攻略 > 白背叶种植技术最新介绍

白背叶种植技术最新介绍

2024-04-23

导读:在中药中大多数都是由植物草本组成的,这些大家应该知道吧!事实证明了一句话世界万物都是大自然的恩赐,的确是这样的,因为不管是名贵的药材还是一般的药材都是来自大自然

在中药中大多数都是由植物草本组成的,这些大家应该知道吧!事实证明了一句话世界万物都是大自然的恩赐,的确是这样的,因为不管是名贵的药材还是一般的药材都是来自大自然之中。我相信一提起中药大家肯定有自己的了解,随着人们对中药的需求不断变大,人们人工培育中草药,白背叶大家知道吗?这种中药也是可以培育的,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栽培技术吧!

白背叶种植技术

白背叶简介

白背叶,大戟科,野桐属{以前曾归属金虎尾目(Malpighiales)}。小乔木或灌木,高2-3米,小枝,叶柄均被白色密毛。叶互生,宽卵形,长5-10厘米,宽3-9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圆形穗状花序生枝顶,雄花在上,雌花在下。蒴果球形,密生软刺,星状柔毛,白色。种子黑色,近球形。

灌木或小乔木,高1-3(-4)米;小枝、叶柄和花序均密被淡黄色星状柔毛和散生橙黄色颗粒状腺体。叶互生,卵形或阔卵形,稀心形,长和宽均6-16(-25)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截平或稍心形,边缘具疏齿,上面干后黄绿色或暗绿色,无毛或被疏毛,下面被灰白色星状绒毛,散生橙黄色颗粒状腺体;基出脉5条,最下一对常不明显,侧脉6-7对;基部近叶柄处有褐色斑状腺体2个;叶柄长5-15厘米。

花雌雄异株,雄花序为开展的圆锥花序或穗状,长15-30厘米,苞片卵形,长约1.5毫米,雄花多朵簇生于苞腋;雄花:花梗长1-2.5毫米;花蕾卵形或球形,长约2.5毫米,花萼裂片4,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约3毫米,外面密生淡黄色星状毛,内面散生颗粒状腺体;雄蕊50-75枚,长约3毫米;花柱3-4枚,长约3毫米,基部合生,柱头密生羽毛状突起。蒴果近球形,密生被灰白色星状毛的软刺,软刺线形,黄褐色或浅黄色,长5-10毫米;种子近球形,直径约3.5毫米,褐色或黑色,具皱纹。花期6-9月,果期8-11月。

白背叶种植技术

白背叶的种植技术

白背叶产于云南、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和海南。生于海拔30-1000米山坡或山谷灌丛中。分布于越南。模式标本采自广东。

本品皱缩,边缘多内卷,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阔卵形,长7~17cm,宽5~14cm,上表面绿色或黄绿色,下表面灰白色或白色。顶端渐尖,基部近截平或略呈心形,全缘或顶部微3裂,有钝齿,上表面近无毛,下表面被星状毛,基出脉5条,叶脉于下表面隆起。叶柄长4~20cm,质脆。气微香,味微苦、辛。

白背叶铁线蕨为多年生草本,高20~30cm。根状茎横走,上面密被线状披针形浅棕色鳞片。叶远生,叶柄圆柱形,细弱,紫褐色至棕色,有光泽,长10~20cm,基部疏背线状披针形浅棕色鳞片;叶片三角状卵形,长10~15cm,3回羽状分裂,一回羽片3~5对,三角状披针形,基部1对最长,长约7cm,向上的渐小,二回羽片矩圆形至卵形,末回小羽片扇形,1~4对,质厚,长宽均约4~7mm,顶端截平或圆形,不育部分有宽三角形具刺尖头的锯齿,两侧边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多少背白粉,叶脉扇状分离,各回羽片均具细柄。孢子囊群生于末回小羽片顶端,每片1枚;囊群盖质厚,肾形至近圆形,长2~3mm,棕色。

白背叶种植技术

白背叶功效与作用

白背叶别名:白小娘、白楸、叶下白、白帽顶、野桐、白背木、白膜叶、白林树、白面仔、山白苎。白背叶为大戟科植物白楸的根叶入药。本草生于山坡或平原、灌木或草丛中。根全年可采。叶夏秋可采。

白背叶平、苦、涩、凉、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止痛、柔肝活血、健脾化湿的功用。主治白带、扁桃体炎、肝炎、产后关节痛、脱肛、便血、鹅口疮、妊娠水肿、胃痛、关节炎、腮腺炎、外伤出血、湿疹等。

白背叶功效与作用

1、治脾肿大:白背叶根60g,猪胰1具,水炖,饮汤食肉。

2、治脱肛、便血:白背叶根30至60g,猪大肠120g,水炖,饮汤食肠。

白背叶种植技术

好了,白背叶的种植技术以及一些其他情况已经介绍的差不多了,大家也应该了解了吧!这种植物药草主要是用于治疗治脾肿大、治脱肛和便血,这些症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非常地多见,相信大家自己也有亲身体会。如果大家了解了这种植物药草的话就可以把它们的功效与作用很好的利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了。当然如果大家对其他中药有兴趣的话,可以平时去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