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攻略 > 陶瓷业“内忧外患”情何以堪

陶瓷业“内忧外患”情何以堪

2024-04-29

导读:欧盟委员会日前发布《关于欧盟对我国陶瓷厨餐具开始反倾销调查的通知》,宣布对中国出口至欧盟的陶瓷餐具及厨房用具发起反倾销调查。此前,2011年9月欧盟对中国瓷砖反倾销案作出终裁,征收最高达69.7%的惩罚性关税,且有效期长达5年,并可视情况延长。

欧盟委员会日前发布《关于欧盟对我国陶瓷厨餐具开始反倾销调查的通知》,宣布对中国出口至欧盟的陶瓷餐具及厨房用具发起反倾销调查。此前,2011年9月欧盟对中国瓷砖反倾销案作出终裁,征收最高达69.7%的惩罚性关税,且有效期长达5年,并可视情况延长。

欧盟委员会日前发布《关于欧盟对我国陶瓷厨餐具开始反倾销调查的通知》,宣布对中国出口至欧盟的陶瓷餐具及厨房用具发起反倾销调查。此前,2011年9月欧盟对中国瓷砖反倾销案作出终裁,征收最高达69.7%的惩罚性关税,且有效期长达5年,并可视情况延长。

据记者了解,这是一次影响范围最广、涉及金额最大的中国陶瓷行业反倾销案,涉及金额高达7亿美元,涵括企业超2000多家。以泉州为例,根据2011年海关数据统计,涉案企业86家,涉案金额达2410.4万美元,其中,超百万美元的企业就有6家。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反倾销主要集中在陶瓷瓷砖领域,从印尼反倾销案开始,已经进入到了应用瓷领域。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提醒:“这种反倾销措施还会有较大的"连锁反应",有可能带来其他国家或地区跟风对中国陶瓷餐具的反倾销。”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外患未平内忧又起”。

2011年12月30日,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陶瓷砖产量超过80亿平方米。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房地产调控又加剧了陶瓷业市场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在这种情况下,陶瓷企业营收、利润下滑已成普遍现象。

出口额下降利润微薄

“与此前欧盟对我国出口的建筑陶瓷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相比,日用陶瓷对海外市场依赖度较高,约占我国出口量的11%,2000多家企业会受到波及。考虑到日用陶瓷机械化程度很低,日用陶瓷在我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涉及的劳工数量则更为庞大。”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此次欧盟之所以考虑对我国日用陶瓷发起反倾销调查,与我国日用陶瓷在欧盟市场占有率过高有关。陶瓷工业协会透露,目前,我国已经是日用陶瓷第一大生产国,产量约占全世界70%。而记者从多家出口欧盟日用陶瓷企业获悉,我国日用陶瓷在欧盟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五成,是欧盟日用陶瓷第一大进口国。

国内日用陶瓷生产企业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欧盟债务危机导致国内消费能力下降,对欧盟日用陶瓷的出口额已经出现了同比15%左右的下滑,若再进行反倾销,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以欧盟市场上售价3.5美元的口杯为例,企业出售给欧盟经销商的价格约为0.7美元,企业从中获利仅约0.1美元。而国外经销商除去运费等开支约1.5美元,实际获利超过1美元,是我国生产企业获利的10倍。”出口欧洲陶瓷的企业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事实上,我国出口欧盟陶瓷利润极低。大型企业尚如此,其他小企业则更加艰难,可见,我国陶瓷出口企业利润很低,而且获利大头是国外经销商。

这种形势下,行业洗牌将进一步加剧。相关专家坦言,2012年陶瓷砖产量将进入平缓增长阶段,总体来讲,我国的陶瓷砖产能与产量已接近步入相对过剩阶段,行业内的竞争将不断加剧,表现可能是洗牌、重组。

日用陶瓷,情何以堪?

反倾销来袭,陶瓷企业情何以堪?国际官司,就意味着5-10万元的律师费用、企业专业的应诉能力、还有大量地精确贸易信息……

对于大多数陶瓷企业而言,微薄的利润并不容易支撑这来势汹汹的“反倾销”,这无疑是在他们抵御严冬时雪上加霜。

“胳膊”还是拧不过“大腿”。太多的无奈道出了陶瓷企业的悲催命运。对于这样的官司,企业这样形容应诉的结局:“这场官司没有一个能赢,终裁获得相对低一些的反倾销关税就已经算是成功了。”

据业界介绍,相对低一些的反倾销关税也差不多要达到30%。因此,所谓的“成功”就是陶瓷企业在原有的成本基础上,添加了三成以上的成本。成本不断增加,贸易如何继续做下去,企业只能八仙过海了。而按照正常的贸易来看,没有神仙般的实力,那就只能“出局”,退出市场。

外贸企业往往把反倾销调查当做“大件事”来面对,积极的企业寻找各种门路,想方设法应诉;不积极的企业直接放弃市场,甘拜下风。

然而,从陶瓷业这棵遭殃的“树木”,我们似乎看到了整个外贸行业悲惨的“大森林”,不仅有陶瓷,还有家电、纺织、家居、建材等行业纷纷遭遇反倾销。专家提示,反倾销已经在几个层面上开始发生“连锁反应”,这意味着,外贸壁垒或将越来越多,海外市场的“蛋糕”或许也将越做越小,而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