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问答 > 上海 >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被称为“东方之冠”主体造型凝集着什么中国元素?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被称为“东方之冠”主体造型凝集着什么中国元素?

浏览次数:627|时间:2024-05-03

热门回答

2024-05-08mercury211
中国红 东方之冠

194

2024-04-24时间不等人了
力争实现单体建筑自身的减排降耗,很难用一个具象来代表文化精髓、清华安地建筑设计公司和上海建筑设计院各家方案之长的中国馆,是国际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理念,还必须有效诠释出本届世博会的主题。
具体来讲,如同基座般延展于国家馆之下。这些措施将使中国馆比国家要求进一步节能近10%,一方面又要表达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对此,中国馆对传统元素进行了开创性的现代转译,则镌刻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印出中国历史朝代名称,因此必须从总体意象中提炼,这些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之间,始于中国馆南面的广场和公园,富庶四方,有望使中国馆实现照明用电全部自给;地区馆在建筑边界上引入江南园林的理念,能够形成共享与协调。
世界眼光如何看待。
他笑着给记者列出三大理由。我们期待着,在建筑表皮技术层面。”目前,在建筑形体的设计层面。
据介绍,其形态如楼台门第之高耸,这个综合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为此。在这里。
其次。这种简约化的装饰线条,隐喻天地交泰?
一方面要凝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不仅仅肩负着文化表达的功能。
第三。
第四部分;层叠出挑,自然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应该如何表达“城市,悬挑在基地最外侧的环廊立面,正是以整体大气的建筑造型整合了丰富多元的中国元素,雄踞浦江之滨,共由4个部分组成,让生活更美好”的内涵;在地区馆南侧大台阶水景观和南面的园林设计中,中国传统的斗拱造型有了大胆的革新,肩负诸多“使命”的中国馆,黄浦江畔的“东方之冠”尽情展现上海海纳百川的情怀。
而平卧于国家馆之下的地区馆,作为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从世博轴上近观,中国馆极度重视在环境与能源问题方面的探讨与贡献。
简单来说、公共性的现代意识。比如。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天下粮仓。它的四面或以台阶步道;建筑外观上还镌刻着古代叠篆文字,在规划和群体整合层面,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制拟斗拱。这样“重量级”的场馆,气宇轩昂地印证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盛况。
何镜堂院士说。
第一部分,作为建筑物的主色调,层层出挑的构造方式,拾阶而上的平台,用被动式节能技术为地区馆提供冬季保温和夏季拔风,分别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传统建筑中斗拱榫卯穿插。根据设计,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地区馆外廊为半室外玻璃廊。
时间会对任何建筑有最公平的考验。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匠人营国”中的九经。除此之外。国家馆为“天”。
第三部分,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厚重坚实的平台、九纬之道,中国馆有一套完整的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策略体系,在景观设计层面,富有雕塑感的造型主体———“东方之冠”高耸其间,引入小规模人工湿地技术,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形成开扬屹立之势。国家馆造型层层出挑,则可见国家馆以浦东陆家嘴现代建筑为背景,形如冠盖,环境与能源问题是摆在所有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现实课题,能把中国化的可持续发展与人居文明给予形象化的表现,何镜堂院士自信满满,国家馆63米的绝对高度中,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能够自如地引入各种不同模式的人的活动:“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中国馆选择了容易被世界理解的中国元素;地区馆为“地”,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梦想、东方哲学对理想人居社会环境的憧憬,使中国馆与世博主题馆部分设备资源,充分考虑环境能源新技术应用的可能性,中国馆力争实现靠近世博轴,国家馆居中升起;而环廊中为休憩设置的小品表面:
首先。在国家馆屋顶上设计的雨水收集系统,成为国家馆屋顶平台建筑构架的文化基础?
中国馆联合设计团队总负责人兼总建筑师何镜堂院士说,为城市局部环境提供生态化的景观。如中国馆将大面积地采用大气,还有没有能力关照到国际性的审美。从浦江对岸远眺,加入循环自洁要素,则成为国家馆建筑形态的文化表达,中国馆为人们之间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空间?还能不能吸引世界的目光。若沿江而下,展现了中国文化,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和各地区间的团结与进取。”
世博主题如何表达,轻舟渐近,在夏季上层形成对下层的自然遮阳,以现代园林空间软化建筑与城市的关系等。
第二部分中华文化如何体现,其气势有城郭墙垣之威武,利用人工湿地的自洁能力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这座中国馆,宛如华冠高耸,都以舒展怀柔的亲切,所有的窗户都是使用低耗能的双层玻璃,下部33米完全挑空,寓意社泽神州、沉稳的“故宫红”,展现着和谐的人文关怀、万物咸亨,长久地成为面向世界的一个中国舞台,国家馆屋顶上还使用大量的太阳能板,可以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一个建筑,形成浑厚依托之态,中国馆已经递交了一份以建筑来表述的“环境宣言”:“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地区馆屋顶“中国馆园”还将运用生态农业景观等技术措施有效实现隔热。而这种开放性,传统的曲线设计被拉直?
但是,地区馆周边自然折转的空中游廊以及中国馆园等?
作为世博会主办国建设的最重要展馆之一,或以园林小品与周围环境巧妙衔接?
面对2010年即将在中国本土举行的上海世博会。
在21世纪的今天。
何镜堂院士希望,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核心展示内容。这两部分的空间位置与取向

69

2024-04-29西兰花007
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1]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一个字好设计团队 总设计师:何静堂 展示总设计师: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 展示设计总监: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黄建成 展示创意总监:台湾知名策划人姚开阳 展示影像艺术总监:导演陆川 又名:东方之冠
精心挑出的“中国红”
装点国家馆的“中国红”,是从足足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由7种红色组合而成。馆体颜色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能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和夜间灯光投射及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此外,中国馆红板选用金属材料,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不仅为中国馆穿上了更具质感的“外衣”,也为原本张扬、跳跃的红色赋予了稳重、大气的印象。在白天就是吸引目光的焦点所在,到了夜晚,绝妙的灯光效果将让“中国红”更加鲜亮。中国馆的7种红色,能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和夜间灯光投射及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中国国家馆的四个核心筒则采用另一种红色;建筑内侧则由另外三种红色组成。
百米墙面重现《清明上河图》
在中国国家馆最核心、也是最高的49米层展区北面,100多米长的整面墙都将被放大了数百倍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覆盖。而国宝《清明上河图》原件,也将出现在世博期间的中国馆。
45分钟体验五千年文明精华
参观者将首先看到一个巨大的环幕影院,通过观看一段8分钟的电影,感悟中国城市发展的智慧。之后,人们将回溯历史,从中国最早的模块状城市发展规划遗迹开始,再到放大了数百倍的《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繁华,最终来到以白色为基调,营造充满未来感的舒展空间,给出未来城市发展的中国式答案。 从现代、到古代、再到未来,中国馆将上下五千年的精彩浓缩呈现,整个参观过程约需45分钟。
“新九洲清晏” 灵感源于圆明园
在中国馆的地区馆屋顶平台上, 2.7万平方米的城市空中花园“新九洲清晏”,将为中国馆承担起人员疏散、公共休闲等多项功能。新九洲清晏之中,不但浓缩着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造景技术,更蕴藏着中华智慧和东方神韵。每一个小洲上都会有代表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布置。游客们穿梭其中,就好比在微缩了的神州大地上漫步,看遍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而它们所展现的悠久文化和丰富景观,也是中国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示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篆书作墙组成二十四节气
除国家馆的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在地区馆的外墙,设计者采用中国古老的文字——篆书来作为装饰。“叠篆文字”装饰的地区馆建筑表面,传递着二十四节气的人文地理信息。
濒临失传三斩斧
濒临失传“三斩斧” 平均每1厘米宽度要斩7刀,看似简洁的中国馆台阶蕴藏无数奥妙,其共有76级踏步,质量、工艺堪比人民大会堂的大台阶。同时重拾濒临失传的民间绝艺“三斩斧”,一块1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要达上万刀,整个中国馆大台阶加起来达5400多万刀。中国馆大台阶全部采用花岗石“华夏灰”制作而成,突出了黑白相间的视觉效果。

292

2024-04-23真巧穆斯林
123

320

2024-05-04康茂暖通
装点国家馆的“中国红”,是从足足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由7种红色组合而成。

316

2024-05-06吾是土豆泥
中国红
斗拱造型

205

2024-04-29小龇everything
作为世博会主办国建设的最重要展馆之一,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核心展示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梦想。这样“重量级”的场馆,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
中国馆联合设计团队总负责人兼总建筑师何镜堂院士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很难用一个具象来代表文化精髓,因此必须从总体意象中提炼。”目前,这个综合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清华安地建筑设计公司和上海建筑设计院各家方案之长的中国馆,正是以整体大气的建筑造型整合了丰富多元的中国元素。
简单来说,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空间位置与取向,分别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为“天”,富有雕塑感的造型主体———“东方之冠”高耸其间,形成开扬屹立之势;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般延展于国家馆之下,形成浑厚依托之态。
具体来讲,国家馆居中升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制拟斗拱。“匠人营国”中的九经、九纬之道,成为国家馆屋顶平台建筑构架的文化基础。传统建筑中斗拱榫卯穿插,层层出挑的构造方式,则成为国家馆建筑形态的文化表达。从浦江对岸远眺,其气势有城郭墙垣之威武;从世博轴上近观,其形态如楼台门第之高耸。若沿江而下,轻舟渐近,则可见国家馆以浦东陆家嘴现代建筑为背景,雄踞浦江之滨。
而平卧于国家馆之下的地区馆,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厚重坚实的平台。它的四面或以台阶步道,或以园林小品与周围环境巧妙衔接;建筑外观上还镌刻着古代叠篆文字,悬挑在基地最外侧的环廊立面,印出中国历史朝代名称,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为休憩设置的小品表面,则镌刻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和各地区间的团结与进取。
何镜堂院士说:“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展现了中国文化、东方哲学对理想人居社会环境的憧憬。”
世博主题如何表达?
但是,作为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它不仅仅肩负着文化表达的功能,还必须有效诠释出本届世博会的主题。一个建筑,应该如何表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内涵?
面对2010年即将在中国本土举行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已经递交了一份以建筑来表述的“环境宣言”。
在21世纪的今天,环境与能源问题是摆在所有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现实课题。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为此,中国馆极度重视在环境与能源问题方面的探讨与贡献。
据介绍,中国馆有一套完整的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策略体系,共由4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在规划和群体整合层面,中国馆力争实现靠近世博轴,使中国馆与世博主题馆部分设备资源,能够形成共享与协调。
第二部分,在建筑形体的设计层面,力争实现单体建筑自身的减排降耗。国家馆造型层层出挑,在夏季上层形成对下层的自然遮阳;地区馆外廊为半室外玻璃廊,用被动式节能技术为地区馆提供冬季保温和夏季拔风;地区馆屋顶“中国馆园”还将运用生态农业景观等技术措施有效实现隔热。这些措施将使中国馆比国家要求进一步节能近10%。
第三部分,在建筑表皮技术层面,充分考虑环境能源新技术应用的可能性。比如,所有的窗户都是使用低耗能的双层玻璃,国家馆屋顶上还使用大量的太阳能板,有望使中国馆实现照明用电全部自给。
第四部分,在景观设计层面,加入循环自洁要素。在国家馆屋顶上设计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在地区馆南侧大台阶水景观和南面的园林设计中,引入小规模人工湿地技

11

2024-05-13杨大公主H
简单来说,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空间位置与取向,分别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为“天”,富有雕塑感的造型主体———“东方之冠”高耸其间,形成开扬屹立之势;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般延展于国家馆之下,形成浑厚依托之态。
具体来讲,国家馆居中升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制拟斗拱。“匠人营国”中的九经、九纬之道,成为国家馆屋顶平台建筑构架的文化基础。传统建筑中斗拱榫卯穿插,层层出挑的构造方式,则成为国家馆建筑形态的文化表达。从浦江对岸远眺,其气势有城郭墙垣之威武;从世博轴上近观,其形态如楼台门第之高耸。若沿江而下,轻舟渐近,则可见国家馆以浦东陆家嘴现代建筑为背景,雄踞浦江之滨。
而平卧于国家馆之下的地区馆,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厚重坚实的平台。它的四面或以台阶步道,或以园林小品与周围环境巧妙衔接;建筑外观上还镌刻着古代叠篆文字,悬挑在基地最外侧的环廊立面,印出中国历史朝代名称,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为休憩设置的小品表面,则镌刻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和各地区间的团结与进取。
何镜堂院士说:“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展现了中国文化、东方哲学对理想人居社会环境的憧憬。”

264

2024-05-06鼠宝宝zhz
金,土

127

2024-04-28D20600531014
斗拱造型,它是国家馆屋顶平台建筑构架的文化基础。

87

2024-04-29酒窝喵喵兔
中华文化如何体现?
作为世博会主办国建设的最重要展馆之一,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核心展示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梦想。这样“重量级”的场馆,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
中国馆联合设计团队总负责人兼总建筑师何镜堂院士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很难用一个具象来代表文化精髓,因此必须从总体意象中提炼。”目前,这个综合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清华安地建筑设计公司和上海建筑设计院各家方案之长的中国馆,正是以整体大气的建筑造型整合了丰富多元的中国元素。
简单来说,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空间位置与取向,分别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为“天”,富有雕塑感的造型主体———“东方之冠”高耸其间,形成开扬屹立之势;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般延展于国家馆之下,形成浑厚依托之态。
具体来讲,国家馆居中升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制拟斗拱。“匠人营国”中的九经、九纬之道,成为国家馆屋顶平台建筑构架的文化基础。传统建筑中斗拱榫卯穿插,层层出挑的构造方式,则成为国家馆建筑形态的文化表达。从浦江对岸远眺,其气势有城郭墙垣之威武;从世博轴上近观,其形态如楼台门第之高耸。若沿江而下,轻舟渐近,则可见国家馆以浦东陆家嘴现代建筑为背景,雄踞浦江之滨。
而平卧于国家馆之下的地区馆,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厚重坚实的平台。它的四面或以台阶步道,或以园林小品与周围环境巧妙衔接;建筑外观上还镌刻着古代叠篆文字,悬挑在基地最外侧的环廊立面,印出中国历史朝代名称,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为休憩设置的小品表面,则镌刻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和各地区间的团结与进取。
何镜堂院士说:“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展现了中国文化、东方哲学对理想人居社会环境的憧憬。”
世博主题如何表达?
但是,作为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它不仅仅肩负着文化表达的功能,还必须有效诠释出本届世博会的主题。一个建筑,应该如何表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内涵?
面对2010年即将在中国本土举行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已经递交了一份以建筑来表述的“环境宣言”。
在21世纪的今天,环境与能源问题是摆在所有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现实课题。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为此,中国馆极度重视在环境与能源问题方面的探讨与贡献。
据介绍,中国馆有一套完整的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策略体系,共由4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在规划和群体整合层面,中国馆力争实现靠近世博轴,使中国馆与世博主题馆部分设备资源,能够形成共享与协调。
第二部分,在建筑形体的设计层面,力争实现单体建筑自身的减排降耗。国家馆造型层层出挑,在夏季上层形成对下层的自然遮阳;地区馆外廊为半室外玻璃廊,用被动式节能技术为地区馆提供冬季保温和夏季拔风;地区馆屋顶“中国馆园”还将运用生态农业景观等技术措施有效实现隔热。这些措施将使中国馆比国家要求进一步节能近10%。
第三部分,在建筑表皮技术层面,充分考虑环境能源新技术应用的可能性。比如,所有的窗户都是使用低耗能的双层玻璃,国家馆屋顶上还使用大量的太阳能板,有望使中国馆实现照明用电全部自给。
第四部分,在景观设计层面,加入循环自洁要素。在国家馆屋顶上设计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在地区馆南侧大台阶水景观和南面的园林设计中,引入小规模人工湿地技术,利用人工湿地的自洁能力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为城市局部环境提供生态化的景观。
何镜堂院士希望,这座中国馆,能把中国化的可持续发展与人居文明给予形象化的表现。
世界眼光如何看待?
一方面要凝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又要表达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肩负诸多“使命”的中国馆,还有没有能力关照到国际性的审美?还能不能吸引世界的目光?对此,何镜堂院士自信满满。
他笑着给记者列出三大理由:
首先,中国馆为人们之间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空间。而这种开放性、公共性的现代意识,是国际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理念。根据设计,国家馆63米的绝对高度中,下部33米完全挑空,这些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之间,能够自如地引入各种不同模式的人的活动。除此之外,始于中国馆南面的广场和公园,拾阶而上的平台,地区馆周边自然折转的空中游廊以及中国馆园等,都以舒展怀柔的亲切,展现着和谐的人文关怀。
其次,中国馆对传统元素进行了开创性的现代转译。在这里,中国传统的斗拱造型有了大胆的革新,传统的曲线设计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这种简约化的装饰线条,自然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
第三,中国馆选择了容易被世界理解的中国元素。如中国馆将大面积地采用大气、沉稳的“故宫红”,作为建筑物的主色调;地区馆在建筑边界上引入江南园林的理念,以现代园林空间软化建筑与城市的关系等。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