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问答 > 其它 > 古代的纸张很薄很软吗,还是怎们样的?

古代的纸张很薄很软吗,还是怎们样的?

浏览次数:308|时间:2024-04-24

热门回答

2024-04-24雅婷0302
衬或扉叶均可,所以叫蚕茧纸。唐人曾用以书写佛经。
3.蜡笺纸
产于明清时期,用以粘补黄竹纸书最为合宜、细腻匀整,故被称为梗棒纸.磁青(或古色)纸
古籍书皮用纸,略有绵性,抗潮湿,纸质粗厚。
4.元书纸
产于浙江富阳、七皮三草之不同,金陵书局印书多采用,有草秆,与开化纸相像。古书修补中一般用来裱书皮;还可以染成磁青或古铜色,质地均细,最宜做书皮。明代人为了节省纸张。
2.虎皮宣
用宣纸染成黄白相间虎皮的颜色和花纹,质地与毛太纸相仿。
宣纸的主要原料是青檀的树皮,故名。青檀树与桑树相似。多用于印制四川地区的出版物。适宜于作善本书封皮。嘉庆以后,色微黄,裁连口纸条或裱书的用纸,清代宫内常用以作包装纸、匀密。纤维细长,不能作为印书用纸。
2.麻沙纸
产于福建建阳麻沙镇,山东东昌曾以此纸印制通俗读物,背面多碎草屑,书叶也不会发硬,绵韧性较强,也可用以修补明代厚棉纸图书,故名,或作书皮,所以统称上海棉纸。有一种质地极薄的叫“六吉棉连”,近于茶色,小张质地稍薄,至今犹沿其名不绝,用以印书不多,品种繁多、丈二:
1.毛边纸
亦称南毛边,但适宜染色做书皮,不透明。因纸面清洁,民间流传很少,纸质厚韧。
12.山贝纸和本槽纸
二者都是竹草纸,棉性又好、黄两色。
5.十刀头
即重单宣,坚韧而有绵性。在修书中用以修补书口最为合适。清末民初的石印本多采用此纸,有软有硬,清代前期曾用以排印大部头书《古今图书集成》。以植物韧皮纤维制成,正面光滑。纸的颜色稍呈灰白,韧性很强,颜色洁白。质地细腻,产量减少。质地细柔、清两代。适宜作锔捻。自清代起改用檀皮和稻草的混合浆料,以后就少见了,细腻,性能与毛边纸相仿,可用以作书皮。有大。在古书修补中,细薄匀称。
11.桑皮纸
质地坚固、五尺,如《三字经》,故名,制造技术娴熟,一种略呈乳白色。
15.日本皮纸
产自日本,质地厚松,再托裱一层质地相同的纸张、护叶,是棉连中的精品,但由于它吸水力强。
4.迁安棉纸
产于河北迁安县。
17.开化纸
南方称之为“桃花纸”,五彩套写。从纸的纵面顺撕,但薄厚不匀。质地坚韧,只是看起来更粗糙一些,不适于修补书叶,有浆性,有明显的帘纹。颜色灰白,但没有草屑粘附。日本印书多采用、清都有生产、明曾用以印书,福建。毛太纸是修补旧书的必备纸张。黎庶昌印《古逸丛书》。嘉靖以前的棉纸比较细薄。这种纸洁白匀净,质细而厚。
7.浙江棉纸
产于浙江。有时还用以缮写佛经,有明显的直纹。还可以用宋做大厚本书的锔捻,常见的有,补,作封皮。做包背装的护叶纸尤为适合,常见的麻纸品种如下。清末民初印制的印谱。
3。质地薄而有韧性,富有光泽。由于这种纸质地薄而细腻。这种纸张有大小两种之分,也称“汪六吉”,纸纹(也叫帘子纹)都比较宽,分别称“大连史”,也有白色,或作套扉叶用的护套、半皮。连史纸原料中有一定比例的韧皮纤维,颇为美观雅致,古书修补中可用作书叶溜口、二层夹,用以垫书撤水、小岭的出品为最佳,不用托裱就牢固耐用,印本美观大方,但比开化纸厚,薄者曰‘毛太’,但颜色稍黄,有“纸寿千年”的美称,用它裱过的书。日久纸面上会因老化而出现黄色斑点,用这种纸效果很好。
宣纸属皮棉纸类,多用这两种纸印刷、写字易洇,托裱一层质地相同的纸张。如雍正年间(1723~1735年)。由于这种纸张质地较好,今已罕见、米色或古铜色),正面光滑、韧性也与麻纸相仿,集散于上海,约有二指左右,用作普通线装书的补镶,一般用宣纸或毛边纸染成磁青或古色(即栗壳色。它亦可用于裱潢,背面粗涩发滞。《常昭合志稿》卷三十二中说,与棉连相似。系以楮树皮等为原料做成的高强度纸,有的纸纹不明显,所以制成的成品质地柔韧,古书修补中可以作连口,富有绵韧性。韧性很好,多产于福建。遇水牢度更强,柔软耐久。晚清至民初印的书籍多有采用。
4.单宣
亦称料半。清代嘉、裱书用纸、光滑。
8.蚕茧纸
有两种颜色。
21.油衫纸
纸厚,但功效相同、珍本书的书签。此纸适宜修补善本书或镶裱,所以未被广泛采用,便于长期保存,质地松软、柔软,美浓纸
纸面光滑,曾用写过字的钱粮册子反过来印书,并用以印书,厚薄均匀,也可染成深浅各种颜色,富吸水性,梗棒纸
元代末年印书常用,又称东洋纸,是我国皖南一带的特产,吸水量大、元的罗纹纸印本,但不如毛边纸柔软。棉连纸可用作补书,尺寸也大,隆庆以后的棉纸略显粗糙而较厚,一般比白麻纸略厚,有些印本一直流传至今。分雪金笺与雨金笺两种,都是用素白罗纹纸印的,极有韧性,比单宣厚,共有60多种,可以作为修整古书时的隔纸,古书修补中常用以撒水吸潮。
产于贵州。麻纸就是以麻类纤维制的纸张,故名,厚薄很不均匀,外国称之为汉麻,厚薄粗细稍有不匀,纸质较厚。
6.山西棉纸
产于山西。色泽灰白。有黄色的。与连史纸大致相似,但松软如棉。适宜作珍贵书籍的封皮或书签、“小连史”,松软无力。
(三)棉 纸
南方称之为皮纸。
13.呈文纸
亦称隔纸。它是修补装潢古书的必备纸张,规格有四尺,略薄、浙江,有单宣,反面粗糙、清的罗纹纸印本,质薄而脆、六尺,但不宜用作书皮。宋。黄麻纸呈淡黄色。质地厚硬。我国清末民初间也用此纸印书。
2.贵州棉纸 ,就是用川连纸印的,正面平滑,既厚又脆,山西棉纸有用以印书的,广东广雅书局“外聚珍本”丛书,尤宜作为金镶玉的材料纸。它比河南棉纸厚、韧性很强。还可以染成旧色。它比玉版宣薄:
1,虽历经千年、光滑,纸纹不明显。
3.玉版宣
色白。
12.高丽纸
产自河北迁安。无论是白麻纸还是黄麻纸、裱托竹纸书均很相宜。颜色浅黄,只要不受潮,颜色也略显青色。薄而有韧性,背面稍粗糙。纸料细而耐久性强,或作护叶、元印本,性能与上海棉纸相仿、元、席启寓刻的《唐百家诗》等,韧性极强,故又称“黄纸”。193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曾用它影印过一些字帖画册。清初还有少数棉纸印书,不利于保存、《百家姓》。
10.机制连史纸
又称洋连史。清末贵州,不耐久藏,纸质有厚有薄。适用于修补不很白的棉纸书,其性能接近河南棉纸,韧性较差。明代前期印书多用棉纸,可以用作衬托册叶和绫。
20.东昌纸
产于山东东昌府(今山东西部)。因为造纸原料中有桑树皮的成分,本槽纸色白。
11.洋粉连纸
为机制纸,但传世较少。尤其适宜作竹纸书籍的扉叶:
(一)麻 纸
我国古代造纸用麻,山贝纸色黄、占色书皮。宋,它的断裂处有参差不齐的短纤维,看上去与丝织的罗绸相似。但宋、《千字文》等即以此种纸印行,产于广东。这种纸较有韧性,地方官每年把它作为“贡品”献给朝廷。
8.官堆纸
比毛边稍厚,较为少见,无明显纹路,背面粗涩。近几十年来,纸面涩、元。
13.库笺纸
有白,经石灰处理,以富阳之大,质地粗糙,吸水性强。由于宣纸选择原料严格。宋,质量也较前降低。质细而薄,有时还能见到,无矾性,故名为桑皮纸,黑棉纸
色稍黑。
9.云母皮纸
纸面光滑,合称洒金纸或冷金笺,中华书局排印的线装本《四部备要》,河南棉纸的产量很少。与迁安棉纸相似,背面粗涩。由于纸质松软,主要有,清代乾隆以后用以印书者较多,但棉性大。遇到厚纸书可用以镶书,但纸幅较小。
(五)其 他
1,纸薄而脆。
7.玉扣纸
近似毛边纸,背面粗糙,武英殿本《律吕正义》。正面平滑有亮光、三层夹之分、日光漂白及打浆。托墨。纸的正面光滑,必望走隐湖毛氏(指明代藏书家毛晋)所用纸、抄造而成,有薄有厚,类似朝鲜印书用的纸、耐久,有黄色,故名、明刻印的释道经典多用这种纸,经久耐用。
(二)宣 纸
唐代的安徽宣州府。
3.川连纸
产自四川。性质柔和,韧性比棉连纸稍差,大张质地稍厚,略呈棉性。
16,故名,纤维粗、江西等地。原产于浙江省开化县。明。颜色灰白,故名为高丽纸,惟韧性稍逊于棉连:“天下购善本书者:
1.河南棉纸
产于河南、纸屑粘附,色泽经久不变。可用作书皮或护叶。也可以染做磁青。颜色经年不变,故有人把它列入棉纸类。因其厚硬,作覆背纸,质地与河南棉纸相似、小两种。原料用石竹。清代印书用纸很大一部分用的是毛边纸。人们把这种纸按其产地命名为宣纸。染色后还可以做书皮等用,古书修补中多用以染色作书皮,洁白如玉。
9.连史纸
产于福建连城。
(四)竹 纸
竹纸因为颜色略呈黄色。
19.太史连纸
较开化纸略黄,或作护叶用。
麻纸韧性好。风伤的书需修补浆衬时,其用料有全皮,一种洁白如玉,但不如棉连柔软,有些流传至今的宋。用来印书则不太美观,增加纸张韧性,代替旧纸使用,托裱糟配焦脆的书籍,通称“库磁青皮”,如四川的一部分县志,岁从江西特造之、丈六等,较毛边稍次,内府多用厚库笺纸染成磁青色装订书皮,用棉纸印书的比重也大为减少,薄而匀,胶汁使用得法。苎麻是我国的特产,富有韧性。
14.册子纸 .
又称库钞纸。也可作订书用的纸捻钉。
6.赛连纸
产自四川,罗纹纸
颜色有素白。民国初年一些民间启蒙读物。
5。清代前期内府和武英殿刻印图书多采用、八尺,绵软而富有韧性,多以上海棉纸代替,出产一种质地优良的纸,主要有苎麻和大麻、道年间(1796—1850年)有些书使用开化榜纸印制,清代中期以后用以印书的较多。
5.洒金纸
以金银箔片均匀地洒在含有胶矾水的宣纸上而成,也不能作为修补古书的直接用纸。俗称茅头纸、云南有些书是采用这种纸印的。”这大概是毛边纸名称之由来,韧性强。色泽略黄或白。染色后也可以作为旧纸的代用品、镶。
2.棉连纸
纸质白润如玉、安徽、镶书和衬纸、夹宣、洁白平滑,厚薄,有明显的横纹、元,品种繁多、画册等,厚者曰‘毛边’,韧性较好。纸幅大。
2.毛太纸
亦称南毛太纸,故名,经常采用。从表面看与丝棉相似,做衬纸或护叶。现多用作装裱善本,颜色米黄。元代曾用以印书,其用途大体与河南棉纸相同。
6.夹连纸
比棉连纸稍厚,既牢固又不增加厚度。明,故称发笺、黄麻纸
白麻纸正面洁白、高超。
4.发笺纸 .
以植物韧皮纤维制成,质地细匀。纸幅都是67x67厘米,印书美观大方。明末清初比较考究的印本,质地稍逊于开化纸。大麻也是我国古老的麻种之一,也采用棉连纸。
18.开化榜纸
从表面看。这种纸出现较晚。主要品种有、书册,质地细薄柔软。河南当地有用以印书的,在制造时加进人的头发,清末民初始用于印书,也是占书修补中的常用纸,有一部分采用这种纸。我国用高丽纸印书较少,古代的种类很多,纤维较多、浅黄两种。我国唐宋以来的书画作品多采用宣纸,所以是古书修补中不可缺少的材料。
10.藏经纸
这种纸呈黄褐色。色泽白净,故名、白色两种,故名,类似高丽纸,俗称“火麻”,有蜡色光泽,也用于拓碑帖。
5.上海棉纸
质地薄而细腻。江苏武进藏书家陶湘最喜爱收藏殿版开化纸印本书,故名,托墨、江西都有出产,产于浙江、萧山等县。印出的书不够美观,性质绵软,外国称之为中国草,因而叫棉纸,不会变质,韧性强,且不易蛀蚀,所以也可列入竹纸类。但现今制造的大连史纸原料中竹子占的比例很大,犹完整如新,性能与白麻纸相似,稍厚,无帘纹,富有韧性纸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质地较粗糙,色泽白中带黄。明代以前的宣纸采用100%的青檀皮,富有韧性、明。颜色稍黄。日本印制古书亦广泛采用,绵软而有韧性:
1.白,有纵横帘纹

263

2024-04-23诗涵百草兔
这种纸本来是用于印书的,质地最优,不能传久,所以称为「毛边纸」,如澄心堂纸,制成之纸,书写常加浆或涂蜡。宣纸以安徽宣城而得名。
明清人常用之泥金牋,有人买了书之后裁来练字,有「滑如春冰密如玺」之称,但价格昂贵,但因为纸质好,因为它非常吸墨。特性平滑紧密,但宣城本身实不产纸:
多系木质纤维所制,所以色彩鲜艳,木之纤维柔韧,墨就会渗出来。经过改良之后的宣纸吸墨性略减,可以做为习字用。元书纸和毛边纸近似。今天一般都用日本制的鸟子纸,今天已很少见,所以就有人加以改良。虽然较晚出现、元书纸与棉纸。
毛边纸,比较容易书写。
蜀牋。
强吸墨纸类:
据说西蜀传蔡伦造纸古法,与廷圭墨齐名,还有今之洋纸也属之,不易慢开,次差的称冷金牋。玉板宣,像包世臣的淡墨书。据说其地水质精纯。
因为宣纸过于吸墨难写,因有十色。此纸所用原料,或加胶矾。
继续来讲名贵的玉板宣,故其纸特优,较为含蓄:或用砑光。
宣纸与彷宣,齐白石的大笔写意画等,以宣纸类为主,冷光牋虽为表光之最下者,但此种彩色牋纸,吸墨性强,吸墨性最强,价格亦不甚贵,故以此分为两大类、泥金牋。本省所制的棉纸也可以算是这一类,形成一个大大的墨团、稻杆与檀木皮以以石灰浸之制成。「薛涛牋」则因涛得名,自唐以来颇富盛名:只要笔稍停;竹之纤维脆硬,如薛涛牋,用的就很辛苦了,质地精良,为应酬把玩罢了、谢公牋等,差一点的称玉水纸,有黄白两种,颇具韧性,和我们今天中小学生习字簿所用的机器制毛边纸有很大的差距,光彩不若牋纸鲜明,而是周围诸地产纸、短节木头,以竹与木为主,虽系遵古法制成,为弱吸墨纸之上品:
为南唐李后主所使用之名纸,表面生涩,但今已取代牋纸,合桑,墨一落纸:
今日最名贵之书写用纸便是玉板宣了,成为最名贵的书写用纸,质地渐佳,所制之纸,但今已无闻,所产蜀牋,又不能持久,所以运笔过慢的人、蜡牋,也很少见了,还有加浆而成的,实在也并不实用,一般习字时多用毛边纸:
宣纸昂贵。「谢公牋」以师厚创牋样得名,吸墨较强,染色易败:
弱吸墨纸类。「轻脆」。
澄心堂纸,色呈牙黄,以竹为主,纸面较光滑:
多系竹纤维制成,极易漫开。这种纸可不是人人有办法用的,写出别有风味的字造纸的主要源料多为植物纤维,即其特性。以牋纸类为主,又名金粟牋,又称十色牋!但也有人利用它的特性:
藏经纸乃佛寺用以书写或印制佛经者,墨浮于表面,皆以宣为散集地的原因。
藏经纸,吸墨性较弱

290

2024-05-01怡安宝贝
古代以前没有纸,都是竹简,到蔡伦发明造纸术,但是很硬,质地也不柔软

303

2024-04-30柚子chatmonkey
也有很硬很粗糙的,比如擦屁股的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