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问答 > 其它 > 商、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的区别及变化的原因?

商、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的区别及变化的原因?

浏览次数:1789|时间:2024-05-07

热门回答

2024-05-08我就是小J
狞厉的、活泼的崭新面貌;到了春秋时期,商周青铜艺术也经历了一番曲折和变化,则趋向于平和、明朗、厚重,更呈现出清新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发生;西周中期以后、神秘、静态、发展过程一样。就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而论,商代和西周前期是庄严,那种凝重而神秘的气氛逐渐减弱

243

2024-04-28爱上家装饰
(一):不同时期青铜器的区别: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艺术趋于成熟的发展时期。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体制初步建立,兵器种类增多。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分铸技术的应用已较娴熟,制范、合范技术相当进步。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在黄河、长江的中游地区多有发现,奠定了青铜艺术鼎盛的基础。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艺术辉煌灿烂。商代礼器的重酒体制臻于完善,满布器身的纹饰大量采用浮雕和平雕相结合的方法,精美绝伦。运用夸张、象征手法表现动物神怪的兽面纹空前发达,既壮严神秘又富有生气。纪事何铭文在商末出现。周初礼器沿袭商制,出现了向重食体制转变的端倪。铸记长篇铭文是西周青铜礼器的重要特点。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形成重食的系统。列鼎制度、编钟制度和赐命作器之习已经形成。新器类出现,器形端庄厚重,纹饰多为动物变形,或流转舒畅,或朴质简率。作器铸铭盛行,多见有长篇铭文的重器。春秋早期的形制和纹饰是西周中晚期的自然延续。各诸侯国普遍建立青铜铸造业,水平不一,有的范铸技术略显粗疏,大国之器仍较精严。春秋中期、晚期战国(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公元前221年),春秋中期至战国,青铜艺术的发展再次出同高潮。列国青铜器趋向成熟,区域特征明显,北方晋秦、东方齐鲁、南方荆楚的青铜艺术交相辉映。器物的生活实用性加强,礼器的功用逐渐消失。形制的创新,出现了许多谲奇精丽之器。以龙为主题的纹饰细密繁缛,人物活动的画像创造性地作为主纹出现。失蜡法和印模块范拼合法产生,镶嵌工艺绚丽工巧。铭文字体亦注重美化。战国晚期,青铜艺术趋于朴素平实。(二)不同时期青铜器的变化原因:从商代本身来说,以各期的青铜器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前期青 铜器的器形一般较小,说明当时的铸铜手工业还不太发达,生产力的水平还比较低。到了后期,也就是殷墟期,铸铜手工业得到发展,分工更细,生产规模也有相当的扩大。这时,不论器物的造型和纹饰的精美程度都超过了前期,出现了许多气魄雄伟的大型作 品。根据文献记载和学者的考证,商朝在盘庚迁殷以前的一段时间,政治局面比较动 乱,王都多次迁徒,生产的发展受到阻碍。盘庚迁殷之后,政治局面渐趋稳定,政权得到巩固,生产力也得到提高。特别是高宗武丁在位的五十九年间,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实力都比较雄厚,统治区域进一步扩大,达到商代后期的极盛阶段。相当武丁时期的青铜 器,也较之前代有明显的变化。殷墟出土的大体属于或略晚于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器形较大,制作精美。东周时,周王室衰微,不再有力量来控制各个诸侯,这种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和诸侯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了青铜铸造业的发展:列国铸器增多,但周王室铸器却数量减少且质量下降。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大动荡时期,思想活跃不仅带来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也造成了文化艺术上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青铜工艺在春秋早期承袭了西周晚期的一些特点。到了中期以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剧烈变革,青铜工艺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化表现为:原王室的器变为各诸侯自铸的器,诸侯国青铜器占据当时青铜器的主要地位,或成为社会的商品;原来的“礼器”变为了士大夫阶级生产享用的器,或成为象征个人财富的财物。为了满足社会新兴势力钟鸣鼎食的奢侈生活需要,青铜器的制造加强了实用性。在纹饰上,商、周以来的兽面纹、夔龙纹等纹样,变为华丽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图案;在造型上,由庄严厚重变为轻巧多样。春秋时期的青铜器主要是各诸侯国及各国内卿大夫所制,因此这一时期的金文多反映了诸侯、大夫的社会活动及其典章制度,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地域性特征,就此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的局面。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