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问答 > 其它 > 中国古代史的朝代顺序?

中国古代史的朝代顺序?

浏览次数:1099|时间:2024-05-14

热门回答

2024-05-04sevenweish
朝 代 起 讫 都 城 今 地
夏 约前22世纪末—约前16世纪初 安邑 山西夏县
阳翟 河南禹县
商① 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 亳 河南商丘
殷 河南安阳
周 西周 约前11世纪—前771② 镐京 陕西西安
东周 前770—前256 洛邑 河南洛阳
秦 前221—前206 咸阳 陕西咸阳
汉 西汉③ 前206—公元25 长安 陕西西安
东汉 25—220 洛阳 河南洛阳
三国 魏 220-265 洛阳 河南洛阳
蜀 221-263 成都 四川成都
吴 222-280 建业 江苏南京
西晋 265-317 洛阳 河南洛阳
东晋
十六国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十六国④ 304-439 — —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西魏 535-557 长安 陕西西安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隋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唐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五代
十国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后晋 936-946 汴 河南开封
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后周俯氦碘教鄢寄碉犀冬篓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十国⑤ 902-979 — —
宋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临安
辽 907-1125 皇都
(上京) 辽宁
巴林右旗
西夏 1038-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金 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龙江)
中都 北京
开封 河南开封
元 1206-1368 大都 北京
明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清 1616-1911 北京 北京
中华民国 1912-1949 南京 江苏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注:
① 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殷,此后商也成为殷。
②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
③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④ 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⑤ 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64

2024-05-05会发光的欧巴i
夏世系表 (约公元前21—16世纪, 姒姓)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杼)—槐—芒—泄—不降—扁—廑(胤甲) -孔甲-皋-发-桀(履癸)
商世系表 (约公元前16—11世纪, 子姓)
大乙(汤)—大丁—外丙—中壬—大甲(太宗)—沃丁—大庚—小甲—雍已—大戊(中宗俯氦碘教鄢寄碉犀冬篓)—中丁—外壬—河禀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高宗)—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纣)
西周世系表 (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0年, 姬姓)
武王(发)—成王(诵)—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恭王(繄扈)—懿王(燮)—孝王(辟方)—夷王(燮)—厉王(胡)—宣王(静)—幽王(宫涅)
东周世系表(一)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 姬姓)
平王(宜臼)—桓王(林)—庄王(佗)—厘王(胡齐)—惠王(阆)—襄王(郑)—顷王(壬臣)—匡王(班)—定王(瑜)—简王(夷)—灵王(泄心)—景王(贵)—敬王
东周世系表(二)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56年, 姬姓)
元王(仁)—贞定王(介)—哀王(去疾,三个月)—思王(叔,五个月)—考王(嵬)—威烈王(午)—安王(骄)—烈王(喜)—显王(扁)—慎靓王(定)—赧王(延)—考王(嵬)—桓公(揭,封于河南)—威公—惠公(斑)—西周武公(封于河南,即洛)—东周惠公(封于巩)
秦世系表 (公元前221---207年, 赢姓)
始皇帝(政)—二世胡亥—子婴
西汉世系表 (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刘姓)
高帝(太祖,邦)—惠帝(盈)—吕后雉—文帝(太宗,桓)—景帝(启)—武帝(世宗,彻)—昭帝(弗陵)—宣帝(中宗,询)—元帝(高宗)—成帝—哀帝(欣)—平帝(衎)—孺子(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公元8—23年)
东汉世系表 (公元25---220年, 刘姓)
光武帝(世祖,秀)—明帝(显宗,庄)—章帝(肃宗)—和帝(肇)—殇帝(隆)—安帝(恭宗,祜)—顺帝(保)—冲帝(炳)—质帝(缵)—桓帝(志)—灵帝(宏)—少帝(弘农王,辩)—献帝(协,禅位于曹丕)
三国世系表 (公元220---280年)
(一) 魏国(公元220—265年,曹姓) 武帝(太祖,操)—文帝(世祖,丕)—明帝(烈祖,睿)—齐王(芳)—高贵乡公—陈留王(奂,禅于司马炎)
(二) 蜀国(公元221---263年,刘姓) 昭烈帝(备)---后主(禅,为魏所灭)
(三) 吴国(公元222---280年, 孙姓) 大帝(权)—会稽王(亮)—景帝(休)—末帝(皓,为西晋所灭)
西晋世系表 (公元265---316年,司马姓)
武帝(世祖,炎)—惠帝(衷)—怀帝(炽,为匈奴族所俘)—吴王(晏)—愍帝(邺,为匈奴族所灭)
东晋世系表 (公元317---420年, 司马姓)
东晋十六国简表
元帝(中宗,睿)—明帝(肃宗,绍)—成帝(显宗,衍)—康帝(岳)—穆帝(孝宗,聃)—哀帝(丕)—废帝(海西公,奕)—简文帝(太宗,昱)—孝武帝(曜)—安帝(德宗)—恭帝(德文,禅于刘裕)
南朝世系表 (公元420---589年)
(一) 宋(公元420---479年,刘姓) 武帝(高祖,裕)—少帝(义符)—文帝(太祖,义隆)—孝武帝(世祖,骏)—前废帝(子业)—明帝(太宗)—后废帝(昱)—顺帝(禅于萧道成)
(二) 齐(公元479---520年,萧姓) 高帝(太祖,道成)---武帝(世祖,赜)—昭业—海陵王(昭文)—明帝(高宗,鸾)—东昏侯(宝卷)—和帝(宝融,禅于萧衍)
(三) 梁(公元502---557年,萧姓) 武帝(高祖,衍)—简文帝(太宗,纲)—元帝(世祖,绎)—敬帝(方智,禅于陈霸先)
(四) 陈(公元557---589年,陈姓) 武帝(高祖,霸先)—文帝(世祖)—废帝(伯宗)—宣帝(高宗,顼)—后主(叔宝,灭于隋)
北魏世系表 (公元386---534年,鲜卑族拓跋部,孝文帝时改本姓拓跋为元)
高祖成帝什翼犍—拓跋实—道武帝(珪,太祖)—明元帝(太宗,一嗣)—太武帝(世祖,焘)—景穆帝(见)—文成帝(高宗,睿)—献文帝(显祖,弘)—孝文帝(高祖,元宏)—宣武帝(世宗,恪)—孝明帝(肃宗,诩)—孝庄帝(敬宗,子攸)—节闵帝(恭)—安定王(朗)—孝武帝(修).东魏孝静帝(善见,禅于北齐)西魏文帝(宝炬)-废帝(钦)-恭帝(廓,禅于北周)
北齐世系表 (公元550--557年,鲜卑族,高姓)
高欢――文宣帝(显祖,洋)-废帝(殷)-孝昭帝(肃宗,演)-武成帝(世祖,湛)-后主(纬)-幼主(恒,灭于北周)
北周世系表 (公元557--581年,鲜卑族,宇文姓)
宇文泰-孝闵帝(觉)-明帝(世宗,毓)-武帝(高祖,邕)-宣帝(贇)-静帝(阐,禅于隋)
隋世系表 (公元581--618年,杨姓)
文帝(高祖,坚)-炀帝(广,被宇文化及杀于江都)
唐世系表 (公元618--906年,李姓)
高祖(渊)-太宗(世民)-高宗(治)-中宗(显)-睿宗(旦)-武则天(称制,即帝位改国号为“周”晚年去位。)中宗(显)-睿宗(旦)-玄宗(隆基)-肃宗(亨)-代宗(豫)-德宗(适)-顺宗(诵)-宪宗(炎)-宣宗(忱)-懿宗-僖宗(儇)-昭宗(晔)-哀帝(禅于朱温)
五代世系表
十国简表
后梁(公元907--923年,朱姓) 太祖(温)-郢王-末帝(友贞,为后唐所灭)
后唐(公元923--936年,沙陀部,李姓) 太祖(克用)-庄宗(存勖)-明宗(嗣源,李克用养子)-闵帝(从厚)-末帝(从珂,李嗣源养子,为后晋所灭)
后晋(公元936--946年,沙陀部,石姓) 高祖(敬瑭)-出帝(重贵,石敬瑭养子,为契丹所灭)
后汉(公元947--950年,沙陀部,刘姓) 高祖(知远)-隐帝(承佑,为后周所灭)
后周(公元950--960年) 太祖(郭威)-世宗(柴荣,郭威养子)-恭帝(柴宗训,禅于赵匡胤)
辽世系表 (公元916--1125年,契丹族,耶律姓)
太祖(阿保机)-太宗(德光)-义宗(倍)-世宗(阮)-穆宗-景宗(贤)-圣宗(隆绪)-兴宗(宗真)-道宗(洪基)-天祚帝(延禧,为金所灭)
北宋世系表 (公元960--1127年,赵姓)
太祖(匡胤)-太宗(光义)-真宗(恒)-仁宗(祯)-英宗(曙)-神宗(顼)-哲宗(煦)-徽宗(佶)-钦宗(桓),(徽、钦均为金人所俘)
西辽世系表 (公元1131--1211年,契丹族,耶律姓)
德宗(大石)-感天后(塔不烟)-仁宗(夷列)-承天后(普速完)-末主(直鲁古,亡于蒙古族乃蛮部)
西夏世系表 (公元1038--1227年,党项族,赵姓)
景宗(元昊)-毅宗(谅祚)-惠帝(秉常)-崇宗(乾顺)-仁宗(仁孝)-桓宗(纯估)-襄宗(安全)-神宗(遵顼)-献宗(德旺)-末主(为成吉思汗所灭)
金世系表 (公元1115--1234年,女真族完颜部,完颜姓)
太祖(阿骨打)-太宗(晟,本名吴乞买)-熙宗(亶) -海陵王(亮)-世宗(雍)-章宗(璟)-卫绍王(永济)-宣宗(珣)-哀宗(守绪,为南宋、蒙古联军所灭。
南宋 (公元1127--1279年,赵姓)
高宗(构,徽宗赵佶之九子)-孝宗(赵匡胤子德芳后)-光宗(敦)-宁宗(扩)-理宗(昀,赵匡胤子德昭后)-度宗(理宗侄)-恭帝(显)-端宗-帝(为元所灭)
蒙古、元(公元1206--1368年,蒙古部孛儿只斤氏族)
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太宗(窝阔台)-定宗(贵由)-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成宗(铁穆耳)-武宗(海山)-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硕德八刺)-泰定帝(也孙铁木耳)-天顺帝(阿速吉八)-明宗-文宗(图贴睦尔)-宁宗(懿璘质班)-惠宗(顺帝,妥欢贴睦尔,明灭元,北逃沙漠)
明 (公元1368--1644年,朱姓)
太祖(元璋)-惠帝(允炆)-成祖(棣)-仁宗(高炽)-宣宗(瞻基)-英宗(祁镇)-代宗(祁钰)-英宗(祁镇)-宪宗(见深)-孝宗(佑樘)-武宗(厚照)-世宗-穆宗(载垕)-神宗(翊钧)-光宗(常洛)-熹宗(由校)-思宗(由检,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灭)
清 (公元1644--1911年,满族,爱新觉罗氏 )
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圣祖(玄烨)-世宗(胤禛)-高宗(弘历)-仁宗(顺琰)-宣宗(旻宁)-文宗(奕宁)-穆宗(载淳)-德宗(载湉)-溥仪,辛亥革命时退位,清亡。

62

2024-05-01糖仔食糖仔
中华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年建立
上古时代
炎帝 神农氏 黄帝 轩辕氏(姬轩辕)首都 有熊(河南新郑) 少昊 金天氏 颛顼 高阳氏 帝喾 高辛氏 帝挚 高辛氏 唐尧 放勋 虞舜 重华
黄帝王朝BC2698-BC2208年共7帝立国491年


约前22世纪末-约前16世纪初,共432年,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建都:安邑 (今山西夏县)
宗神 夏禹(姒文命)
启 (姒 启) 9年
康(姒太康) 29年
仲康(姒仲康) l3年
相(姒 相) 28年
--(羿-寒浞)[后羿(妻嫦娥)—寒浞] 40年
少康(姒少康) 22年
抒 (姒少康) 17年
槐 (姒 杼) 26年
芒 (姒 芒) l8年
泄 (姒 泄) l6年
不降(姒不降) 59年
扃 (姒 扃) 2l年
廑 (姒 廑) 2l年
孔甲(姒孔甲) 3l年
皋 (姒 皋) 11年
发 (姒 发) l9年
履癸(桀帝——姒履癸) 53年
大夏王朝共19王立国440年

大商王朝
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首都:亳邑(今河南商丘)
成汤帝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24年]
外壬
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
文丁(太丁)
帝乙
帝辛(纣帝子受辛)
大商王朝共31王立国662年

大周王朝 [分西周、东周,姬姓]
西周
约前11世纪-前771 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
共353年,历十二帝
周文王(姬昌)
周武王(姬发)7年
周成王(姬诵)[周公姬旦摄政八年]
周康王(姬钊)26年
周昭王(姬瑕)5l年
周穆王(姬满)55年
[55年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典,大臣吕侯制定,史学家称"吕刑"]
周共王(姬繄扈)l2年
周懿王(姬囏)25年
周孝王(姬辟方)15年
周夷王(姬燮)16年
周厉王(姬胡)37年
[共和时代 l4年,中国历史开始有纪年]
周宣王(姬静)46年
周幽王(姬宫湦)ll年
[在位1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结束]
东周
公元前77O—225,共545年,历二十六帝
建都:洛邑(今河南洛阳)
周平王(姬宜臼)5l年
[春秋时代开始]
周桓王(姬林) 23年
周庄王(姬佗) 15年
周厘王(姬胡齐)5年
周惠王(姬阆) 25年
周襄王(姬郑) 33年
周顷王(姬壬臣) 6年
周匡王(姬班) 6年
周定王(姬瑜) 2l年
周简王(姬夷) 14年
周灵王(姬泄心)27年
周景王(姬贵) 25年
周悼王(姬猛) 数月
周敬王(姬匄) 44年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476,共295年

周元王(姬仁) 7年
[战国时代开始]
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
周贞定王(姬介)28年
周哀王 (姬去疾)数月
周思王(姬叔) 数月
周考王(姬嵬) 15年
[迁都河南/洛阳西失去天子国地位成为小国]
周威烈王(姬午)44年
周安王(姬骄) 26年
周烈王(姬喜) 7年
周显王(姬扁) 48年
周慎靓王(姬定) 6年
周赧王(姬延) 59年
周惠王
大周王朝共37王立国879年
大秦王朝
公元前221-前206,共15年,历三帝,
建都:咸阳(今陕西西安)
秦始皇(嬴政)12年
[BC221年灭六国,完成统一,第一次统一全国,称始皇帝]
秦二世(胡亥) 3年
秦三世 (子婴) 数月
大秦王朝共2帝3传立国15年
西楚王朝
BC206—BC202年,首都彭城(江苏铜山)
第1任西楚霸王项羽BC206—BC202年在位5年
西楚王朝共1王立国5年

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 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汉高帝(刘邦) 12年
汉惠帝(刘盈) 7年
汉高后(吕稚)[太后称制] 8年
汉少帝(刘恭) [废帝]
汉少帝(刘弘) [废帝]
汉文帝(刘恒) 23年
汉景帝(刘启) 16年
汉武帝(刘彻) 54年[年号:建元]
汉昭帝(刘弗陵) 13年
昌邑王(刘贺)
汉宣帝(刘询) 25年
汉元帝(刘奭) 16年
汉成帝(刘骜) 26年
汉哀帝(刘欣) 6年
汉平帝(刘衍) 5年
孺子(刘婴) [王莽摄政4年西汉王朝END]
新朝
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王莽 (始建国) 15年
淮阳王刘玄(更始) 3年
东汉王朝
公元25--220,共195年,建都:洛阳
汉光武帝 (刘秀) 33年
汉明帝 (刘庄) 18年
汉章帝 (刘炟) 13年
汉和帝 (刘肇) 17年
汉殇帝 (刘隆) 1年
汉安帝 (刘祜) 19年
汉少帝 (刘懿) [婴帝]
汉顺帝 (刘保) 19年
汉冲帝 (刘炳) 1年
汉质帝 (刘缵) 1年
汉桓帝 (刘志) 21年
汉灵帝 (刘宏) 22年
汉后少帝 (刘辩) 1年
汉献帝 (刘协) 32年
三国时代
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蜀吴)220—280年历时61年
曹魏
公元220--265年,共46年,历五帝,建都:许昌
[首都许昌迁回洛阳]
魏武帝(曹操)[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曹操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魏文帝(曹丕) 7年
魏明帝(曹睿)13年
魏少帝(曹芳)[邵陵厉公] 14年
高贵乡公(曹髦)7年
魏元帝 (曹奂) 6年
蜀汉
公元22l--243,共43年,历二帝,建都:成都
汉昭烈帝 (刘备) 3年
汉后主 (刘禅) 41年
东吴帝国
公元222--28O 共59年,历四帝,建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长沙桓王 (孙策)
吴大帝 (孙权) 31年
会稽王 (孙亮) 7年[废帝]
吴景帝 (孙休) 7年
乌程候(孙皓) 17年[末帝]
晋朝
265—420年立国156年
西晋王朝
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宣帝 (司马懿)
景帝 (司马师)
文帝 (司马昭)
[以上三帝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武帝 (司马炎) 25年
惠帝 (司马衷) 17年
怀帝 (司马炽) 5年[公元311年八王之乱END]
愍帝 (司马邺) 4年
公元291年西晋爆发八王之乱
八王之一汝南王司马亮
八王之二楚王司马玮
八王之三赵王司马伦
八王之四齐王司马冏
八王之五长沙王司马乂
八王之六成都王司马颍
八王之七河间王司马颙
八王之八东海王司马越
大分裂时代公元304—589年共286年
其中五胡乱华十九国时代304—439年共136年
东晋王朝
317--4O2 共1O4年。建都:金陵317—420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元帝 (司马睿) 6年
明帝 (司马绍) 3年
成帝 (司马衍) 19年
康帝 (司马岳) 2年
穆帝 (司马聃) 17年
哀帝 (司马丕) 4年
废帝 (司马奕)  6年[海西公]
简文帝 (司马昱) 2年
孝武帝 (司马曜) 24年
安帝 (司马德宗) 22年
恭帝 (司马德文) 2年
东晋王朝共11帝立国104年
十六国
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
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内。
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303—347 共七个皇帝建都:成都成景帝(李特) 2年
李流 l年
成武帝(李雄) 30年
成哀帝(李班) l年
成幽公(李期) 3年
汉昭文帝 (李寿) 5年
汉末主 (李势) 5年
(汉)前赵
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
汉光文帝 (刘渊) 6年
汉昭武帝 (刘聪) 8年
汉隐帝 (刘粲) l年
前赵 (刘曜) l3年
后赵
319—352 羯族人,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
明帝 (石勒) l5年
海阳王 (石弘) l年
武帝 (石虎) l5年
义阳王 (石世) l年
新兴王 (石尊) l年
石鉴
石祗
冉 闵 3年
前凉
313--376 汉族,建都:姑臧(今甘肃武威)
成王 (张茂) 5年
忠成公 (张骏)[文王] 22年
敬烈公 (张重华)[桓王] 9年
哀公 (张耀灵) l年
威王 (张祚) 3年
敬悼公 (张玄靓)[冲王] 9年
悼公 (张天锡) l2年
前燕
357--37O 鲜卑族,建都:邺(今河北临漳)
五胡乱华十九国
五胡指:匈奴〈羯〉鲜卑 羌〈氐〉实为三胡,依古老的说法,他们都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
十九国:开国年 国别 开国君主 民族 首都 亡国年 年数 亡于
南北朝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今南京)
南朝
宋:420—479年,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
武帝 (刘 裕) 3年
少帝(刘义符)2年
文帝(刘义隆)30年
太子(刘 劭)[废帝]
孝武帝(刘 骏) 11年
前废帝(刘予业) l年
明帝(刘 彧) 8年
后废帝(刘昱) 5年
顺帝(刘 准) 3年
南朝(齐):479—501年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
高帝(萧道成) 4年
武帝(萧 赜) ll年
郁林王(萧昭业)[废帝] 海陵王(萧昭文)[废帝] 明 帝(萧 鸾 ) 5年东昏侯(萧宝卷 )13年和 帝(萧宝融) l年
南朝(梁):502—557年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
武帝(萧 衍) 48年简文帝(萧 纲) 2年
豫章王(萧 栋)
豫章王(萧 栋)元帝(萧 绎) 4年
闵帝 (萧渊明) 数月敬帝(萧方智) 3年
后梁王国
第1任萧察557
第末任萧岿587立国30年共86年END
南朝(陈):557—589年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
武帝(陈霸先) 3年文帝(陈 倩) 7年废帝(陈伯宗) 2年宣帝(陈 顼) l4年后主(陈叔宝)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朝(北魏):386—534年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迁洛阳,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道武帝(拓拔珪) 24年
明元帝(拓拨嗣) 16年
太武帝(拓拨焘) 29年
南安王(拓拨余)
文成帝(拓拨浚) 15年
献文帝(拓拨弘) 6年
孝文帝(拓拨宏)[改汉姓元宏] 30年
宣武帝(元恪) 17年
孝明帝(元诩) 13年
孝庄帝(元子攸) 3年
长广王(元晔)
节闵帝(元恭)
安定王(元朗)
孝武帝(元修)[攸月] 3年
北魏帝国共11帝14传立国150年END
北朝(东魏)
534—550年,首都邺城(今河南临漳)
孝静帝(元善见) 17年
北朝(西魏):535—556年,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文帝(元宝炬) 17年
废帝(元 钦) 2年
恭帝(拓拨廓) 3年
北魏东魏西魏合称后魏共计15帝18传立国171年
北朝(北齐):550—577年,首都邺城(今河南临漳)
文宣帝(高洋) 10年
废帝(高殷) 1年
孝昭帝(高演) 1年
武成帝(高湛) 4年
后主(高纬) 11年
幼主(高恒) 1年
北朝(北周):557—581年,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孝闵帝(宇文觉) l年
明帝(宇文毓) 4年
武帝(宇文邕) 18年
宣帝(宇文赟) l年
静帝(宇文阐) 2年
隋国公杨坚第二次统一全中国结束了长达286年之久的大分裂时代

大隋王朝
581—619年,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隋文帝(杨坚) 24年[开皇之治]
隋炀帝(杨广) 12年[当2年太上皇]隋恭帝(杨侑) l年
隋秦王(杨浩) 数月
隋越王 杨侗 2年

大唐王朝
618—907年,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唐高祖 (李渊) 9年
唐太宗 (李世民) 23年
唐高宗 (李治) 34年[太后称制]
唐中宗(李显) 数月
唐睿宗(李旦) 数月
武周圣神(武曌)[武则天] 16年[执政7年]
唐中宗 (李显) 5年[唐朝复辟]
唐少帝 (李重茂) 几日
唐睿宗 (李旦) 3年
唐玄宗 (李隆基) 45年
唐肃宗 (李亨) 7年
唐代宗 (李豫) 17年
唐德宗 (李适) 26年
唐顺宗 (李诵) 数月
唐宪宗 (李纯) 15年
唐穆宗 (李恒) 4年
唐敬宗 (李湛) 2年
唐文宗 (李昂) 14年
唐武宗 (李炎) 6年
唐宣宗 (李忱) 13年
唐懿宗 (李漼) 14年
唐僖宗 (李儇) 15年
唐昭宗 (李晔) 15年
唐哀帝 (李拀)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五代
小分裂时代公元907—979年共73年,五代十国时代907—979年共73年
五代(后梁):首都(河南开封)
太祖 (朱温) 6年[又名朱晃、朱全忠]
末帝 (朱瑱) 11年
五代(后唐):923――936,建都:洛阳
庄宗(李存勖) 4年
明宗(李 亶) 8年
闵帝(李从厚) l年
末帝(李从珂) l年
五代(后晋):936――946,建都:汴梁
高祖(石敬瑭) 7年
少帝(石重贵) 4年
五代(后汉):947――95O ,建都:汴梁
高 祖 (刘知远)2年
隐皇帝(刘承佑)2年
五代(后周):951――960 ,建都:汴梁
太祖 (郭 威) 3年
世宗 (柴 荣) 6年
恭帝 (柴宗训) l年
十国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高祖(王 建) 12年 后主(王 衍) 8年
吴:892――937 ,建都:杨卅 烈宗(杨 渥) 3年 杨隆演 lO年睿帝(杨 溥) l7年
楚: 896――95l 建都:长沙 武穆王(马 殷) 35年
衡阳王(马希声) 2年文昭王(马希范) l5年废王(马希广) 3年
恭孝王(马希萼) 2年
马希崇 l年
闽: 897――946 建都:福州
太祖(王审知) 4O年
惠宗(王延均) 3年康宗(王 昶) 4年王延义 4年殷帝(王延政) 3年
南唐: 937――975 建都:金陵 烈祖(李 升) 7年
元宗(李 璟) l9年
后主(李 煜) l6年
荆南:9O7――96 建都:荆州 武信王(高季兴) 22年
文献王(高从海) 20年
贞懿王(高保融) l2年
荆南侍中(高保勗)l年
荆南侍中(高继冲)l年
南汉:9O5――97l 建都:广州 刘 隐 12年
刘 32年
殇帝(刘 玢) 1年
中宗(刘 晟) l6年
后主(刘 鋹) l3年
吴越:893――978 建都:钱塘 太祖(钱 鏐) 41年
世宗(钱元瓘) lO年
成宗(钱弘佐) 6年
忠逊王(钱弘倧)l年
忠懿王(钱弘俶)40年
北汉:951――979 建都:太原 刘 崇 4年
睿宗(刘 钧) l4年
少主(刘继恩) l年
英武帝(刘继元)1l年
后蜀:933――965 建都:成都 高祖(孟知祥) l年
后主(孟 昶) 3O年
宋朝(960年-1279年) 宋朝结束了五代的分裂局面。宋朝为两段,前朝北宋,定都京(今河南开封)。后经靖康之耻,为金国所灭,迁都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北宋:960――1127 建都:汴梁
宋太祖 (赵匡胤) 16年
宋太宗 (赵光义) 22年
宋真宗 (赵 恒) 25年
宋仁宗 (赵 祯) 41年
宋英宗 (赵 曙) 4年
宋神宗 (赵 顼) 18年
高太后 宣仁太后高氏(太后垂帘)
宋哲宗 (赵 煦) 15年
宋徽宗 (赵 佶) 25年
宋钦宗 (赵 桓) 2年
北宋期间,南有大理、吐蕃,因为国小,不列帝王表、北有西夏、辽国、金国。西夏国小,亦不列帝王表
南宋:1127――l279 建都:临安(杭州)
宋高宗 赵构 36年
宋孝宗 赵眘 27年
宋光宗 赵敦 5年
宋宁宗 赵扩 3O年
宋理宗 赵昀 4O年
宋度宗 赵禥 10年
谢太后 谢道清(太后垂帘)
宋恭帝 赵显 2年
宋端宗 赵昰 3年
赵昺 3年
辽(907年-1125年) 辽国、后为辽朝、是契丹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后为金国所灭。
辽太祖 耶律阿保机
辽应天后 述律平(太后称制)
辽东丹王 耶律倍
辽太宗 耶律德光
辽世宗 耶律阮
辽穆宗 耶律璟
辽景宗 耶律贤
辽萧太后 萧绰(萧撒葛只)
辽圣宗 耶律隆绪
辽兴宗 耶律宗真
辽道宗 耶律洪基
天祚帝 耶律延禧
西夏
太祖 李继迁
太宗 李德明
景宗 李元昊
毅宗 李谅祚
惠宗 李秉常
崇宗 李乾顺
仁宗 李仁孝
桓宗 李纯佑
襄宗 李安全
神宗 李遵顼
献宗 李德旺
末帝 李睍
金(1115年-1234年) 金国、后为金朝、是女真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灭辽国、北宋、后为蒙古国所灭。
金太祖 完颜阿骨打
金太宗 完颜晟
金熙宗 完颜亶
海陵王 完颜亮
金世宗 完颜雍
金章宗 完颜璟
卫绍王 完颜永济
金宣宗 完颜珣
金哀宗 宛颜守绪
金末帝 完颜承麟
元朝:l279――l368 建都:燕京(北京)
元太祖 铁木真 (成吉思汗)
元睿宗 拖雷 (监国)
元太宗 窝阔台
马乃真后 (称制)
元定宗 贵由
海迷失后 (称制)
元宪宗 蒙哥
元世祖 忽必烈 (薛禅汗)
元成宗 铁穆耳 (完泽笃汗)
元武宗 海山 (曲律汗)
元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 (普颜笃汗)
元英宗 硕德八剌 (格坚汗)
泰定帝 也孙铁木儿
天顺帝 阿速吉八
元文宗 图帖睦尔 (札牙笃汗)
元明宗 和世剌
元宁宗 懿璘质班
元顺帝 妥懽帖睦尔 (元惠宗)(乌哈图汗)


(1368年-1644年)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权,统治期间,民族矛盾激化,农业生产遭到游牧的破坏,天下大乱,各路义军反抗元政权,农民军中,朱元璋逐渐取得领导地位, 地1368年,灭亡元朝。
明太祖 (朱元璋) 3l年
明惠帝 (朱允炆) 4年
明成祖 (朱 棣) 22年(庙号初为明太宗)
明仁宗 (朱高炽) 1年
明宣宗 (朱瞻基) l0年
明英宗 (朱祁镇) 14年
明代宗 (朱祁钰) 7年
明宪宗 (朱见深) 23年
明孝宗 (朱佑樘) 18年
明武宗 (朱厚照) l6年
明世宗 (朱厚熜) l6年
明穆宗 (朱载垕) 6年
明神宗 (朱翊钧) 47年
明光宗 (朱常洛) l年
明熹宗 (朱由校) 7年
明思宗 (朱由检) 17年
顺:李自成
大西:张献忠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清朝
l644--l9ll 共268年,(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和清太宗)建都:北京 东北女真族长期被明朝欺迫,而女真各部族之间又相互残杀,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结盟蒙古,共同对付明朝,于1616年,定国号为金,(历史上称为“后金”), 其子皇太极即位后,继续对明用兵,直到皇太极之子福临即位后,才打进山海关,入主北京。 于1636年改国号为清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1年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 17年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通称顺治皇帝] l8年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通称康熙皇帝] 61年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通称雍正皇帝] 13年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通称乾隆皇帝] 6O年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通称嘉庆皇帝] 25年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通称道光皇帝] 30年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通称咸丰皇帝] 1l年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通称同治皇帝] l3年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通称光绪皇帝] 34年
清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通称宣统皇帝] 3年
1912年2月12日清晨爱新觉罗溥仪宣布退位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时代
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皇帝 袁世凯,年号洪宪
总表
史前


周 西周
东周 春秋时代 战国时代

汉 西汉
东汉
三国 魏


西晋
东晋十六国 东晋
十六国
南北朝 南朝 宋



北朝 北魏
东魏北齐
西魏北周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十国
宋 北宋
南宋

西夏




中华民国
 

309

2024-04-28小墩子921
大哥们好有耐心啊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