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问答 > 其它 > 关于长城的解说词?

关于长城的解说词?

浏览次数:2299|时间:2024-05-11

热门回答

2024-05-02漫野之弥
1 长城建筑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中国传统宇宙观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这种中国传统宇宙观在中国传统美学方
面体现为优
美和壮美,简言之,阴柔之美,即所谓“杏花,春雨,江南”;而阳刚之美,即所谓“骏马
,秋风,冀北”。长城的美,则属于阳刚之美,即壮美。壮美是以雄伟、刚健、宏大、粗犷
为特征,以气势取胜。优美则以柔媚、秀雅、文静、和谐为特征,以情趣见长。长城和《离
骚》、李杜诗、韩愈文、苏辛词,以及书法中的魏碑,雕塑中的秦俑,云冈、龙门、乐山的
佛像,建筑中的故宫等,体现出一种“天行健”的气势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
果说阴柔之美的感受过程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那么,阳刚之美的作品会在刹那间
震慑人的心灵。从这两种形态的美的功能来看,可以说,阴柔之美侧重于影响个体人格的内
心世界和精神、情操方面的修养,它对于完善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而
阳刚之美则对于鼓舞一个民族的自信心,振奋一个民族的精神,从而推动历史的前进,具有
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著名诗句,激励
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悲壮、拼搏。长城所代表的阳刚之美,正是具有这种影响历史创
造力的深层内涵。?
长城的这种阳刚之美,或称为壮美、崇高美,来源于它外部的巨大的体积所形成的
磅礴气势。长城,以它的奇伟、雄险和绵延万里的雄姿,征服了无数的瞻仰者。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描绘的特洛亚塬发现者,现代著名考古学希里曼在第一次看到中
国长城时,发出这样的惊赞:无论是“从爪哇岛火山的高峰上,从加利福尼亚的西拉利瓦达
的山顶上,从印度喜马拉雅山的山顶上,从南美洲的哥地来的高原上见到过的宏伟壮丽的景
象”都“永远不能和我现在眼前展开的这一幅美丽奇伟的画幅相比拟,我惊讶着,震动着”
“它对于我就像洪水以前巨人族的神话式的创造”,长城壮丽奇伟“超过我想象中的一百倍
”。每个人在初次看到长城的一刹那,都会被长城那种气吞山河的形势所震撼。这也就是长
城建筑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长城的建筑艺术。从我去过的几个地方看,长城的建筑艺术非常伟大,一是它建筑的类型非常完整,可能所有的建筑形式都有了,各式各样,各种等级的城,各个地方的镇城。比如明朝九镇之一的大同城,它城墙、城楼,寺庙、衙署多得很,艺术水平高极了。明朝的“代王”封在大同,代王府现在没了,大同代王府里的九龙壁比北京九龙壁,颜色褪了,差一些,但它的艺术价值比北京的还要高。拿山海关来说,“天下第一关”的城楼,建筑非常雄伟。象河北宣化,明朝是宣府镇,那儿的鼓楼、钟楼建筑艺术很了不起。张家口、大同过去有很多敌楼,敌楼上的砖雕非常精美。司马台的敌台在一个非常小的地形上,建得很高、很雄伟。明朝九镇中的榆林,有很多很多的楼、台,还有庙和衙门等等,建筑布局、结构、雕刻,艺术价值非常高。这一点还要好好研究。
有人说长城只是个雄伟的工程,谈不上艺术,这是不对的,其实长城的艺术内容非常非常之多。应该说:长城雄伟的气势,伟大的工程,精湛的艺术。的的确确,长城不仅是个工程,也包含了伟大的建筑艺术。
(根据录音整理)
中国建筑中具有审美价值的特征形式和风格。自先
秦至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
2000多年间风格变化不大,通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外国建筑,特
别是西方建筑的大量输入,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有了较
多的接触和交流,建筑风格发生了急剧变化,通称为中
国近现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
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
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
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中国古代建筑对于日本、朝鲜和
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17世纪以后,也对欧洲产
生过影响。
艺术特征 和欧洲古代建筑艺术比较,中国古代建
筑艺术有3个最基本的特征:①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
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
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②植根于深厚的
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建筑艺术的一
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
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
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③总
体性、综合性很强。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
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
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
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
是可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
这些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
重视环境整体经营 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
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周礼》中关于野、都、鄙、
乡、闾、里、邑、丘、甸等的规划制度,虽然未必全都
成为事实,但至少说明当时已有了系统规划的大区域规
划构思。《管子·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
之下,必于广川之上”,说明城市选址必须考虑环境关
系。中国的堪舆学说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绝大
多数是讲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古代城市都注重将城市
本体与周围环境统一经营。秦咸阳北包北坂,中贯渭水,
南抵南山,最盛时东西达到二三百里,是一个超级尺度
的城市环境。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北魏)、建
康(今江苏南京)、北京(明清)等著名都城,其经营
范围也都远远超过城墙以内;即使一般的府、州、县城,
也将郊区包容在城市的整体环境中统一布局。重要的风
景名胜,如五岳五镇、佛道名山、邑郊园林等,也都把
环境经营放在首位;帝王陵区,更是着重风水地理,这
些地方的建筑大多是靠环境来显示其艺术的魅力。
单体形象融于群体序列 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形式
比较简单,大部分是定型化的式样,孤立的单体建筑不
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建筑的艺术效果主要依靠群体序
列来取得。一座殿宇,在序列中作为陪衬时,形体不会
太大,形象也可能比较平淡,但若作为主体,则可能很
高大。例如明清北京宫殿中单体建筑的式样并不多,但
通过不同的空间序列转换,各个单体建筑才显示了自身
在整体中的独立性格。
构造技术与艺术形象统一 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
体系适应性很强。这个体系以四柱二梁二枋构成一个称
为间的基本框架,间可以左右相连,也可以前后相接,又
可以上下相叠,还可以错落组合,或加以变通而成八角、
六角、圆形、扇形或其他形状。屋顶构架有抬梁式和穿
斗式两种,无论哪一种,都可以不改变构架体系而将屋
面作出曲线,并在屋角作出翘角飞檐,还可以作出重檐、
勾连、穿插、披搭等式样。单体建筑的艺术造型,主要
依靠间的灵活搭配和式样众多的曲线屋顶表现出来。此
外,木结构的构件便于雕刻彩绘,以增强建筑的艺术表
现力。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美,很大程度上也表
现为结构美。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构架式样
规格化与多样化统一 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为
便于构件的制作、安装和估工算料,必然走向构件规格
化,也促使设计模数化。早在春秋时的《考工记》中,就
有了规格化、模数化的萌芽,至迟唐代已经比较成熟。
到宋元□三年(1100) 编成的《营造法式》,模数化完
全定型,清雍正十二年(1734)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则
例》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简化。建筑的规格化,促使建筑
风格趋于统一,也保证了各座建筑可以达到一定的艺术
水平。规格化并不过于限制序列构成,所以单体建筑的
规格化与群体序列的多样化可以并行不悖,作为一种空
间艺术,显然这是进步的成熟现象。中国古代建筑单体
似乎稍欠变化,但群体组合却又变化多端,原因就是规
格化与多样化的高度统一。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构架式样
诗情画意的自然式园林 中国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
艺术的一项突出成就,也是世界各系园林中的重要典型。
中国园林以自然为蓝本,摄取了自然美的精华,又注入
了富有文化素养的人的审美情趣,采取建筑空间构图的
手法,使自然美典型化,变成园林美。其中所包含的情
趣,就是诗情画意;所采用的空间构图手法,就是自由
灵活、运动流畅的序列设计。中国园林讲究“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重视成景和得景的精微推求,以组织丰富
的观赏画面。同时,还模拟自然山水,创造出叠山理水
的特殊技艺,无论土山石山,或山水相连,都能使诗情
画意更加深浓,趣味隽永。
重视表现建筑的性格和象征涵义 中国古代建筑艺
术的政治伦理内容,要求它表现出鲜明的性格和特定的
象征涵义,为此而使用的手法很多。最重要的是利用环
境渲染出不同情调和气氛,使人从中获得多种审美感受;
其次是规定不同的建筑等级,包括体量、色彩、式样、
装饰等,用以表现社会制度和建筑内容;同时还尽量利
用许多具象的附属艺术,直至匾联、碑刻的文字,来揭
示、说明建筑的性格和内容。重要的建筑,如宫殿、坛
庙、寺观等,还有特定的象征主题。例如秦始皇营造咸
阳,以宫殿象征紫微,渭水象征天汉,上林苑掘池象征
东海蓬莱。清康熙、乾隆营造圆明园、避暑山庄和承德
外八庙,模拟全国重要建筑和名胜,象征宇内一统。明
堂上圆下方,五室十二堂,象征天地万物。某些□嘛寺
的构图象征须弥山佛国世界等。
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形式由下列一些因
素构成:
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 中国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
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
空间序列。木结构的房屋多是低层(以单层为主),所
以组群序列基本上是横向铺陈展开。空间的基本单位是
庭院,共有3种形式:①十字轴线对称, 主体建筑放在
中央,这种庭院多用于规格很高、纪念性很强的礼制建
筑和宗教建筑,数量不多;②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主
体建筑放在后部,形成四合院或三合院,大自宫殿小至
住宅都广泛采用,数量最多;③轴线曲折,或没有明显
的轴线,多用于园林空间。序列又有规整式与自由式之
别。现存规整式序列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明清北京宫殿。
在自由式序列中,有的庭院融于环境,序列变化的节奏
较缓慢,如帝王陵园和自然风景区中的建筑;也有庭院
融于山水花木,序列变化的节奏较紧促,如人工经营的园
林。但不论哪一种序列,都是由前序、过渡、高潮、结
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
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组合型式
规格定型的单体造型 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有十几
种名称,但大多数形式差别不大,主要的有3种:①殿堂,
基本平面是长方形,也有少量正方形,正圆形,很少单
独出现;②亭,基本平面是正方、正圆、六角、八角等
形状,可以独立于群体之外;③廊,主要作为各个单座
?
2
长城是中华民族攀登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奇迹之一。它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绵延起伏于中国辽阔的土地上。东西相距长达5000多公里,因此被称之为万里长城,是月球上“ 唯一能看得见的人工工程”,也是中国第一名胜和中国旅游点的代表,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自燕国开始修长城起,长城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人们今天见到的是明长城,它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鸭绿江边。八达岭是代表性的一段,是长城的高峰,海拔1000多米,是旅游胜地之一。长城城墙高平均7.8米,顶宽7.8米,可以五马并骑,十列并行。
访问中国的旅游者,莫不想前往登临,一睹长城的雄姿。游览长城,公认最理想的地方是北京郊区的八达岭。出北京往西北方向,汽车行驶约1小时多,便到达海拔1000多米的八达岭。万里长城的居庸关雄扼八达岭的山口。
万里长城是公元前7世纪开始修建的。当时,中国北方诸侯割据,他们为了防御邻近诸侯的侵袭,在各自的领土上先后筑起了一段段防卫墙。与此同时,燕、赵、秦三个诸侯国的北方,又与少数民族中以游牧为主的匈奴族为邻,为了防御匈奴奴隶主的骚扰,三国各自都在他们的弱方修筑了长城。到了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把一段段的长城连结起来,成了现在万里长城的基础。后来经过历代增建,及到明朝,就修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它东起渤海湾的山海关,经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到甘肃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绵延起伏,长约12000多华里,因而名为万里长城。
在古代交通运输工具极其落后的情况下,修建如此巨大的工程,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特别是它不是一般的土墙,而是整齐的条石和结实的青砖砌筑的。有人计算,如果把明长城所用的砖、石和土方,筑成一道2米厚、4米高的围墙,可以绕地球一周。不用说烧制这些砖石,就是把它们通过崎岖的山间小路送达修建工地,已经是一项十分宠大的工程。因此,游览长城的人莫不为先民的伟大气魄和坚毅精神所感动。
关隘、城墙、城台和烽火穿揣扁废壮肚憋莎铂极台
长城由关隘、城墙、城台和烽火台四部分组成。关隘一般都建在形势险要之处,居庸关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居庸关和八达岭附近的长城,城墙平均高7.8米,最高达14米,城墙的外侧一般都选建在陡峭的山崖上,以增加攻城的困难。每隔不远,有一座拱门,称“券门”。守城士兵由此上下。城墙顶宽达5.8米,可容五马并骑。城台是每隔300至500米的一组高出墙顶的方形建筑,是巡逻放唢的地方。烽火台专门传递军情。规定举一烟鸣一炮表示来敌100人左右;举二烟鸣二炮,来敌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举三烟鸣三炮....如此传递,千里之外的敌情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使朝廷了解。
居庸关长城建筑在一条长达15公里的山谷中间,两旁山峦重叠,树木葱郁,山花烂漫,景色瑰丽,远在800年前的金代,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称为“居庸叠翠”。居庸关是从北面进入北京的门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居庸关的中心,现在还保存着一个雕刻精美的汉白玉石台,叫“云台”。在元朝时,这台上建有三座石塔,于元末明初被毁。三塔毁后,在此台上又建一院,名“泰安寺”,此寺于清康熙年间被火焚毁,只剩下这个基座------云台。云台的券门内,石壁上雕刻有四大天王像,刻工精巧,姿态传神;还有梵文、藏文、蒙文、维吾尔文、西夏文、汉文六种文字刻成的佛经。
去八达岭长城游览一是从市内乘游览专车前往,费用高一些,但比较舒服,并可同时游览十三陵。从北京去八达岭的公路,经修整后,平坦宽阔。也可以坐火车前往,早7时40分发车,车行2小时多。八达岭游人鼎盛,平均一天游客约万余人

18

2024-04-29小演员王沁曦
-- 世界遗产—九门口长城解说词
罗哲文先生,著名的长城学专家。这位80高龄的老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调查研究、维修保护长城。罗老先生说,就是我从青年时起,就开始研究修长城的历史,如今弄清楚了,却已鬓发斑白。
(解说)
我国第一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万里长城,一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与骄傲。在辽宁拍摄的最后一天,摄制组跟随罗哲文先生来到一段鲜为人知的古长城关口——位于辽宁与河北交界处的九门口长城。
(同期声 学者 罗哲文)
九门口在这个地方原来叫一片石关,怎么叫一片石呢?原来这儿都是沙滩都是河冲的乱石子儿,完了呢,修这个九门口,这叫水关,泻水的。长城到这个地方啊,它有一条河它这个河它不能让它空着,这里有一个关,这个关把两面长城连起来了,因为有九个洞,所以叫九门口。这个关城相当大,九门是它这个水关,里面还有关门。您当时第一次来的时候(怎么样)?这个古城门已经塌了,已经塌了,就还剩下一点点,下面还有一点基础,有的地方都没有了,还有一些老百姓把石头拿去用了。那这些栓什么的遗址你后来怎么考证的?它有些地方还有的,边上还有,这个旁边这个中间没了,这个旁边还有,当时都土埋起来了,后来把它发掘出来之后根据这个原状,这个还有记载了文献上还有记载,根据这个现在保存的实物接回到文献上的记载,因为它还有戚继光他的时候他还专门有一本书,修长城修关口,怎么修,有些什么东西就根据原来的一个现存的实物、一个过去的历史资料这样把它恢复的,就是叫原状。等于说原来这里都是水?都是水原来水很大。您来的时候有水吗?有,有水,但不是很大了。估计当年500多年前肯定是相当大的,水很大。您来的时候水还有?还有,这现在还有,现在夏天还有,夏天水还相当大,这地方全是水。它就这个根据它这个地形,水那两个地方流低的地方,这个地方水大了这儿也有┅┅
(解说)
在罗老的呼吁下,这段奇特的水关长城得以修复,目前工程已近尾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长城的修建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代,秦汉隋明各个朝代都有修筑,前后持续了两千多年。九门口长城始建于北齐,扩建于明代,史称“京东首关”,是东北到中原的必经之路。明朝末年,“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正是在这里迎降清军并打败了李自成的进攻。据当地人讲,战后的一片石“暴骨横野,三年拾之未尽”。 清军趟过血流成河的一片石,最终走进了北京的紫禁城。
(同期声 学者罗哲文与记者在长城上)
那您爬长城有多少次了?可能没有一千次也好几百次了。全国的长城您都爬遍了?基本上爬遍了。30年前啊30年前,我曾经写了一首诗,我开始修长城的时候就觉得这个长城太伟大了,我必须要把它都爬遍了。那您怎么说的那诗?那叫“三十年来蓄意豪,几从东海过临洮。累登九镇三关险,踏遍长城万里遥。”那就是我就下了决心要把长城走遍,前30年,但是还没走遍到现在还没有走遍,这些长城太大了。
(解说)
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这是罗老对长城的一个概述。在冷兵器时代,长城的确是最有效的军事防御工程,历史上几乎所有统治者都不遗余力地修筑长城,而根据边界的变化,长城的位置和走向也就纵横交错。罗老说,如果把历史上的长城连接起来,会有十余万里。1949年以后,穿揣扁废壮肚憋莎铂极中国政府非常重视长城的保护与研究,作为第一代长城研究专家,从1952年开始,罗老的命运就与长城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同期声 学者 罗哲文)
印象最深的就是1952年修八达岭的时候。到那个地方很难,当时就是骑着小毛驴上去这是去考察。为什么骑小毛驴?没有交通工具啊。骑了多长时间啊?可能有半天吧。半天骑着驴?对,完了还得上去。当时坐火车能坐到南口那儿居庸关有一站,完了之后有40里,甚至20多里就骑驴了,还是走啊还得走路,到那儿之后当时这个心情的确一下子。特别是到那儿已经都天晚了,太阳照在这个山上,当时这个八达岭渺无人烟,就是这个残垣断壁的长城,的确是心里头一种像当年戍边的战士在这个地方呆着,这个地方山这么险而且的确是非常的非常的雄壮吧。从这往后一直50多年了一直跟长城打交道。我是有的地方去过100多次了,像北京的居庸关差不多100多次了,这个地方也来七八次了。
(解说)
俗话说,“涉浅水者的鱼虾,探深渊者得蛟龙”。真知灼见的得来,不仅靠穷经皓首,更靠脚踏实地。半个多世纪以来,罗老的足迹踏遍了长城内外,写下了许多关于长城的专著。按他的说法,是长城的精神给了他不懈的动力。在无数次踏勘过程中,罗老曾遭遇许多艰难曲折,那些经历令他终身难忘。
(同期声 学者 罗哲文)
我记得我在有一个地方是在慕田峪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就是还没修好的时候,没修,现在还没修好,没法修,有一块石头突然松动了,如果掉下去那就是完了,好在冲下去的时候有树挡着,差点我掉在长城里头。就考察也好调查也好,好几次差点这个牺牲了,真的。还有一次是从嘉峪关有一个烽火台上走,差一点掉下来。
(解说)
罗老说,很多人对长城的认识不全面,修建长城最直接的原因是军事,但最深层的原因是经济和文化。历史上,长城沿线的贸易“互市”从未间断过。因为长城的存在,游牧和农耕两种文明间的无序掠夺,被限定成一种有序的活动。
(同期声 学者 罗哲文)
很多地方呢,目前还在受到破坏,一个是人为地破坏,有的地方一些老百姓还不知道这个情况。特别是自然的破坏,风吹雨晒雨淋,还有其它各方面的污染,这个都在破坏。所以我想呢,一个是考察研究一个是保护工作,现在还需要赶快保护抢救。有的地方啊,甚至你如果不抢救将来就没了。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如果我们不加以保护就可能从我们这代消失,所以我想这个事情还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115

2024-05-04诺仔滴麻麻
长城是中华民族攀登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奇迹之一。它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绵延起伏于中国辽阔的土地上。东西相距长达5000多公里,因此被称之为万里长城,是月球上“ 唯一能看得见的人工工程”,也是中国第一名胜和中国旅游点的代表,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自燕国开始修长城起,长城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人们今天见到的是明长城,它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鸭绿江边。八达岭是代表性的一段,是长城的高峰,海拔1000多米,是旅游胜地之一。长城城墙高平均7.8米,顶宽7.8米,可以五马并骑,十列并行。
访问中国的旅游者,莫不想前往登临,一睹长城的雄姿。游览长城,公认最理想的地方是北京郊区的八达岭。出北京往西北方向,汽车行驶约1小时多,便到达海拔1000多米的八达岭。万里长城的居庸关雄扼八达岭的山口。
万里长城是公元前7世纪开始修建的。当时,中国北方诸侯割据,他们为了防御邻近诸侯的侵袭,在各自的领土上先后筑起了一段段防卫墙。与此同时,燕、赵、秦三个诸侯国的北方,又与少数民族中以游牧为主的匈奴族为邻,为了防御匈奴奴隶主的骚扰,三国各自都在他们的弱方修筑了长城。到了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把一段段的长城连结起来,成了现在万里长城的基础。后来经过历代增建,及到明朝,就修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它东起渤海湾的山海关,经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到甘肃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绵延起伏,长约12000多华里,因而名为万里长城。
在古代交通运输工具极其落后的情况下,修建如此巨大的工程,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特别是它不是一般的土墙,而是整齐的条石和结实的青砖砌筑的。有人计算,如果把明长城所用的砖、石和土方,筑成一道2米厚、4米高的围墙,可以绕地球一周。不用说烧制这些砖石,就是把它们通过崎岖的山间小路送达修建工地,已经是一项十分宠大的工程。因此,游览长城的人莫不为先民的伟大气魄和坚毅精神所感动。
关隘、城墙、城台和烽火台
长城由关隘、城墙、城台和烽火台四部分组成。关隘一般都建在形势险要之处,居庸关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居庸关和八达岭附近的长城,城墙平均高7.8米,最高达14米,城墙的外侧一般都选建在陡峭的山崖上,以增加攻城的困难。每隔不远,有一座拱门,称“券门”。守城士兵由此上下。城墙顶宽达5.8米,可容五马并骑。城台是每隔300至500米的一组高出墙顶的方形建筑,是巡逻放唢的地方。烽火台专门传递军情。规定举一烟鸣一炮表示来敌100人左右;举二烟鸣二炮,来敌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举三烟鸣三炮....如此传递,千里之外的敌情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使朝廷了解。
居庸关长城建筑在一条长达15公里的山谷中间,两旁山峦重叠,树木葱郁,山花烂漫,景色瑰丽,远在800年前的金代,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称为“居庸叠翠”。居庸关是从北面进入北京的门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居庸关的中心,现在还保存着一个雕刻精美的汉白玉石台,叫“云台”。在元朝时,这台上建有三座石塔,于元末明初被毁。三塔毁后,在此台上又建一院,名“泰安寺”,此寺于清康熙年间被火焚毁,只剩下这个基座------云台。云台的券门内,石壁上雕刻有四大天王像,刻工精巧,姿态传神;还有梵文、藏文、蒙文、维吾尔文、西夏文、汉文六种文字刻成的佛经。
去八达岭长城游览一是从市内乘游览专车前往,费用高一些,但比较舒服,并可同时游览十三陵。从北京去八达岭的公路,经修整后,平坦宽阔。也可以坐火车前往,早7时40分发车,车行2小时多。八达岭游人鼎盛,平均一天游客约万余人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