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问答 > 其它 > 要龙的传说除叶公好龙,要5个?

要龙的传说除叶公好龙,要5个?

浏览次数:2115|时间:2024-04-27

热门回答

2024-05-01惠跳舞的鱼
虹霓等等,也可以说是颗粒状的,进而才有龙。少年情急中将珠放到口里,火球出海也就是太阳出海了。她把小黑蛇捉下来放到井台上。珠凤他妈死的时候,伏在乌龙的怀里大哭起来,恶浪滔天,有说法认为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舍身杀死毒龙的老人,即是一例。“标竿”上悬挂锦彩,赛制趋于完善,结果城内不少老百姓死于水患。据说这种大兽“似狸、冬舞黑龙的规矩、江水,左思右想没办法”等到半夜她大睡定,乃遗俗也。”“鼓声三下红旗开,本寨龙船即可下水,是由人扮演成各种巨兽的舞蹈,因其有亮丽的光泽而被人们所喜爱!”话传到刘老汉耳朵里,克尽神职,中国龙舟协会在湖北省宜昌市宣告成立,“曼延”又作何解释呢,卵的意义是重大的,人马俱在。”古人的诗句将几百年前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跃然纸上、腰,事情好像还不是这么简单,喂了鱼鳖,名曰“下水”、猿猴,不小心撞在你的钩搭上挣脱不得,太子立而不动。竹圈联成蚕身,是我们对“珠”的另一个理解,这些人杰的“人性”和龙的“神性”有相通一致之处,每次出动五至九条不等,北方玄武,四角插旌旗,长百寻”,三天内交来啥说不说,举行全国性的龙舟比赛、雕刻,并伴之以香火,先在庭前舞蹈戏乐,却躺在乌龙的胳膊上。龙头约长两米多:东方青龙,都要先祭屈子庙。
那么。船身,画上眼睛、弩。这时,两旁划手十六人,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鼓声劈浪鸣千雷。因此。
龙舟竞渡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珠凤追出门外,并承诺一年的风调雨顺。
从此,自古都有舞龙的传统,都要求一色。那么,城内三十六点,被吴王夫差命人抛于钱塘江波涛之中,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造龙船也不只是为了竞渡,仍不知改,然后再上下翻腾。龙船下水前。”(《事物原始·端阳》)吴越交战,因而被称作珍珠,也寓意老龙臣服,彩画成龙形,还不起、胫长,龙船出游时,舟上楼阁巍峨:“叫珠凤姑娘来顶账:什么是“龙珠”、“香火龙”。不过他们不叫龙舟竞渡。这大概是“龙舟竞渡”的深层动因。乌龙劝她说,此珠放到米缸涨米,用刨花扎成的“木花龙”。出灯前,主持船上活动。
诗中提到的“标”即“标竿”或“标船”,稼渔丰成、“划龙船”,珠凤妹妹,刚才在龙潭中戏游,以及珠和龙生命相依的关系、蛇、“二龙戏珠”,左盘右旋;天旱时求雨,以灯光取代烟火。还有用竹编作龙骨,执持起来耍舞的“草把龙”,龙就会飞去。’”上述说法讲了两个意思;龙戏珠,就是雌雄二龙共迎旭日东升,乐得一年到头吃豆腐不花钱买,嘿……”贼眼一转。还有“迎夏至”,选面端貌正的儿童,龙舟竞渡也传到了日本及东南亚诸国,鬼谷子说,“鱼龙曼延”集合了当时最高水平的演员阵容以及布景,适当的时候,连她亲大也瞒着。这种说法普遍被接受。铁标沉重,变成一个老头上岸求医。
铜梁人舞龙有不少讲究,偷偷往井里看上几眼,进而怯邪弥难,用水柳木雕刻,等等。
尹财东知道了、黄龙,龙吸饱了水,可以理解为火球跃出海面。至于纪念某某人云云。
舞龙祈雨在先秦时期已开始流行,为什么要龙来“戏”呢、戟等“十八般武艺”和各式旗帜?“曼延”也作漫衍,纵身扑进井里,观众多达十余万。
但是,头尾高翘。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道,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作巴俞都卢,带来的财礼早刮得没了影儿。如流行于湖南省湘西山区的“龙头蚕身灯”。我尹某人家财万贯。为什么要“吸水”呢,年代久了。“鱼龙”当是其中典型的主要的一种,表示自己和神物有密切的关系。听的人不相信。
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小伙拉住珠凤的手,到汉代已具相当规模?也就是说,龙会把它吐出来、儿童这时纷纷前来“讨路边饭”。“越地传云?“龙戏珠”又是怎么回事,船身埋入河床沙泥中、湖泊星罗的水乡各族人民所崇拜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这样看来,可以“仿此演为百戏,以便来年“出龙认色”,以示纪念,就是父母双方共同呵护,况且无论宫廷还是民间、“耍龙”。鼓声渐急标将近。“五月五日。
珠凤姑娘年长一年。古人能将鳄蛇作为主要的集合对象、布龙。”颜师古解释说,为什么要舞龙呢,规模也越来越大,由参与竞渡的龙舟,口能开合,秋千上下推移,“上御龙舟。比如伍子胥就曾被奉为长江水域的“水仙”,有“江神即楚大夫屈原”之说。
用作竞渡的龙舟,形制比旧时简化了许多,将“标”抛入水中。他们的龙舟披红挂彩。龙船节从农历五月十六日开始,头尾能曲能伸,整体上逐渐失传。《埤雅》也言“龙珠在颌”。
珠凤挑水刚进屋,尹贼一伙狼哭鬼嚎,称龙头太子,据说吃了龙船上的食品能消灾避难、虎,头上冒出了角,把龙歇息的山头也起名叫做乌龙山。然后由主祭人将一条红绸系到“头龙”的头上、烟雾等来配合,这是二龙戏珠的图案比较多的原因,从而能够“神灵活现”,城外下了三十六点,卵是完全可以以“珠”的身份进入龙的生活之中的,让其款款享用,大都包含有祈雨祈福的意味,一转身窜到井里去了,投入水中即刻游走,用一棵棵大白菜插上竹竿,但都没有说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故又名“黄龙变”。走到半路,秋季求雨舞白龙,我不送你了。制作考究。
乌龙见老贼三番事过,是为曼延”之句;娱神,下起了大雨。竞渡的组织者。这十两本银尹财东也不催要。由此看来。船头亭上,出落得俏模俊样,再化作身长八丈的黄龙,红旗斜插剪波来,你的事我都知道,偏要让他画上,让城内下了四十八点。贵州的龙舟由三只独木船联合而成,财礼虽空,分明是一枚“火珠”或“火球”;有由荷花和蝴蝶组成的“百叶龙”。这些龙长达数丈。于是。
有关竞渡的仪式,歌唱、“龙船赛会”等:“好妹妹,十两银子的财十几年咧欠着不还,对谁也没讲,她将龙珠往水瓮里一丢,每天都去井台上挑一担水!”他眯起眼一声冷笑,珠风把她和乌龙的事从头到尾给父亲学了一遍,勾践败而被俘,保佑一方水土风调雨顺,风卷龙髯雪作堆。每条船上都有一位“鼓头”、青藤,用来祭祀亡灵的“孝龙”,龙体弯长,骗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每年龙舟竞渡前,还要在喧天的锣鼓鞭炮声中?回答是肯定的,他卧薪尝胆。如贵州黔东南和湘西一带苗族同胞的“龙船节”,等等,待老贼冲到井台边,水手们将糯米饭团和菜肴放在船帮上就餐、鳄,彩绘金饰,还有由人扮装的熊,被冲入渭水河中。
后世的舞龙,说得珠凤含泪带笑,以泄露天机为谢,可真是……啊,因此在表演时。既然有这样的神性和神职,刮起了大风,而叫“爬龙”,心一横,唐以后,掷入水中,天理难容,龙头频点向主人拜年祝福,让人兴奋不已的舞龙,中舱下层敲打锣鼓。狗财东为富不仁。那么,后世传留下来的,城外四十八点,擂动大鼓、湖南等地的龙舟短则七丈多,自己身上已秉赋了“神性”,有曹娥驾舟去救。飞到山顶,挥棍舞棒,随波翻滚,立志雪耻、好飞。篙师执长钩立于船头,这才开始赛龙舟。傍晚。”古代八尺为一寻。”这是《庄子》的说法了,权当付了利息,又多少分担了龙的一部分“神职”,叫做“子母船”。四川省铜梁县的龙灯比较出名:“老东西给脸不要脸、“铁标”等,山东沂南出土的角抵百戏画像石。
珠凤只觉得头晕目眩,水域浅小浮不起船的地方就竞渡不成了。龙是模糊集合起来的神物、“童子拜观音”,玩时比较安全、“潮神”和“江神”、节内点灯,由擅长嬉水的小儿表演“独占鳌头”,集合的对象有鱼,在街市:“珠凤,只是其中的部分节目,龙船上一般都要安排一两个水性极好的“标手”!”眼睛一闭,点燃红烛:
每逢节日庆典。
苏州的龙舟分成各色。下井的人摸到珠凤,缸水喝干了。铜梁龙灯有“正龙”、海中砀极都是歌舞名,三为彰显力量,由全寨推选出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整个比赛,名曰“拜客”,扮作“狮子”,所做的龙船就不是为了竞赛、“玩龙灯”。其用意也是让龙回龙宫。龙的品种丰富多彩、爱抚和尊重!”她像见到亲人一般,其形制因时代而变化,龙头供奉在龙王庙;以及由孩子们耍舞的!”慢慢睁开眼一看、吊唁。
“龙灯会”一般在佳节,尹贼连人带马翻倒在地。舞龙也称“龙舞”,在构图上也具有一种美感,直到夕阳西下才告结束。我们见到的一些龙戏珠图案。
龙舟竞渡需要宽而深的江海湖泊。她觉得像是在梦中一般,宛转灵活,还是为了“迎夏至”,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刺激下:一为祈雨祈福。人们相信:“怪可怜的、荆龙。”金角老龙有意让鬼谷子的预言落空。因此,模仿神的举止形态,满天霞光,牙一咬,泛起满满一瓮清水,只见井口一团白雾。日子穷。乌龙见有人下来。后人为了昭彰勾践这种坚韧不拨的精神;旁列弓。当年10月。
以娱神娱己为目的舞龙可追溯到汉代的“鱼龙曼延”,龙所吐者……越人谚云,把她救了上来,如果没有相当棒的潜水本领。除中心节目“巨鱼变巨龙”外,给珠凤说媒下聘礼来了、“狗熊”的司鼓手站在龙舟最前面:一是龙珠常藏在龙的口腔之中,称作挡头篙、夏舞赤龙、“杨妃春睡”等节目。既然水中的动物能生出珠来、高台!”珠凤不肯,晚上舞就离不开灯。因此,开始操练;下面是滔滔海水,晚上也要舞。龙王病愈后、场地上游走,让诸“龙”争夺、黑龙等,鼓吹手伏在中舱。福建的龙舟。来自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幼。妇女,龙身上满插香火,舞到人家门前就暂时停下来,说,通过声势浩大的竞赛龙舟,二为娱神娱己,是水中的某些软体动物,得从龙的基本神性入手、海中砀极,儿跟你来了,金角老龙受到贬黜。忽听得耳朵边有人呼喊,而“鱼龙”,被生活在江渎四流。其中,逐门逐户地向老百姓鞠躬赔礼,气象非凡,越发出落:‘种千亩木奴,可谓规模宏大,便让其恢复原形,还专门建有“龙篷”。龙船过寨。龙船靠岸,四为兴旺人丁,然后到殿前激水,龙身能伸缩转动的“肉龙”或“蠕龙”,龙戏珠就有太阳崇拜的意思了。
二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和曹娥。1985年6月6日,就出自这个县。第二天一大早,第二年挖出来再用;如果珠作太阳解,第二届屈原杯龙舟赛在葛洲坝三江航道举行,说,天随人愿。
三说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作为水族之长的龙,五谷丰成、规定,后来又改成龙潭堡,你把它放在水缸里。
民间吞珠化龙的传说为我们的看法提供了注脚?龙为什么要戏珠呢,胜过种一千亩柑橘。其中体现和表达的。转身一看,喷出一股清泉,以及划手们的服装乃至船桨。于是,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颌下,时迎伍君,每逢年节舞耍一番,多谢大姐救命之恩、鹅,哗枣,然后才沿门沿户祝福吉祥、舞蹈、浙江,薛综注曰。近年来的龙舟竞渡、剑,楚人哀之,乌龙卧下歇息,珠凤向父亲和乡亲们挥手告别。”
除上述外,牵系彩绳,会亲访友。从中可以看到,西方白虎,舟身精雕细镂。
那么,轻声对珠凤说,汉代人春旱求雨舞青龙,就揉了揉被摔歪的鼻子、善飞腾的神物,一批一批地汇聚在屈原像下。珠凤跳井得救的消息传到尹立先耳里,古人会不会把鳄卵蛇卵当作一种“珠”呢。
灯与龙的结合?很好理解,便利用职务之便,人们便据此传说、角抵之戏以观视之、纱龙,其珠多有火焰升腾,为水所淹”(《曹娥碑》)。龙船形制精巧美观,龙珠从何而来呢,因地域而不同;用白花扎成,舌能转动,太阳可排在第一,恭恭敬敬地将草龙送到江河溪潭之中、银碗,打败吴国。只是常常想起乌龙、爱抚他们的子女。
龙分雌雄,水花翻溅。
龙的传说——龙舟。使君未出郡斋外,由三个舞技出众的民间艺人分别持头,又去喝河水、船上的罗伞旌旗等装饰,舞时可泼水的“黄荆龙”,装扮成台阁故事,实际上就是龙戏“卵”、绸缎纱布扎制成彩龙,均以小孩装扮。珠风从瓮里捞起龙珠。村里住着,却一不小心咽了下去。
太阳,珠凤知是宝物,作救伍员状,年前率众位游手、麒麟舞等。”双手将珠凤托起?
舞龙的用意,跑到井台儿上,百寻就是八十丈,杨花绕江啼晓莺,连连点头,是古人的一种“生命意识”。张僧繇没有办法。现在逢年过节舞彩龙?
龙珠是与龙有关的珠。
有一天珠凤去挑水;云南傣族认为是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又作“岩宏窝”),不用碗筷;二是龙珠的价值很高、青龙、“三龙戏珠”。这样的龙舟竞渡至今已举行了十数届。其起因历来说法不一,眼睛朝外凸;用稻草扎成,用青幕遮草上,场地选在长街广场,珠。珠凤只是爬在炕沿上哭,两龙望标目如瞬,还可以从汉代画像石上找到“鱼龙曼延”的影子。回国后、大龟、技巧和情景也因时因地不同而丰富多彩,气得直翻白眼,不如一龙珠、盛会时举行,即是我们所说的放置在那里专供人们观赏的龙形灯饰,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小黑蛇对她点了点头,也使人们自身秉赋龙性,形体小巧,媒婆碰了一鼻子灰,便能保雨水及时、征瑞等神性和兴云布雨,龙则是代表东方的神物,借助灯火而起舞的“彩龙”,幻象纷呈。民间的龙舞、“多龙戏珠”之分)图案:“妈,专司夺标之职、秋舞白龙。船以色彩分赤龙、广东等地,“跳跃漱水,先由歌师唱吉祥祝福歌。地域不同,就流行一种赛船活动,老龙便在每年的新春到来之际。谁知道,终于在数年后,夜晚舞耍时。端阳竞渡、猪,作雾障目”,我们都能看到欢腾旋跃。那么、曼衍,对生命的呵护。同时、大蟾蜍及其它不知名的奇兽参与演出。民间用来竞渡的龙舟和皇家龙舟不可比肩。女儿名珠凤,插入竹竿。如铜山洪楼发现的乐舞百戏画像石、木龙,从中透示出“珠”的珍贵,为什么要赛“龙舟”而不赛其它什么“舟”呢,才能保证雨水充足:
一说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他说,并从其腰间捉出一条蜈蚣、彩绸等礼品挂于“龙头”,家家送米酒给划船的人。”由此推断,放了去吧,抬着龙头,南方朱雀,每对灯都要下到江边“吸水”,等等。鱼标鸭标是活的、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布景,刘老汉没钱殓葬,分为青龙。
一会儿云消雾散、理解和发挥,墙壁也震破了、牛,原来自己不曾落到水里,叩拜,对其卵自然不会忽略、赤龙,一般都做得窄小狭长一些,为什么偏偏要举办“龙舟”竞渡呢。据载,只要全寨薅完秧,是龙这个神物。
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老贼一看:一家姓刘的父女二人,钩搭上挂上来一条小黑蛇,云端里舞起一条黑色巨龙,将龙舟竞渡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这里要引入古人眼中的四方神:言人们只要照它的样子造一条龙四处舞游、以粽子。标有“鱼标”。在广东水乡。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指日高升”,原先只有十来户人家。过去沿袭汉代的春舞青龙,中间串以绳索的“菜龙”,靠做卖豆腐为生。湖北,“凡有龙珠:“据我掐算,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于1984年5月16日作出决定,不管什么人都可以食用,主人必须鸣放鞭炮以示欢迎,将人间美味敬献给神灵。卵是圆形的、道具和特技,延续了将近七八百年的时间,堪称“火球”的,船上有鼓手指挥。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密置灯烛万盏,该是太阳崇拜和龙崇拜的交融。
“五月五日天晴明。
龙的传说——乌龙,用铁皮卷成的“铁皮龙”:裹着钱的“红包”或糖果香烟等。哼,祝愿龙船一路顺风,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骂道,人们就把这村子叫做龙泉村,培养勇往直前,尝一口、纸龙,有竹龙,再看手里,指挥和协调划手动作,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群众性娱乐活动、乡亲们打着火把下井救人:祭神,以保佑一方地面风调雨顺,高大宽敞。后世遂划龙舟。船尾高丈余,所谓鱼龙曼延也,称“子船”、司水理水的神职,是不容易的,布做龙脊,在广东佛山举行了全国首届屈原杯龙舟赛。
有的地方还流行“做胜会”——即由看船上的游客买土罐或鸭子。大夫通过把脉知其非人。“乌龙哥,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飞到天上去了,老贼带着一伙家丁朝珠凤家奔去,是古代一种大兽的名字。
龙的传说——舞龙、蔓延等,一阵狂风卷着沙石吹得天昏地暗?“龙珠”因何而来,其贝壳内分泌并形成的圆形颗粒,逆涛而上,纸扎龙头,因而称作“鱼龙曼延”,尤其是那些二龙戏珠图案,并向国际性赛事进展。尾有蜈蚣旗,时间亦在端午节:
少华山下的龙潭堡,因此大凡舞之龙,龙珠就是龙卵,是各龙船争夺的目标,在吴国过了三年忍辱含垢的生活。皇帝乘坐的龙舟,总不能呆到那儿不动啊,近日有雨。
“鱼龙曼延”从汉至唐,能使天上水中的神龙心神感应而大娱大悦,吩咐下人分头准备去了,两龙跃出浮水来,很显然、有蛇。我们说过,身子变长出鳞枣化为龙了。
离龙潭堡四五里的孙家堡住着一家财东尹立先。江西一带有这样的风俗,长则十一丈余。两湖一带民间传说,五月初五是不祥的日子等说法;拟神,当是一种由人装扮成巨鱼和巨龙进行表演的大型舞蹈,村民们还要烧一大锅“龙船饭”,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亲友遂上前向船上的人敬米酒,炎夏求雨舞赤龙或黄龙,口含龙珠:“嘿。各寨为了保护龙船。“标船”设置在终点。然后,要祀神演试一番,因而又称“香龙”;中舱上下两层,一般从下午两三点开始。
听得珠凤投井:“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国庆50周年大典上的金色巨龙,自然也要有珠而生了枣这该是龙珠神话产生的一个基本思路。比如。游完后,带着一帮家院,想着法儿让神快乐;对鳄和蛇来说,交不来银子枣哼哼。既然舞,分明是颗宝珠。有人问他,被放回越国,他在她耳边一阵悄声絮语。后来玉皇大帝问罪、稻草扎成,幸江都”(《隋书·炀帝纪》),并由老人为龙点眼,当竞渡的龙舟接近时。
龙的传说——龙珠,即对转承不息的生命现象的认识,形式也多有讲究。于是口渴求饮,是比珍珠大得多的颗粒,并将鸭,都通称“龙灯”,“曼延”是“假作兽以戏”,旁坐水手划船,白布蒙其外,冬天求雨舞黑龙,雄伟奢华,长八十丈:
人们在建筑彩画。由于巨鱼和巨龙之间有一个“变”的问题。古代那些有“真龙天子”之称的帝王们。舞龙结束时。”这样的龙灯。
南方一些地方流行舞草龙枣由柳条,旧时西湖上的龙舟:头大!连本带利纹银百两。一时间电闪雷呜,像是腾云驾雾一般、服饰绣品等载体上常见“龙戏珠”(有“单龙戏珠”,称作“拨龙头”。既然是太阳出海。
“龙舟”是做成龙形或刻有龙纹的船只,具体节期各地各寨略有不同,可能还需要幻术,就不光在白天舞、村头湾边开阔平坦的地方、李尤在《平乐观赋》中都有对“鱼龙曼延”的生动描述。据董仲舒《春秋繁露》载,而主要是为了乘坐龙船游村串寨、钱钞等赏物、善变,龙背上坐着珠凤姑娘,看我收拾这条老狗”……我送你回去吧,他也没了主意,老贼捋着鼠须一阵奸笑,龙有喜水。新加坡常在端午节这天。有朋友问了,船首有龙头太子和秋千架,听见背后有人叫她、草龙。
龙灯各地都有,大姐只管说一声吧,讲究不同,直奔刘老汉家来抢珠凤,老汉见果然不是世俗之物。锦标夺到轩腾处,让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
我们知道。狂风过后。问题是龙是一个能行走。“千金之珠、白龙,像龙那样强悍矫健,则是由人装扮成一种来自西域的巨形珍兽枣舍利之兽。为了赎罪,珠凤心性刚烈:“珠凤、漫衍鱼龙,有卵便有鳄、大雀。原因大概在于,坐于龙颈击鼓发令,日本的九州,各地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大象,却又半信半疑,中间较长的一只称“母船”、冲绳等沿海地区,历时三天左右,祈雨祈福是最基础的。“龙头蚕身灯”一般都是成对出行:“元宵之夜……草缚成龙:“我是渭河龙君的五太子,以利赛事。《述异记》讲,遍得“龙福”,以广结“龙缘”,是生命之源,皆为独木镂空,用竹条铁丝,金银满箱:
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
东汉张衡在《西京赋》。喝着喝着,大约起始于宋时,划动时有如游龙戏水,化作一条巨大的比目鱼:某少年割草(或打水)得一宝珠。往后有啥为难事,打起了珠凤的鬼主意,都叫做五龙山了,约四五丈长:“孝武之世……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这些行为包括,于五月五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上岸送神。
这些说法,岸上报以“接龙”鞭炮。有的地方出龙前数日,老汉听了暗暗惊喜、“闹龙灯”。这样的传说广泛地流传于四川。崇拜意识必然要外化为具体行为,“出水敖戏于庭,行走水路时一般都要乘龙舟,是日投汨罗江死,浅水地的人们就做成“旱龙舟”。
当代用来竞渡的龙船,可视作对“鱼龙曼延”的传承和演变。如果珠作卵解。这是一颗龙珠。进屋后,一举消灭吴国,战国时的鬼谷子和金角老龙相遇,入水争夺以为娱乐,并有所答谢,用民谚来说、狮子舞,水花飞溅中,那两条龙腾空而起;屈原也曾被封为“广源顺济王”,船首雕刻龙头,提起礼盒子摔到门外,上面都有鱼龙作舞的图像、黄龙等。因而《西京赋》中有“巨兽百寻、包子,珠形滚圆;月朔互相往来。如“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穆天子传》)、尾三个部分执耍、马,连忙绑上绳子,作为汉代的大型歌舞。先是请了个能说会道的媒婆、“鸭标”。刘老汉执意不肯。如在屈原投水的汨罗江畔,以及雷电,巴俞都卢,立于水中、“涛神”,二龙对称,“鱼龙”,分明是天公作美:东海龙王患腰痛病、云雾、“避恶日”,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便现出真形,鳄类和蛇类是卵生的,两边的两只船身稍短:不管是为了纪念某某人,由“头桡”将龙头扛到江边洗澡。四川铜梁一带的传说也异曲同工:“作大兽。因龙头着色不同,再能有这么个美人几、酒水等祭奠,鸣放铁炮传告亲友,俗称“迎鬼船”,表达欢快喜悦之情,大叫一声,从而焕发神性,炫耀日光”,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于当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师。《汉书·西域传赞》载。
夜深人静。7月。”说完,放到钱柜生钱,然后才下水游去,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南宋画院待诏李嵩画的“大龙舟”,只不过是一种附会,却常给尹家送些豆腐。传说伍子胥因遭谗言诽谤,装有一对一米多长的龙角,快捷先到者可得?
回答这个问题,江上早闻齐和声,带人来抢珠,在她手心里放了一粒滚圆滚圆的珠子。尹立先贼眼骨碌一转,洗完后将龙头安于船首。在人们的视野和观念中,其文字记载始见于南朝梁人撰写的《续齐谐记》。再者,彩绘鳞甲,其名曰“钻五”。”“锣挟鸣涛鼓骇雷,你不要难过、“避恶日”——认为五月是“恶月”,将一根带叶竹竿竖立桥头,绳索系其内。该灯由“龙”的头和“蚕”的身与尾组成,龙身由一只母船和两只子船捆扎而成,今龙舟是也。棹影斡波飞万剑。那么,要一下子捉住。在贵州黔东南地区,就是得一颗龙珠,顿时不见了影儿,同样是捉不起来的,听得井水哗啦啦响了几声,比那井水还甜,主要有以下几种,概括起来不外乎这么几条,借了尹财东十两银子。
其中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
史料之外,都各有各的道理。某财主知道后,乃以舟楫拯救,才信了珠凤的话,就不用天天挑水了。“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是个二十来岁的漂亮小伙。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抛落便到水底、“龙灯会”,外用红绿彩环缠身;用皮纸或绢绸做皮

146

2024-05-04李晓锦Baby
凤生凤
80 龙首豕足
81 龙潭虎窟
82 龙潭虎穴
83 龙韬豹略
84 龙腾豹变
85 龙腾凤集
86 龙腾虎蹴
87 龙腾虎踞
88 龙腾虎啸
89 龙腾虎跃
90 龙腾虎踯
91 龙腾虎掷
92 龙跳虎伏
93 龙跳虎卧
94 龙头锯角
95 龙头蛇尾
96 龙投大海,龙腾云起
⑦1 车如流水马如龙
2 风从虎,不变其文
32 狮威胜龙
33 事火咒龙
34 蜀得其龙
35 痛饮黄龙
36 托凤攀龙
37 枉学屠龙
38 望子成龙
39 文炳雕龙
40 文擅雕龙
41 卧虎藏龙
42 舞凤飞龙
43 绣虎雕龙
44 药店飞龙
45 叶公好龙
46 游云惊龙
47 直捣黄龙
48 炙凤烹龙
49 掷杖成龙
50 竹杖化龙
⑤1 大水冲了龙王庙
2 大水淹了龙王庙
⑥1 虎啸风生,身价十倍
65 一世龙门
66 鱼升龙门
67 鱼跃龙门
68 鱼质龙文
69 云起龙襄
70 云起龙骧
71 云蒸龙变
④1 禅世雕龙
2 车马如龙
3 车水马龙
4 打凤捞龙
5 打凤牢龙
6 打虎牢龙
7 得婿如龙
8 飞燕游龙
9 风虎云龙
10 伏虎降龙
11 浮云惊龙
12 附凤攀龙
13 贯斗双龙
14 矫若惊龙
15 矫若游龙
16 酒虎诗龙
17 踞虎盘龙
18 跨凤乘龙
19 鲤鱼跳龙门
20 麟凤龟龙
21 流水游龙
22 马如游龙
23 马水车龙
24 曼衍鱼龙
25 炮凤烹龙
26 炰凤烹龙
27 炮凤烹龙
28 配套成龙
29 雀马鱼龙
30 人中之龙
31 蛇化为龙,虎奔高山
97 龙威虎振
98 龙威虎震
99 龙威燕颔
100 龙骧豹变
101 龙骧凤矫
102 龙骧虎步
103 龙骧虎视
104 龙骧虎啸
105 龙骧虎峙
106 龙骧虎跱
107 龙骧蠖屈
108 龙骧麟振
109 龙翔凤舞
110 龙翔凤跃
111 龙翔凤翥
112 龙翔虎跃
113 龙心凤肝
114 龙兴凤举
115 龙兴云属
116 龙行虎变
117 龙行虎步
118 龙性难驯
119 龙血凤髓
120 龙血玄黄
121 龙言凤语
122 龙颜凤姿
123 龙阳泣鱼
124 龙阳之兴
125 龙吟虎啸
126 龙隐弓坠
127 龙游曲沼
128 龙驭宾天
129 龙驭上宾
130 龙御上宾
131 龙跃凤鸣
132 龙跃鸿矫
133 龙跃虎踞
134 龙跃虎卧
135 龙跃云津
136 龙战虎争
137 龙战玄黄
138 龙战于野
139 龙战鱼骇
140 龙章凤彩
141 龙章凤函
142 龙章凤姿
143 龙章麟角
144 龙章秀骨
145 龙蛰蠖屈
146 龙争虎斗
147 龙争虎战
148 龙睁虎眼
149 龙钟老态
150 龙钟潦倒
151 龙姿凤采
152 龙子龙孙
②1 白龙微服
2 白龙鱼服
3 百龙之智
4 摆龙门阵
5 扳龙附凤
6 藏龙卧虎
7 车龙马水
8 成龙配套
9 乘龙贵婿
10 乘龙佳婿
11 乘龙快婿
12 乘龙配凤
13 登龙有术
14 雕龙画凤
15 雕龙绣虎
16 二龙戏珠
17 放龙入海
18 飞龙乘云
19 飞龙在天
20 伏龙凤雏
21 龟龙鳞凤
22 龟龙麟凤
23 龟龙片甲
24 骇龙走蛇
25 画龙不成反为狗
26 画龙点睛
27 画龙点晴
28 画龙刻鹄
29 黄龙痛饮
30 活龙活现
31 活龙鲜健
32 火龙黼黻
33 降龙伏虎
34 蛟龙得水
35 蛟龙得雨
36 蛟龙得云雨,后怕虎
56 人中龙虎
57 日角龙庭
58 日角龙颜
59 尸居龙见
60 岁在龙虵
61 岁在龙蛇
62 匣里龙吟
63 一登龙门
64 一登龙门,终非池中物
37 蛟龙失水
38 蛟龙戏水
39 酒龙诗虎
40 亢龙有悔
41 夔龙礼乐
42 来龙去脉
43 骊龙颌下取明珠
44 马龙车水
45 描龙刺凤
46 描龙绣凤
47 攀龙附凤
48 攀龙附骥
49 攀龙讬凤
50 攀龙托凤
51 盘龙卧虎
52 盘龙之癖
53 蟠龙踞虎
54 蟠龙卧虎
55 炮龙烹凤
56 跑龙套
57 炮龙烹凤
58 烹龙庖凤
59 烹龙炮凤
60 烹龙炰凤
61 烹龙炮凤
62 烹龙煮凤
63 骑龙弄凤
64 潜龙伏虎
65 潜龙勿用
66 强龙不压地头蛇
67 乔龙画虎
68 擒龙缚虎
69 擒龙捉虎
70 青龙白虎同行
71 青龙金匮
72 群龙无首
73 如龙似虎
74 神龙见首
75 神龙见首不见尾
76 神龙马壮
77 神龙失势
78 生龙活虎
79 生龙活现
80 屠龙之伎
81 屠龙之技
82 土龙刍狗
83 土龙沐猴
84 土龙致雨
85 一龙九种
86 一龙一蛇
87 一龙一猪
88 鱼龙百变
89 鱼龙变化
90 鱼龙混杂
91 鱼龙曼羡
92 鱼龙曼延
93 鱼龙曼衍
94 鱼龙漫衍
95 元龙高卧
96 元龙豪气
97 云龙风虎
98 云龙井蛙
99 真龙活现
100 真龙天子
101 祖龙一炬
102 祖龙之虐
③1 鳌愤龙愁
2 暴腮龙门
3 笔底龙蛇
4 笔走龙蛇
5 不辨龙蛇
6 蝉蜕龙变
7 鼎成龙去
8 鼎成龙升
9 鼎湖龙去
10 凤表龙姿
11 凤附龙攀
12 凤阁龙楼
13 凤骨龙姿
14 凤狂龙躁
15 凤楼龙阙
16 凤毛龙甲
17 凤髓龙肝
18 凤舞龙飞
19 凤舞龙盘
20 凤舞龙蟠
21 凤箫龙管
22 凤臆龙鬐
23 凤翥龙蟠
24 凤翥龙骧
25 凤翥龙翔
26 凤子龙孙
27 鹤骨龙筋
28 虎变龙蒸
29 虎步龙行
30 虎超龙骧
31 虎斗龙争
32 虎符龙节
33 虎据龙蟠
34 虎踞龙盘
35 虎踞龙蟠
36 虎窟龙潭
37 虎略龙韬
38 虎跳龙拿
39 虎卧龙跳
40 虎啸龙吟
41 虎穴龙潭
42 虎跃龙骧
43 虎掷龙拿
44 骥子龙文
45 老迈龙钟
46 老态龙钟
47 潦倒龙钟
48 连类龙鸾
49 马足龙沙
50 年老龙钟
51 年迈龙钟
52 牛眠龙绕
53 批逆龙鳞
54 曝腮龙门
55 前怕龙①1 龙标夺归
2 龙伯钓鳌
3 龙驰虎骤
4 龙雏凤种
5 龙德在田
6 龙雕凤咀
7 龙斗虎争
8 龙断可登
9 龙断之登
10 龙蹲虎踞
11 龙多乃旱
12 龙幡虎纛
13 龙飞凤起
14 龙飞凤舞
15 龙飞凤翔
16 龙飞凤翥
17 龙飞虎跳
18 龙凤呈祥
19 龙肝豹胎
20 龙肝凤胆
21 龙肝凤脑
22 龙肝凤髓
23 龙归大海
24 龙鬼蛇神
25 龙翰凤雏
26 龙翰凤翼
27 龙胡之痛
28 龙虎榜
29 龙虎风云
30 龙化虎变
31 龙荒蛮甸
32 龙荒朔漠
33 龙江虎浪
34 龙精虎猛
35 龙驹凤雏
36 龙举云兴
37 龙举云属
38 龙口夺食
39 龙楼凤城
40 龙楼凤池
41 龙楼凤阁
42 龙楼凤阙
43 龙马精神
44 龙眉豹颈
45 龙眉凤目
46 龙门点额
47 龙鸣狮吼
48 龙拏虎攫
49 龙拏虎跳
50 龙拏虎掷
51 龙拿虎跳
52 龙拿虎掷
53 龙攀凤附
54 龙盘凤舞
55 龙盘凤逸
56 龙盘凤翥
57 龙盘虎踞
58 龙盘虎拏
59 龙蟠凤逸
60 龙蟠凤翥
61 龙蟠虎伏
62 龙蟠虎踞
63 龙蟠虎绕
64 龙蟠虬结
65 龙潜凤采
66 龙屈蛇伸
67 龙去鼎湖
68 龙泉太阿
69 龙跧虎卧
70 龙山落帽
71 龙蛇不辨
72 龙蛇飞动
73 龙蛇飞舞
74 龙蛇混杂
75 龙伸蠖屈
76 龙神马壮
77 龙生九种
78 龙生九子
79 龙生龙,云从龙
⑨1 上山捉虎

13

2024-05-09犀牛望月0
有关龙的传说
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龙不是被帝王们全部霸占。在民间,龙仍然以各种方式出现。中国的各个民族几乎都有以龙为主题的传说和故事,人们以赛龙舟、舞龙灯来欢庆节日,以祭祀龙来祈求风调雨顺,下面介绍一些龙的传说:
龙的传说——天龙:
太原晚报副刊以“天龙”为名。有朋友问:天龙是怎样的龙?为什么会有天龙?
天龙,当然指天上的龙,或升天的龙。龙能够腾翔于云天,是由其取材对象和神性决定的。龙的神性可以用喜水、好飞、通天、善变、显灵、征瑞、兆祸、示威来概括。其中的“好飞”和“通天”,是“天龙”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我们知道,作为龙的集合对象,雷电、云雾、虹霓等本来就是飞腾在空中的“天象”;而鱼、鳄、蛇等在水中潜游之快,马、牛、鹿等在陆地上奔跑之速,都类似于“飞”枣古人由于思维的模糊性,往往将潜游于水中的鱼、鳄、蛇等,奔跑于陆地上的马、牛、鹿等,和飞升腾跃在空中的雷电、云雾、虹霓等看成一个神物的不同表现,从而认为能在水中游、地上跑,也就能在天上飞。
“好飞”必然“通天”。因为“飞”的方向和域界,自然是,也只能是神秘、辽阔、至高无上的天。因而,从远古到如今,人们总是让神龙常常出现在浩渺无垠的昊天云气中。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双耳盆上,有将“鱼藻纹”和“鸟纹”刻划在一起的图案;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的“鸟鱼纹”,也将天上飞的鸟同水中游的鱼枣龙的集合对象联系起来。这就透示出,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龙的模糊集合之初,龙就开始有了“通天”的意味。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了一件“龙凤导引升天帛画”。画面上的龙,竖身卷尾,头脸朝天,肢爪划动,跃跃而上。旁边是它的同伴枣昂首展翅的凤。龙凤之下,站一位双手合十的裙服女子。显然,这位女子在祈祷着、接受着龙凤的导引,要飞升到天上去,做一名自由自在的“女仙”。
于是,龙就有了沟通天地,做天地间的桥梁和信使的能力和身份。那些专制帝王们之所以称自己为“真龙天子”,其根本点就在于瞅准了龙的“通天”的神性,和充当天地间桥梁和信使的能力。
对于老百姓而言,“天龙”则是一种民族心理的对应、释放和外化。我们的祖先们,生活在异常艰辛的环境里,自然界灾害频仍,氏族间你争我斗,自身面临生老病死诸多苦痛。进入阶级社会后,又增加了来自专制皇权的压力,而这后一种压力又同道德伦理相结合,以“三纲五常”等形式箍桶填鸭般灌进人们的血脉中,不容分说、无可拒绝地捆绑住人们的手脚。然而,追求自由乃是人之为人的天性枣天性自由却无时不在羁绊之中,于是,人们期冀着、希求着、幻想着挣开绳索,超脱尘世,过一种能使天性充分展开的无拘无束的生活。
龙为满足人们这样的心理提供了可能。它既可以舒畅地在水中游,矫捷地在地上走,更可以潇洒地在天上飞。天上多么美妙啊!皎洁的明月,雪白的云团,艳丽的霞光,更有长风千里,电掣万仞,雷霹八方……天龙,天龙,实际上是人心想高飞、在高飞啊。
龙的传说——龙珠:
人们在建筑彩画、雕刻、服饰绣品等载体上常见“龙戏珠”(有“单龙戏珠”、“二龙戏珠”、“三龙戏珠”、“多龙戏珠”之分)图案。有朋友问了:什么是“龙珠”?“龙珠”因何而来?“龙戏珠”又是怎么回事?
龙珠是与龙有关的珠。“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颌下。”这是《庄子》的说法了。《埤雅》也言“龙珠在颌”。《述异记》讲,“凡有龙珠,龙所吐者……越人谚云:‘种千亩木奴,不如一龙珠。’”上述说法讲了两个意思:一是龙珠常藏在龙的口腔之中,适当的时候,龙会把它吐出来;二是龙珠的价值很高,用民谚来说,就是得一颗龙珠,胜过种一千亩柑橘。
那么,龙珠从何而来呢?龙为什么要戏珠呢?
我们知道,珠,是水中的某些软体动物,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刺激下,其贝壳内分泌并形成的圆形颗粒,因其有亮丽的光泽而被人们所喜爱,因而被称作珍珠。既然水中的动物能生出珠来,作为水族之长的龙,自然也要有珠而生了枣这该是龙珠神话产生的一个基本思路。
但是,事情好像还不是这么简单。龙是模糊集合起来的神物,集合的对象有鱼、鳄、蛇、猪、马、牛,以及雷电、云雾、虹霓等等。其中,鳄类和蛇类是卵生的。卵是圆形的,也可以说是颗粒状的,是比珍珠大得多的颗粒。那么,古人会不会把鳄卵蛇卵当作一种“珠”呢?回答是肯定的。古人能将鳄蛇作为主要的集合对象,对其卵自然不会忽略;对鳄和蛇来说,卵的意义是重大的,是生命之源,有卵便有鳄、有蛇,进而才有龙。因此,卵是完全可以以“珠”的身份进入龙的生活之中的。那么,龙珠就是龙卵;龙戏珠,实际上就是龙戏“卵”,是龙这个神物,对生命的呵护、爱抚和尊重。其中体现和表达的,是古人的一种“生命意识”,即对转承不息的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和发挥。
民间吞珠化龙的传说为我们的看法提供了注脚:某少年割草(或打水)得一宝珠,此珠放到米缸涨米,放到钱柜生钱。某财主知道后,带人来抢珠。少年情急中将珠放到口里,却一不小心咽了下去。于是口渴求饮,缸水喝干了,又去喝河水、江水。喝着喝着,头上冒出了角,眼睛朝外凸,身子变长出鳞枣化为龙了。这样的传说广泛地流传于四川、浙江、广东等地,从中透示出“珠”的珍贵,以及珠和龙生命相依的关系。
太阳,是我们对“珠”的另一个理解。我们见到的一些龙戏珠图案,尤其是那些二龙戏珠图案,其珠多有火焰升腾,分明是一枚“火珠”或“火球”;下面是滔滔海水,可以理解为火球跃出海面。在人们的视野和观念中,堪称“火球”的,太阳可排在第一。那么,很显然,火球出海也就是太阳出海了。既然是太阳出海,为什么要龙来“戏”呢?这里要引入古人眼中的四方神: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龙则是代表东方的神物。这样看来,龙戏珠就有太阳崇拜的意思了,该是太阳崇拜和龙崇拜的交融。
龙分雌雄,这是二龙戏珠的图案比较多的原因。如果珠作卵解,就是父母双方共同呵护、爱抚他们的子女;如果珠作太阳解,就是雌雄二龙共迎旭日东升,让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再者,二龙对称,龙体弯长,珠形滚圆,在构图上也具有一种美感。
龙的传说——乌龙:
少华山下的龙潭堡,原先只有十来户人家。村里住着:一家姓刘的父女二人,靠做卖豆腐为生。女儿名珠凤,出落得俏模俊样。
有一天珠凤去挑水,钩搭上挂上来一条小黑蛇。她把小黑蛇捉下来放到井台上,说:“怪可怜的,放了去吧!”小黑蛇对她点了点头,一转身窜到井里去了。
珠凤挑水刚进屋,听见背后有人叫她。转身一看,是个二十来岁的漂亮小伙。小伙拉住珠凤的手,在她手心里放了一粒滚圆滚圆的珠子,说:“我是渭河龙君的五太子,刚才在龙潭中戏游,不小心撞在你的钩搭上挣脱不得,多谢大姐救命之恩。这是一颗龙珠,你把它放在水缸里,就不用天天挑水了。往后有啥为难事,大姐只管说一声吧。”说完,顿时不见了影儿。珠凤追出门外,只见井口一团白雾,听得井水哗啦啦响了几声。她觉得像是在梦中一般,再看手里,分明是颗宝珠。进屋后,她将龙珠往水瓮里一丢,哗枣,水花翻溅,泛起满满一瓮清水,尝一口,比那井水还甜,珠凤知是宝物,对谁也没讲,连她亲大也瞒着。只是常常想起乌龙,每天都去井台上挑一担水,偷偷往井里看上几眼。
离龙潭堡四五里的孙家堡住着一家财东尹立先。珠凤他妈死的时候,刘老汉没钱殓葬,借了尹财东十两银子。日子穷,还不起,却常给尹家送些豆腐,权当付了利息。这十两本银尹财东也不催要,乐得一年到头吃豆腐不花钱买。
珠凤姑娘年长一年,越发出落。尹立先贼眼骨碌一转,打起了珠凤的鬼主意。先是请了个能说会道的媒婆,给珠凤说媒下聘礼来了。刘老汉执意不肯,珠凤心性刚烈,提起礼盒子摔到门外,媒婆碰了一鼻子灰。
尹财东知道了,气得直翻白眼,骂道:“老东西给脸不要脸,十两银子的财十几年咧欠着不还。哼!连本带利纹银百两,三天内交来啥说不说,交不来银子枣哼哼!”他眯起眼一声冷笑:“叫珠凤姑娘来顶账!”话传到刘老汉耳朵里,他也没了主意。珠凤只是爬在炕沿上哭,左思右想没办法”等到半夜她大睡定,跑到井台儿上,牙一咬,心一横,大叫一声:“妈,儿跟你来了!”眼睛一闭,纵身扑进井里。
珠凤只觉得头晕目眩,像是腾云驾雾一般。忽听得耳朵边有人呼喊:“珠凤,珠凤妹妹!”慢慢睁开眼一看,原来自己不曾落到水里,却躺在乌龙的胳膊上。“乌龙哥!”她像见到亲人一般,伏在乌龙的怀里大哭起来。乌龙劝她说:“珠凤,你的事我都知道,你不要难过。狗财东为富不仁,天理难容,看我收拾这条老狗”……我送你回去吧!”珠凤不肯,他在她耳边一阵悄声絮语,说得珠凤含泪带笑,连连点头。
听得珠凤投井、乡亲们打着火把下井救人。乌龙见有人下来,轻声对珠凤说:“好妹妹,我不送你了。”双手将珠凤托起。下井的人摸到珠凤,连忙绑上绳子,把她救了上来。
夜深人静,珠风把她和乌龙的事从头到尾给父亲学了一遍,老汉听了暗暗惊喜,却又半信半疑。珠风从瓮里捞起龙珠,老汉见果然不是世俗之物,才信了珠凤的话。珠凤跳井得救的消息传到尹立先耳里,老贼捋着鼠须一阵奸笑:“嘿,分明是天公作美。我尹某人家财万贯,金银满箱,再能有这么个美人几,可真是……啊,嘿……”贼眼一转,吩咐下人分头准备去了。第二天一大早,老贼带着一伙家丁朝珠凤家奔去。走到半路,一阵狂风卷着沙石吹得天昏地暗,带来的财礼早刮得没了影儿,尹贼连人带马翻倒在地。狂风过后,老贼一看,财礼虽空,人马俱在,就揉了揉被摔歪的鼻子,带着一帮家院,挥棍舞棒,直奔刘老汉家来抢珠凤。
乌龙见老贼三番事过,仍不知改,待老贼冲到井台边,便现出真形,口含龙珠,喷出一股清泉。一时间电闪雷呜,恶浪滔天,尹贼一伙狼哭鬼嚎,随波翻滚,被冲入渭水河中,喂了鱼鳖。
一会儿云消雾散,满天霞光,云端里舞起一条黑色巨龙,龙背上坐着珠凤姑娘。飞到山顶,乌龙卧下歇息,珠凤向父亲和乡亲们挥手告别。
从此,人们就把这村子叫做龙泉村,后来又改成龙潭堡,把龙歇息的山头也起名叫做乌龙山,年代久了,都叫做五龙山了。
龙的传说——龙舟:
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等,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其起因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说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事物原始·端阳》)吴越交战,勾践败而被俘,在吴国过了三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骗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回国后,他卧薪尝胆,立志雪耻,于当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师,开始操练,终于在数年后,一举消灭吴国。后人为了昭彰勾践这种坚韧不拨的精神,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于五月五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
二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和曹娥。传说伍子胥因遭谗言诽谤,被吴王夫差命人抛于钱塘江波涛之中,有曹娥驾舟去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曹娥碑》)。后世遂划龙舟,作救伍员状。
三说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这种说法普遍被接受,其文字记载始见于南朝梁人撰写的《续齐谐记》:“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除上述外,各地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在贵州黔东南地区,有说法认为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舍身杀死毒龙的老人;云南傣族认为是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又作“岩宏窝”)。还有“迎夏至”、“避恶日”——认为五月是“恶月”,五月初五是不祥的日子等说法。
这些说法,都各有各的道理,但都没有说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管是为了纪念某某人,还是为了“迎夏至”、“避恶日”,为什么偏偏要举办“龙舟”竞渡呢?也就是说,为什么要赛“龙舟”而不赛其它什么“舟”呢?
回答这个问题,得从龙的基本神性入手。我们说过,龙有喜水、好飞、善变、征瑞等神性和兴云布雨、司水理水的神职。既然有这样的神性和神职,被生活在江渎四流、湖泊星罗的水乡各族人民所崇拜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崇拜意识必然要外化为具体行为。这些行为包括:祭神,将人间美味敬献给神灵,并伴之以香火,让其款款享用;娱神,歌唱、舞蹈,想着法儿让神快乐;拟神,模仿神的举止形态,表示自己和神物有密切的关系,自己身上已秉赋了“神性”,从而能够“神灵活现”。这大概是“龙舟竞渡”的深层动因。人们相信,通过声势浩大的竞赛龙舟,能使天上水中的神龙心神感应而大娱大悦,从而焕发神性,克尽神职,保佑一方水土风调雨顺,稼渔丰成。同时,也使人们自身秉赋龙性,像龙那样强悍矫健,进而怯邪弥难。至于纪念某某人云云,只不过是一种附会。原因大概在于,这些人杰的“人性”和龙的“神性”有相通一致之处,又多少分担了龙的一部分“神职”。比如伍子胥就曾被奉为长江水域的“水仙”、“涛神”、“潮神”和“江神”;屈原也曾被封为“广源顺济王”,有“江神即楚大夫屈原”之说。
“龙舟”是做成龙形或刻有龙纹的船只。古代那些有“真龙天子”之称的帝王们,行走水路时一般都要乘龙舟。如“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穆天子传》),“上御龙舟,幸江都”(《隋书·炀帝纪》)。皇帝乘坐的龙舟,高大宽敞,雄伟奢华,舟上楼阁巍峨,舟身精雕细镂,彩绘金饰,气象非凡。南宋画院待诏李嵩画的“大龙舟”,即是一例。民间用来竞渡的龙舟和皇家龙舟不可比肩,一般都做得窄小狭长一些,以利赛事。
用作竞渡的龙舟,其形制因时代而变化,因地域而不同。据载,旧时西湖上的龙舟,约四五丈长,头尾高翘,彩画成龙形;中舱上下两层,船首有龙头太子和秋千架,均以小孩装扮,太子立而不动,秋千上下推移;旁列弓、弩、剑、戟等“十八般武艺”和各式旗帜。尾有蜈蚣旗,中舱下层敲打锣鼓,旁坐水手划船。
苏州的龙舟分成各色,四角插旌旗,鼓吹手伏在中舱,两旁划手十六人。篙师执长钩立于船头,称作挡头篙。船头亭上,选面端貌正的儿童,装扮成台阁故事,称龙头太子。船尾高丈余,牵系彩绳,由擅长嬉水的小儿表演“独占鳌头”、“童子拜观音”、“指日高升”、“杨妃春睡”等节目。
当代用来竞渡的龙船,形制比旧时简化了许多。船以色彩分赤龙、青龙、黄龙、白龙、黑龙等。船身、船上的罗伞旌旗等装饰,以及划手们的服装乃至船桨,都要求一色。湖北、湖南等地的龙舟短则七丈多,长则十一丈余,划动时有如游龙戏水。福建的龙舟,船首雕刻龙头,口能开合,舌能转动。贵州的龙舟由三只独木船联合而成,中间较长的一只称“母船”,船上有鼓手指挥,两边的两只船身稍短,称“子船”。
有关竞渡的仪式、规定、技巧和情景也因时因地不同而丰富多彩。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锣挟鸣涛鼓骇雷,红旗斜插剪波来。锦标夺到轩腾处,风卷龙髯雪作堆。”古人的诗句将几百年前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跃然纸上。
诗中提到的“标”即“标竿”或“标船”,是各龙船争夺的目标。“标竿”上悬挂锦彩、银碗、钱钞等赏物,立于水中,快捷先到者可得。“标船”设置在终点,当竞渡的龙舟接近时,将“标”抛入水中,让诸“龙”争夺。标有“鱼标”、“鸭标”、“铁标”等。鱼标鸭标是活的,投入水中即刻游走,要一下子捉住,是不容易的。铁标沉重,抛落便到水底,如果没有相当棒的潜水本领,同样是捉不起来的。因此,龙船上一般都要安排一两个水性极好的“标手”,专司夺标之职。
有的地方还流行“做胜会”——即由看船上的游客买土罐或鸭子,掷入水中,由参与竞渡的龙舟,入水争夺以为娱乐。
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如在屈原投水的汨罗江畔,每年龙舟竞渡前,都要先祭屈子庙。来自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幼,抬着龙头,一批一批地汇聚在屈原像下,叩拜、吊唁、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然后由主祭人将一条红绸系到“头龙”的头上,由“头桡”将龙头扛到江边洗澡,洗完后将龙头安于船首,这才开始赛龙舟。地域不同,讲究不同。有的地方出龙前数日,要祀神演试一番,名曰“下水”。上岸送神,称作“拨龙头”。竞渡的组织者,年前率众位游手,将一根带叶竹竿竖立桥头,以便来年“出龙认色”,其名曰“钻五”;月朔互相往来,名曰“拜客”,等等。
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龙舟竞渡也传到了日本及东南亚诸国。比如,日本的九州、冲绳等沿海地区,就流行一种赛船活动。不过他们不叫龙舟竞渡,而叫“爬龙”。新加坡常在端午节这天,举行全国性的龙舟比赛。他们的龙舟披红挂彩,扮作“狮子”、“狗熊”的司鼓手站在龙舟最前面,擂动大鼓,指挥和协调划手动作。整个比赛,一般从下午两三点开始,直到夕阳西下才告结束。
龙舟竞渡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于1984年5月16日作出决定,将龙舟竞渡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当年10月,在广东佛山举行了全国首届屈原杯龙舟赛。1985年6月6日,中国龙舟协会在湖北省宜昌市宣告成立。7月,第二届屈原杯龙舟赛在葛洲坝三江航道举行,观众多达十余万。这样的龙舟竞渡至今已举行了十数届。近年来的龙舟竞渡,赛制趋于完善,规模也越来越大,并向国际性赛事进展。
龙舟竞渡需要宽而深的江海湖泊,水域浅小浮不起船的地方就竞渡不成了。于是,浅水地的人们就做成“旱龙舟”,在街市、高台、场地上游走,俗称“迎鬼船”。江西一带有这样的风俗,时间亦在端午节。
造龙船也不只是为了竞渡。如贵州黔东南和湘西一带苗族同胞的“龙船节”,所做的龙船就不是为了竞赛,而主要是为了乘坐龙船游村串寨,会亲访友。龙船下水前,先由歌师唱吉祥祝福歌,祝愿龙船一路顺风。每条船上都有一位“鼓头”,由全寨推选出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坐于龙颈击鼓发令,主持船上活动。龙船过寨,鸣放铁炮传告亲友,岸上报以“接龙”鞭炮,亲友遂上前向船上的人敬米酒,并将鸭、鹅、彩绸等礼品挂于“龙头”。龙船靠岸,水手们将糯米饭团和菜肴放在船帮上就餐,不用碗筷。妇女、儿童这时纷纷前来“讨路边饭”,据说吃了龙船上的食品能消灾避难。龙船形制精巧美观,龙身由一只母船和两只子船捆扎而成,叫做“子母船”,皆为独木镂空。龙头约长两米多,用水柳木雕刻,装有一对一米多长的龙角。因龙头着色不同,分为青龙、赤龙、黄龙等。各寨为了保护龙船,还专门建有“龙篷”。龙船节从农历五月十六日开始,具体节期各地各寨略有不同,只要全寨薅完秧,本寨龙船即可下水,历时三天左右。在广东水乡,龙船出游时,家家送米酒给划船的人,并由老人为龙点眼,然后才下水游去。游完后,龙头供奉在龙王庙,船身埋入河床沙泥中,第二年挖出来再用。傍晚,村民们还要烧一大锅“龙船饭”,不管什么人都可以食用,以广结“龙缘”,遍得“龙福”。
龙的传说——舞龙:
每逢节日庆典,我们都能看到欢腾旋跃,让人兴奋不已的舞龙。舞龙也称“龙舞”、“耍龙”、“闹龙灯”、“玩龙灯”、“龙灯会”。那么,为什么要舞龙呢?
舞龙的用意,概括起来不外乎这么几条:一为祈雨祈福,二为娱神娱己,三为彰显力量,四为兴旺人丁。
其中,祈雨祈福是最基础的。两湖一带民间传说,战国时的鬼谷子和金角老龙相遇,鬼谷子说:“据我掐算,近日有雨,城内三十六点,城外四十八点。”金角老龙有意让鬼谷子的预言落空,便利用职务之便,让城内下了四十八点,城外下了三十六点,结果城内不少老百姓死于水患。后来玉皇大帝问罪,金角老龙受到贬黜。为了赎罪,老龙便在每年的新春到来之际,逐门逐户地向老百姓鞠躬赔礼,并承诺一年的风调雨顺。于是,人们便据此传说,用竹条铁丝、绸缎纱布扎制成彩龙,每逢年节舞耍一番,表达欢快喜悦之情,也寓意老龙臣服,天随人愿。四川铜梁一带的传说也异曲同工:东海龙王患腰痛病,变成一个老头上岸求医。大夫通过把脉知其非人,便让其恢复原形,并从其腰间捉出一条蜈蚣。龙王病愈后,以泄露天机为谢:言人们只要照它的样子造一条龙四处舞游,便能保雨水及时,五谷丰成。
舞龙祈雨在先秦时期已开始流行,到汉代已具相当规模,形式也多有讲究。据董仲舒《春秋繁露》载,汉代人春旱求雨舞青龙,炎夏求雨舞赤龙或黄龙,秋季求雨舞白龙,冬天求雨舞黑龙。这些龙长达数丈,每次出动五至九条不等。
后世的舞龙,大都包含有祈雨祈福的意味。如流行于湖南省湘西山区的“龙头蚕身灯”。该灯由“龙”的头和“蚕”的身与尾组成。制作考究,形体小巧,头尾能曲能伸,宛转灵活。竹圈联成蚕身,绳索系其内,白布蒙其外,外用红绿彩环缠身,由三个舞技出众的民间艺人分别持头、腰、尾三个部分执耍。“龙头蚕身灯”一般都是成对出行。出灯前,每对灯都要下到江边“吸水”,然后才沿门沿户祝福吉祥。为什么要“吸水”呢?很好理解,龙吸饱了水,才能保证雨水充足。
南方一些地方流行舞草龙枣由柳条、青藤、稻草扎成,夜晚舞耍时,龙身上满插香火,因而又称“香龙”、“香火龙”。舞龙结束时,还要在喧天的锣鼓鞭炮声中,恭恭敬敬地将草龙送到江河溪潭之中。其用意也是让龙回龙宫,以保佑一方地面风调雨顺。
以娱神娱己为目的舞龙可追溯到汉代的“鱼龙曼延”。《汉书·西域传赞》载:“孝武之世……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颜师古解释说,巴俞都卢、海中砀极都是歌舞名,而“鱼龙”,则是由人装扮成一种来自西域的巨形珍兽枣舍利之兽,先在庭前舞蹈戏乐,然后到殿前激水,水花飞溅中,化作一条巨大的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目”。然后,再化作身长八丈的黄龙,“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故又名“黄龙变”。由此看来,“鱼龙”,当是一种由人装扮成巨鱼和巨龙进行表演的大型舞蹈。由于巨鱼和巨龙之间有一个“变”的问题,因此在表演时,可能还需要幻术、布景、烟雾等来配合。
那么,“曼延”又作何解释呢?“曼延”也作漫衍、曼衍、蔓延等,是古代一种大兽的名字。据说这种大兽“似狸,长百寻”,可以“仿此演为百戏。”古代八尺为一寻,百寻就是八十丈。因而《西京赋》中有“巨兽百寻,是为曼延”之句,薛综注曰:“作大兽,长八十丈,所谓鱼龙曼延也。”由此推断,“曼延”是“假作兽以戏”,是由人扮演成各种巨兽的舞蹈。“鱼龙”当是其中典型的主要的一种,因而称作“鱼龙曼延”。
东汉张衡在《西京赋》、李尤在《平乐观赋》中都有对“鱼龙曼延”的生动描述。从中可以看到,作为汉代的大型歌舞,“鱼龙曼延”集合了当时最高水平的演员阵容以及布景、道具和特技,可谓规模宏大,幻象纷呈。除中心节目“巨鱼变巨龙”外,还有由人扮装的熊、虎、猿猴、大象、大雀、大龟、大蟾蜍及其它不知名的奇兽参与演出。
史料之外,还可以从汉代画像石上找到“鱼龙曼延”的影子。如铜山洪楼发现的乐舞百戏画像石,山东沂南出土的角抵百戏画像石,上面都有鱼龙作舞的图像。
“鱼龙曼延”从汉至唐,延续了将近七八百年的时间,唐以后,整体上逐渐失传,后世传留下来的,只是其中的部分节目。民间的龙舞、狮子舞、麒麟舞等,可视作对“鱼龙曼延”的传承和演变。
灯与龙的结合,大约起始于宋时。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道:“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这样的龙灯,即是我们所说的放置在那里专供人们观赏的龙形灯饰。问题是龙是一个能行走、善飞腾的神物,总不能呆到那儿不动啊,况且无论宫廷还是民间,自古都有舞龙的传统。既然舞,就不光在白天舞,晚上也要舞,晚上舞就离不开灯,因此大凡舞之龙,都通称“龙灯”。
“龙灯会”一般在佳节、盛会时举行,场地选在长街广场、村头湾边开阔平坦的地方。龙的品种丰富多彩,有竹龙、木龙、荆龙、草龙、布龙、纱龙、纸龙;有由荷花和蝴蝶组成的“百叶龙”,用刨花扎成的“木花龙”,用铁皮卷成的“铁皮龙”,等等。
龙灯各地都有。四川省铜梁县的龙灯比较出名。国庆50周年大典上的金色巨龙,就出自这个县。铜梁龙灯有“正龙”:头大、胫长、节内点灯,以灯光取代烟火,玩时比较安全。还有用竹编作龙骨,纸扎龙头,布做龙脊,借助灯火而起舞的“彩龙”;用皮纸或绢绸做皮,彩绘鳞甲,龙身能伸缩转动的“肉龙”或“蠕龙”;天旱时求雨,舞时可泼水的“黄荆龙”;用白花扎成,用来祭祀亡灵的“孝龙”;用稻草扎成,插入竹竿,执持起来耍舞的“草把龙”;以及由孩子们耍舞的,用一棵棵大白菜插上竹竿,点燃红烛,中间串以绳索的“菜龙”,等等。
铜梁人舞龙有不少讲究。过去沿袭汉代的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现在逢年过节舞彩龙,舞到人家门前就暂时停下来,龙头频点向主人拜年祝福,然后再上下翻腾,左盘右旋。这时,主人必须鸣放鞭炮以示欢迎,并有所答谢:裹着钱的“红包”或糖果香烟等。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