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问答 > 其它 > 农村公共厕所距离居民住房应为多少米?

农村公共厕所距离居民住房应为多少米?

浏览次数:2528|时间:2024-05-07

热门回答

2024-04-24丹儿你个丹儿
..300米左右吧.

238

2024-05-04等开到荼蘼
00米?尤其是小便的时候, 估计很多人就随地解决了。
建议在50-150米之间, 那不憋死

75

2024-04-21cocoabread
没有具体的限制。主要以不侵害人家的正常的生活规律,习惯为主。
但是,这是道德问题! 没办法强制的!
公共厕所是现代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变化与发展也是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的一扇窗口。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宏伟目标的不断推进,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大量人口的流动使公共厕所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也成为环境卫生管理中的一个新课题。本文结合近几年来松江区为解决农村地区的用厕矛盾所开展的农村公厕建设实践对这一课题作一些探索。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松江区的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连续获得了国家卫生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多项殊荣,成为上海西南角的一颗璀灿明珠,而松江新城又是上海市“十五”期间建设“一城九镇”中的一个重点新城。
“九五”期间,全区已全面完成了农村粪管改厕工作,57%的农户有了室内水冲式卫生间。在1995年至1997年间全市推开的农村粪管改厕工作中,我区农村10.47万户农民中有10.18万户建成了三格化粪池,拔除了10多万只小粪缸,近6万农户用上了抽水马桶。三年的改厕,使农户用厕习惯和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有了质的飞跃。
伴随着改革的浪潮,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来到松江。至2006年底,松江区常住人口有94.37万人,其中外来人口就达40.57万人。这些人员绝大多数居住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造成许多镇、村外来人员的数量远远超过本地农民的数量。农村地区如厕问题日益突出,而农村地区环卫基础设施显得相对薄弱。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积极开展调研,探索适合松江农村实际的方法,经过两年的实践,农村田头建公厕已形成共识,已新建近200座农村公厕,缓解了用厕难矛盾,体现出了松江地区的社会文明与进步。
二、主要做法
1.深入调研,初步收效明显。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城市进程不断加快,三资企业数量也逐年猛增,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形成了农民向城区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向农村集聚的状况。据调查,由于大量流动人员以及“一户多租”带来的如厕难问题,加上农民、外来人员环境卫生习惯和意识的问题,造成了小粪缸、茅厕及乱倒粪便的现象又普遍起来。农村闲置空房的出租,甚至搭违法建筑出租,一户变几户、几十户,给当地农民带来利益、实惠的同时,最大的冲击就是环境问题和用厕矛盾再次显现。农村中,除了集镇以外普遍没有公共厕所,而农户三格池等设施经过几年使用也普遍陈旧、破损。由于粪便污水得不到及时的处理,致使污水四溢,河水发黄发臭,严重影响了村容环境。2004年,我署经过调研、走访、听取意见,并在车墩镇选择了外来人口比较密集的两个村进行了试点,在村头各建一座公共厕所,并派专人实施保洁。建成后,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用厕”排起了长队。百姓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村民的好评,为下一步实践迈开了可喜的一步。
2.政府重视,实事项目深入人心。2005年,我区将在农村新建50座公共厕所,列入了年度区政府的实事项目,这意味着1/3的经费有了着落。我暑又紧紧抓住了“五个环节”落实到位:一是落实好选址。走访各镇农村掌握情况,研究制订建设计划。二是提供标准的设计图纸。根据不同区域实际和公厕配建要求,请专业单位设计了三种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水冲式公厕图纸,提供各镇(街道、园区)建设参考。三是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委托工程监理公司负责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四是用好政府补贴经费。按有关规定做好工程预算报批和结算,委托专业审价事务所统一审计。五是投入使用后落实专人保洁,抓好长效管理。在各镇、街道、园区的支持下,2005年,已建成村级公厕53座,投入资金388万元,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面貌。
3.抢抓机遇,配建工作加大力度。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根据上海市市容环卫行业总体部署,松江区全面开展了“村容整洁达标建设”创建活动。我们抓住机遇,把公厕建设纳入整洁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经费投入、保洁人员落实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将农村公厕建设与完善生活垃圾收集系统、整洁村达标创建有机结合,形成了总体实施方案和有效落实,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座三级以上的公厕,在创建区域内全面取缔了小粪缸和茅厕。2006年,又建成了140座农村公厕,69个村成功创建为“上海市整洁村”。
4.释疑解难,不断探索拓宽思路。两年的实践获得了一定的成效,缓解了农村用厕难问题,但是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环境和卫生设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今年,我们又针对这一问题,进一步加大调研力度,深入农村,以人为本寻求解决方案。一是进一步探索公厕配建方式。实践证明每个村建成1-2座公厕仍然不能满足人口密集地区、自然村较多地区村民的“如厕需求”,特别是农村公厕建设中也遇到了选址难问题,为满足农民“近距离方便”的愿望,除了按市局要求配置建设的公厕外,专门研究设置了小型装配式“单蹲位”或“双蹲位”的公厕,其投入相对较低,占地少,而且设施功能齐全,安装灵活,相对而言可以加大设置密度,以缓解用厕难问题,方便群众。二是解决粪便出路问题。针对农村公厕流量大带来的“三格化粪池”的消纳难问题。一方面,在浦南农业发达区集中建设大型的蓄粪池,便于作肥料提供农田再利用。另一方面,在政策上鼓励各镇建立粪便收运体系,购置粪便清运车,并纳入污水管网处理,防止二次污染。三是规范用地,土地资源合理使用。近两年,国家对土地资源宏观控制力度加大,对农村地区建设土地严格控制。为此,2007年我们对各镇、街道、园区的公厕建设进行了统计,根据实际向区政府统一提出公共厕所、垃圾房等环卫设施的配建计划争取到了13亩的用地指标,为加快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32

2024-04-19janetwen1390
..300米左右吧.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