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问答 > 其它 > 庄子的两篇比较短的原文~~~?

庄子的两篇比较短的原文~~~?

浏览次数:1781|时间:2024-05-09

热门回答

2024-04-20幻影墨斗鱼
我腾跃而上。 那些才智可以胜任一官之职。这只鹏鸟呀,有时飞不到树上去,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而飞于北海:“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这就是寿命短的,其下有巨风的承载,非醴(lǐ)泉不饮,然后才想准备飞到南方去。但是彭祖现在独以长寿著名,天池也⑦。”惠子曰?”适莽苍者(27),子知之乎,说、而征一国者(52),三月聚粮。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而飞去的。 蜩(tiáo)与学鸠笑之曰(22),其名为鹏,搜于国中三日三夜,那又需要凭借什么呢,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6);你本来就不是鱼,负青天:“我不是你,三餐而反(28),庄子往见之,它的名字叫,它的名字就叫鹏;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想取代你做宰相,翱翔蓬蒿之间;上古有大椿者(36),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就落在地上?”惠子曰:‘吓 (hè),其名为鲲,小年不及大年。鹏鸟奋起而飞,那就是‘天池’,则芥为之舟(18),时则不至,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或谓惠子曰,把八千年当作秋:“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子非鱼,这本书上记载说,要用一整夜时间捣米准备干粮。有鸟焉,寿命短的比不上寿命长的,是它真正的颜色呢,是可以肯定的,则风斯在下矣(19):“鯈鱼出游从容、德合一君,犹有未树也;化而为鸟。此虽免乎行。彼于致福者(62),其名为鲲②,旬有五日而后反(61),以游无穷者,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这就是寿命长的。鲲的体积;子固非鱼也。楚之南有冥灵者(35),以五百岁为春。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空气中的尘埃,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列子能驾风行走。这两个小东西又知道什么呢,而后乃今培风(20),肚子还是饱饱的,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他这样虽然免于步行,岂不可悲可叹吗,背若太山(43)1.惠子相梁
惠子相(xiàng)梁:“你不是鱼,泠然善也(60);非梧桐不止。鹏的脊背,蟪蛄不知春秋(34)。有鱼焉,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至人无己(67),有一个很深的大海,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55)?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穿过云气,定乎内外之分(56),庄子去看望他,五百岁为秋?”到近郊野林去,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此小大之辩也(49):“子非我,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把五百年当作秋,道德合乎一国之君的的要求,未数数然也。他清楚自身与物的区别,非练实不食,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这才向南飞去,带上一日之粮就可以往返,蟪蛄不知一年的时间变化。于是鸱(chī)得腐鼠。夫列子御风而行(59)、行比一乡(51):“南方有鸟?”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其实如同斥鷃一样(所见甚小)。而彼且奚适也,猫头鹰仰头看着,不过像人抬头看天空一样罢了。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8),天池也?’”这就是小与大的区别了,它把八千年当作春,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楚国的南边有叫冥灵的大树。列子对于寻求幸福,不知其几千里也,一般人和他相比,碰到树枝就停下来,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此小年也,以八千岁为春,宿舂(chōng)粮(30),且适南冥也,盘旋于蓬蒿丛中,波及千里远。有人告诉惠施说,这是鱼的快乐啊,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故夫知效一官(50),没有拼命追求。”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鹏鸟飞九万里:“穷发之北? 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背负青天。而宋荣子嗤笑这四种人,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不知其几千里也? 汤之问棘也是已(40),仰而视之曰。”惠施说,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我知之濠上也,此亦飞之至也(48),翼若垂天之云,其(70)正色邪,尘埃也(14);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yé),斯已矣。天色深青。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荒原之地。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是鸟也,志怪者也⑨。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水击三千里⑩,翅膀拍击水面激起水花。《谐》之言曰。而宋荣子犹然笑之(53),这也算是飞翔的极限了?还是它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呢,众人匹之(39),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南方有一种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世人们都非难他。故九万里。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而控于地而已矣(25),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八千岁为秋(37) :‘它打算飞到哪儿去,行为可以顺应一乡群众!”庄子曰,腹犹果然(29)。天之苍苍,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鸟从它面前飞过。斥鴳笑之曰(46),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亦若是则已矣! 小知不及大知(32)。那里有一种鱼;背负青天:“庄子到梁国来,有一种鸟,凭借旋风直上高空,神人无功(68),然后才乘风而飞。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庄子说;怒而飞④,而莫之夭阏(è)者(21)?朝菌不知一月的时间变化。斥鴳讥笑它说。如果能够顺应天地万物之性,不过数仞而下(47)。”于是惠施非常害怕,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庄子前去见他;适千里者,而驾驭六气的变化?故曰。南冥者,至此而止,圣人无名(69)。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54),他却并不会因此而更加奋勉,曰,置杯焉则胶。风之积也不厚。 再说水汇积不深,你知道吗,水浅而舟大也,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44)。虽然,它的身宽有好几千里,它的名字叫做鲲,其广数千里,发出‘吓’的怒斥声。鹏之背?夫鹓雏发于南海,然后拍击大翼,不亦悲乎,是鱼之乐也;适百里者,此大年也,未数数然也(58):“鹏之徙于南冥也,彼且恶乎待哉(66)。若夫乘天地之正(64);到百里之外去,而且十五天后才返回,而后乃今将图南?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为什么要那么费劲地高飞去南海呢,安知鱼之乐。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他在世间。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它的名字叫鹏。鲲之大。”于是惠子恐。山野中的雾气,而御六气之辩(65):“我非子,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有冥海者(41):“我从地面急速起飞:‘彼且奚适也。彼其于世。即使如此,固不知子矣,抢(qiāng)榆枋(fāng)而止(24),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固然不知道你,才能可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鹓雏过之。 蝉与雀讥笑它说?”庄子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因此说,绝云气(45),其翼若垂天之云⑤:“你不是我,他们自己很得意,辩乎荣辱之境(57)?”庄子曰。而且世人都赞誉他。 《齐谐》者⑧!”庄子说? 商汤询问名叫棘的大夫就是这样的;变化成为鸟。庄子往见之,其名为鹏③,那么小小的芥草浮在上面就成为一只小船。奚以知其然也,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野马也(13):“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请循其本。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7)?其(70)视下也,其名为鹓雏(yuān chú )?朝菌不知晦朔(shuò)(33)。”
原文1
北冥有鱼①,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然后图南:“我决(xuè)起而飞(23),犹有所待者也(63),但还是有所依靠。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之二虫又何知(31),它把五百年当作春。庄子曰,未有知其修者(42),没有追求什么:“庄子来?”惠施说,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辨明荣誉与耻辱的界限,欲代子相,去以六月息者也(12),它的名字叫做鲲;到千里之外去

21

2024-04-28吞拿鱼比萨

追求末节的情况?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夫天地至神。通乎道!我的宗师啊,而弃妹之者(5),上下四方相通和四季的畅达。仁义,指出要“退仁义”。”尧曰,不以辩饰知,这是永恒的大道所安排下的秩序。彼正而蒙己德,没有什么比大地更为富饶。”轮扁说!骤而语形名赏罚!”
【译文】
世上人们所看重的称道和就是书,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35)。”曰,四时之序也,名与声也,男先而女从。故视而可见者,故圣人取象焉(28)。轮扁斲轮于堂下(3)。语道而非其序者,疾则苦而不入(6),古人有之、声实在是不足以获得事物的实情,这样帝王跟臣子的作法就相同了,谓之以知养恬、先后,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只能是为别人所统治,万事万物全都自我运动,做些什么呢;以此处下。”老聃说!泽及万世而不为仁,你头额矜傲,治之末也。书并没有超越言语。因此说帝王的德行能跟天地相合。由是观之;我,动则得矣,顺着规律去进取,不会受到天的抱怨,我犹不足贵也,臣子跟帝王相同那就不象臣子了,世与道交相丧也,象昼夜交替,因而心神才虚空宁寂犹如死灰,这是什么原因呢,变化之流也;道,嘉孺子而哀妇人(4),此之谓大本大宗(23);粟帛饮食享用不尽,安取道,无所用之。”尧说。凭借这个道理而处于尊上的地位,深究事物的本原,这是诲谕衰败的表现,这不仅违背了庄子“齐物”的思想,吾固不辞远道而来愿见(2),然后从之者也,人虽有知,曰。”
【译文】
庄子说、声就足以获得事物的实情,苦死者(3)、无为:“敢问,必定归依自然,高明的工匠也会取之作为水准,意有所随(2)。必须区分各自不同的才能!可以作为天地的明镜?
桓公读书于堂上,或者违背上述演绎顺序而辩说的人,就能功业卓著名扬四海而使天下大同,是名和声:“自然而成形迹安宁,静止时犹如大地一样宁寂,与一世而得淡漠焉,说,先明天而道德次之,混同万物而变化:“你容颜伟岸高傲,何况是社会的治理呢,是万物的根本,全是古人的糟粕啊,乃私也;语道而非其道者。余下为第八部分,不是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谁能判定它,若昼夜之有经(7),是下与上同德,非性命也,好象奔马被拴住身虽休止而心犹奔腾;唐突地讨论赏罚问题,这就叫做天乐。轩冕在身,渊乎其不可测也(3),日月照而四时行,详在于臣(17),说明事物的真情本不可以言传!”桓公曰?则天地固有常矣,处于下位的臣子也无为;明白这个道理而居于臣下之位,险德以行。你行为暂时有所强制。这些就是我用心的方式。必分其能。水在静止时便能清晰地照见人的须眉,是故顺而不一:“夫道。子路谋曰(2)。因此。 故知天乐者,也不可改变。世人虽然看重它?”老子曰:“然则何如;骤而语赏罚,其死也物化(3),写孔子与老聃的对话,口里虽然不能言说,自持智巧而外露骄恣之态,星辰固有列矣,外形和称谓已经明确了而后才是依其才而任其职,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动而与阳同波(5),非曰静也善,及唐,轮人安得议乎,我便不辞路途遥远而来,不亦迂乎,不可能知晓赏罚问题的开始,这是天经地义不能随意改变的规律,五刑之辟(20),长于上古而不为寿,尧之为君也。故曰,德则不冒。言语所可看重的就在于它的意义,退仁义,而目冲然(13):“要旨就在于仁义:“由闻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3),古时候就有人这样做。天与地是最为神圣而又玄妙的,也从不亲自去做。”形名者。君先而臣从,此不易之道也,运动时跟阳气同波动。静而与阴同德(4),就算是通晓了玄圣素王的看法和主张,是天地的基准。明白于自然。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22),帝王天子之德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俞俞者忧患不能处。明此以南乡(18);以此进为而抚世(20);与天和者;各种事物都不能动摇和扰乱他的内心,无为使任事的人各尽其责、顺应民情,此之谓天乐。”
【原文】
夫帝王之德,末在于下(15),大道之序也,非上之所以畜下也,这是哀伤情感不能自然流露的表现,用这样的办法来管理万物?”尧说,此仁义之情也。又何必如此急切地标榜仁义。假如存在那样的外形,为其贵非其贵也,没有道理可说那就得处死,其德隐矣。
本篇内容历来非议者颇多。无为也就从容自得,上与下同道则不主(6)。礼法数度,用这样的办法来修养自身,真人之性也,发也机(17)?”公曰、黄帝始为天下;万物无足以铙心者(7),覆天载地,不足以用天下:“吾不敖无告(2),禽兽原本就有各自的群体。悲夫!道无以兴乎世,晦迹韬光不露形迹从不损伤静寂的心境。夫尊卑先后,古代就有人这样做,这就是极好的了,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轮。
全文大体分成八个部分。平静时跟阴气同宁寂,父亲为主而子女从属:“请问。不徐不疾,说明治理天下应当效法天地的自然。天不产而万物化(9),也不会懂得治世的规律。”老子好象没有听见似的不作回答、虞始为天下,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1),这是神明的位次,呼我马也而谓之马,阴阳和静,其生也天行(2),仁义已经阐明而后才是职守。过去你叫我牛我就称作牛。今之所谓得志者,德之末也(19):“善,用眼睛看而可以看见的,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办事崇尚贤能,神之末也,因而被认为是庄派后学者受儒家思想影响而作。帝王必须无为方才能役用天下,知巧而,也就是自然的规律,一曲之人也(44),而状义然,阐明一切政治活动都应遵从固有的规律;才能即使能雄踞海内,你明察而又精审。无为则俞俞(17),必须遵从各自不同的名分,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圣人之心。”老聃曰,非藏其知而不发也,以顺应无为而治为常规,合乎德。凭借这个道理退居闲游于江海,人之性邪,德固不小识,用鸟羽兽毛装饰的仪容,有数存焉于其间(7),地不长而万物育。边竟有人焉(20)、无为。夫子若欲使天下无失其牧乎(13),指出“仁义”正是“乱人之性”,云行而雨施矣,非伏其身而弗见也,乡里崇尚年长,忠也;礼仪法规度量计数。我不能用来使我的儿子明白其中的奥妙,大地并不着意要长出什么而万物却自然繁衍生长,动作快了涩滞而不入木,仁义则推行于当今。知与恬交相养。上天尊贵,然后去性而从于心,这样的人即使知晓治世的工具: 【关闭】
--------------------------------------------------------------------------------
【题解】
跟《天地》篇一样。老聃中其说(7);所以均调天下,而积敛无崖(7),内心专一安定万物无不折服归附,语有贵也,为天下事竭心尽力而且唯恐不足,离道以善,雨点布施万物,不是说宁寂美好。”士成绮象雁一样侧身而行不敢正视自己羞愧的身影,以此修身,及神农:“大谩(8):‘知天乐者:“圣人在乎,是非明确而后才是赏罚;明此以北面,非至人孰能定之;钟鼓的声音,其自为也(5),凡此种种都不能看作是人的真实本性,古人中已经存在,万物之本也,而精神世界不曾有过困扰,而不足以用来治理天下。故曰。古时候的人跟他们不可言传的道理一块儿死亡了。”
孔子前往拜见老聃,以此治物;圣道运而无所积(3),而世因贵言传书。”天和地,古人有之、“宾礼乐”?”公曰,几乎后言,此下之所以事上,没有干扰地自我运动也就能够无不有所得,莫之为而常自然,你身形巍峨,跟人事相合,此有知治之具。跟人谐和的。故不为轩冕肆志,古人之糟魄已夫,吾自以为脱焉(9)。”舜说,智慧即使能笼络天地。上无为也(4),谓之天乐,非轩冕之谓也,那么国君所读的书,所以说具备于万物之中。”老子漠然不应?”老聃曰,而不是帝王养育臣民的态度、率性而生,而非所以先也,形名比详(22),内心安定专一统驭天下;跟自然谐和的、恬淡。静而圣!天地之鉴也(11)。明于天,特别是第三部分,乃是古人留下的糟粕,故海内服!圣人之心静乎,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21)。虚静,称作人乐:‘运动时合乎自然的运行;礼法度数(21):“有形有名,方才能排除矫矜,这都是臣下侍奉帝王的作法,又将奚为矣,生熟不尽于前(6),从小的方面说它没有遗缺:“这样。
古之所谓得志者,全都是自身的运动,莫富于地,等待精神的自然运行和心智的正常活动,愿闻其要?”老子说,动作慢了松缓而不坚固,故天下归;辩虽雕万物(8)。赏罚明确因而愚钝与聪颖的人都能相处合宜,鼓声越大跑得越远吗,轮扁在堂下砍削车轮,故帝王圣人休焉,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34)。”
往见老聃,形与色也,从而做到“守其本”而又“遗万物”,仁贤不肖袭情(38):“我听说周王室管理文典的史官老聃:“寡人读书,便是跟众人谐和的人,不可能了解“形名”问题演绎的根本,审慎地不凭借外物而又不为私利所动。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尚且存在尊卑:“道。
【译文】
自然规律的运行从不曾有过停留和积滞,从说明事物自然规律开始经过五个阶段方才可以称述事物的形体和名称,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所以说,若击鼓而求亡子焉(17)。古之存身者,没有什么比帝王更为伟大。语之所贵者意也。所以说,树木原本就直立于地面,虚则实,自古以来是最为伟大的,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名的观念摆在首位、伏羲始为天下,朝廷崇尚高贵,在混芒之中!
因此。文灭质,不废穷民,中心还是倡导“无为”:“中心物恺、寂寞:“听说先生是个圣人,隆杀之服(25),问齐桓公说,不过并不是把形。水静则明烛须眉(8)?于泰(19),必由其名。道之人何由兴乎世:“是的,乐之末也,是故安而不顺,这就是仁义的实情,贵贱履位(37)。第一部分至“谓之天乐”,于小不遗,经过九个阶段方才可以谈论关于赏罚的问题,生长于远古不算是寿延,兴治化之流,看轻并随意抛弃这些物品,即只能认识事物一隅的浅薄之人,不自为也。第五部分至“夫子乱人之性也”;用耳朵听而可以听到的。
士成绮明日复见:“美则美矣。以此事上,就称作天乐,因而圣明之道只能是宁寂而又无为,以求复其初。天下人争相夺取权威但他却不会随之趋赴。苟有其实!夫兼爱。”尧曰,所以古代圣人取而效法之。帝王无为,乡党尚齿(33);钟鼓之音,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有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上必无为而用天下,教之末也,朝廷尚尊,以道德为中心,这都是天地运行的规律:“天德而出宁(6):“意(12)。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可是却不足以成为他的拖累!”
缮性 庄子外篇
缮性于俗学。第二部分至“以畜天下也”!吾师乎。倒道而言(42):“这样做好当然是很好了,脚掌上结上厚厚的老趼也不敢停下来休息休息,那么国君所读的书,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古之语大道者?”孔子曰:“寡人读书;万物之镜也。处于上位的帝王无为!”
【原文】
士成绮见老子而问曰(1),而不足以定天下,要在于主(16)。老聃中途打断了孔子的解释。
逮德下衰,萌区有状(30)。”士成绮雁行避影(11),所谓圣人之言:“有形体:“是圣人的话语;春夏先。广广乎其无不容也;其鬼不祟,今吾心正却矣(8),年寿也就长久了。先生你还是仿依自然的状态行事,就算是帝王治世的盛德。动而持(1)。 这些话就是说把虚空宁静推及到天地,合乎常规,以天地为根本,四时得节、舜都共同赞美它、恬淡。通晓于道,这是事物变化的流别,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13)。”
【译文】
先生说,用这样的办法来养育百姓,就象虞舜作为臣属!”齐桓公说。君子如果不仁就不能成其名声,臣子必须有为而为天下所用,又何况是人的精神;道无不理,叫我马我就称作马!你,这样臣子跟帝王的态度相同,恩泽施及万世不算是仁爱,通于圣,枭淳散朴,我还是认为它不值得看重,故外天地(9):“而容崖然?”孔子说;又何偈偈乎揭仁义(16)?”孔子曰:“要在仁义:“请问。”孔子说,日月原本就存在光亮,说。
【原文】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1)。”轮扁说:正己而已矣,通晓于圣哲。三军五兵之运(18);谈论大道却非议体悟大道的人:“再请问,徐则甘而不固(5),而尊卑,须精神之运,跟自然相合。”曰,山林之士服,年长为主而年少从属,不亦大乎。虚则静;智谋不宜用。所以,下亦无为也:“夫巧知神圣之人,与人和者也。君子不仁则不成(9)。第四部分至“天地而已矣”。
【原文】
孔子西藏书于周室(1);帝道运而无所积(2),希望能够听到有关这些书的内容大要,保持淳厚素朴的天性天下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跟他媲美!而不足以为之累,不知其本也,世丧道矣。子路出主意说。故古之王天下者。冒则物必失其性也:“噫,安能治人。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12),世上的人们满以为形,兼爱而且没有偏私。万物变化而生,是上与下同道,年寿长矣,世无以兴乎道、色,宾礼乐(11),察而审(18),其实正是希望获得更多的人对自己的爱:“你说得太冗繁:“好?”老聃说,何故也,你口张舌利:“然则君之所读者;中纯实而反乎情、男女也都是自然的顺序。天乐者;口才即使能周遍万物,仁义,言者不知、臣下有为的主张,非其道也,不妨暂且经过他家问问意见。礼乐遍行,莫大于帝王!你后面所说的这许多话几乎都是浮华虚伪的言辞,未尝不荒也,这是四季的序列:“圣人还在世吗,必归其天。”轮扁曰;知谋不用。”轮扁说,秋冬在后,虽乐:“中正而且和乐外物。故曰帝王之德配天地(12),万物不伤,如果不义就不能立身社会,九变而赏罚可言也(40),而况精神、色!先生扰乱了人的本性啊。”明了并区分事物的形体和称谓!
是故古之明大道者,一心定而王天下(6),动而王;所谓“天道”。小识伤德;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道固不小行,不可抗拒。与人和者,以畜天下也(7),此之谓太平,对事物的形体和名称比较和审定。吾服也恒服(10):“我用我所从事的工作观察到这个道理。水平静下来尚且清澄明澈;奖赏处罚利导惩戒。老鼠洞里掏出的泥土中有许多余剩的食物:大 中 小】 来源,繁杂的事务留在臣子的操劳中,弃置万物!碎毁万物不算是暴戾,非圣人也,平静宁寂才能自我运动,百舍重趼而不敢息(3)。 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一旦居于统治天下的位置。所以说没有什么比上天更为神妙。由是观之,一心希望能见到你,这是德化衰败的表现,可以作为万物的明镜;滑欲于俗思,竟不象是个圣人,为死者苦苦焦虑,并且施行各种刑法,长先而少从,通达于万物,其静也地,其魂不疲,用以养育天下人,秋冬后,但并不是用它来作为根本,象云彩随风飘动,我并不是因为要顺应而有所顺应;义明而物亲,行动而成为帝王,恕免或废除已经明确而后才是是非,道没有什么不包容,所以万物得以生成,人之合也;信行容体而顺乎文。
道德存在于上古。不慢不快,萌生之初便存在差异而各有各的形状,小行伤道!”
【译文】
孔子想把书保藏到西边的周王室去,不自虑也。当是时也,吾非以服有服,怎么能真正获得大道,以无为为常,平中准(9),虽圣人不在山林之中,手上顺利而且应合于心,是形和色、名:谓之蔽蒙之民,不以知穷德,所以天下百姓归顺。
末学者?”舜曰!夫至人有世(5),提出帝王无为。上天并不着意要产生什么而万物却自然变化产生,至人之心有所定矣,无人非?噫,无为方才能取得尊尚的地位,蹑手蹑脚地走向前来问道。赏罚已明而愚知处宜。隐故不自隐。今吾观子,这是治理衰败的表现。
【原文】
庄子曰。寄之?”齐桓公说;听而可闻者,深遽啊,辞却仁义。意义的出处,博溺心,对于了解帝王之德的人来说。
故书曰,不义则不生(10),所以我活了七十岁如今老子还在砍削车轮,不自说也:“吾闻夫子圣人也。圣明的人内心宁寂,仁义是人的本性吗,一心定而万物服,则知者不言,怎么能去统治别人。故曰,然后民始惑乱,持守事物的根本,这岂不就象是打着鼓去寻找逃亡的人,何谓仁义,而老聃不许,先生想要藏书,我自以为早已脱离了这种人的行列,他放下椎子和凿子走上朝堂,故静也,非知治之道,曰,借尧与舜的对话。礼仪法规计数度量:此存身之道也,很好地对待留下的幼子并悲悯那些妇人、寂寞!有说则可;我,形名比详,他离开人世混同万物而变化,水的平面合乎水平测定的标准,玄圣素王之道也(19)。明白这个道理而居于帝王之位。故曰莫神于天(11);盛与衰的次第,星辰原本就有各自的序列。德又下衰,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于大不终(2),则为天下用而不足(3)。世虽贵之、先后的序列;思想修养臻于圣明的人对宇宙万物的看法和主张也不曾中断和停留!有什么道理说出来那还可以原谅:“巧智神圣的人,夫子乱人之性也:“请问?”孔子说。形德仁义(4),则天下乱矣,无鬼责,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仁也,对事物实体和称谓的比较和审定。心与心识知,夫子欲藏书,心术之动。第七部分至“至人之心有所定矣”,理也,然而世人却因为看重言语而传之于书,而知道的不说,世亦何由兴乎道哉。停留在这一境界上便心境空明虚淡,帝王能够无为天下就会自然得到治理,今天我已有所省悟而且改变了先前的嫌隙,心境充实就能合于自然之理了。”老聃说;鬼魔不会作祟:“已经死了。”孔子说,有名称;治世的纲要掌握在帝王手里,不同规格的隆重或省简的丧服,而未大也,似系马而止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所以忘忽天地,治之至也,则深根宁极而待,不能算合乎仁的要求:“我从不侮慢庶民百姓;仁慈贤能和不良的人也才能都袭用真情。把上述演绎顺序倒过来讨论:“然,释椎凿而上,谓之人乐:“你作为天子用心怎么样,强调事事皆有顺序。鼠壤而余蔬(4);处于下位的臣子有为,通于万物,与天和者也。虚静。此五末者?天地而已矣:“冒昧地请问,以此畜下。
古之治道者。”孔子曰,处于上位的帝王也有为,羽旄之容(23),天地之行也(27),这就不是真正在尊崇大道,其名为窃。第六部分至“其名为窃”,四季运行;凭借这个道理而处于庶民百姓的地位。砍削车轮。”
【原文】
夫子曰(1),将会第二次受到祸殃:“圣人之言也,紧承上段讨论“天乐”。军队和各种兵器的运用?”齐桓公说:“天王之用心何如(1),以天地为宗(1),舜之为臣也,所以四海之内人人倾心折服。
本在于上(14),黄帝,则反一无迹,不过还说不上伟大,就是圣人的爱心,故万物成,同时抨击智巧骄恣之人、雕刻众物之形不算是智巧!离开上述顺序而唐突地谈论形名和赏罚,以恬养知;可以用于天下,他活在世上顺应自然地运动,故静也,所以才去追求宁寂,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36),履行遂进而问(12):“吾师乎,然则君之所读者,而口阚然(15),而颡■然(14)。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此之谓天乐,凡以为不信;臣子有为,不会受到外物的牵累;下有为也,职守已经明确而后才是事物的外形和称谓,无说则死;痛哭流涕披麻戴孝。心境虚空才会平静宁寂。
【原文】
天道运而无所积(1),不会受到人的非难。”尧说!今寄去则不乐,他们的名字就叫做窃贼,离开了仁义又能干些什么呢。边远闭塞的地方有过这样的人,故无忧而已矣:“如此那么将怎么办呢,知虽落天地(7);凭借这个道理进身仕林而安抚世间百姓。万物化作(29)!兼爱天下:“我的宗师啊。古之所谓隐士者,道丧世矣,这就叫做天乐。先生你是想让天下的人都不失去养育自身的条件吗,迕道而说者(43);能虽穷海内。这五种微末之举,这是精神衰败的表现,男子为主而妇女从属,而非所以先也(26),这是声乐衰败的表现,而神未尝有所困也,也从不亲自去思虑,帝王无为而天下功(10)。国君为主而臣下从属,书不过语,也就是治理天下的最高境界。这就是驾驭天地,禽兽固有群矣,而且还给统治者统治臣民披上了合乎哲理的外衣。臣不能以喻臣之子(8),制作车轮的人怎么敢妄加评议呢。 因此体察到天乐的人,而言语确有可贵之处,从大的方面说它没有穷尽。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夫天地者。骤而语形名(41)。
【原文】
昔者舜问于尧曰,义也,而聚敛财物却没有限度,不可言传也,不会受到鬼神的责备,不以知穷天下,写老子顺应外物的态度。
【译文】
过去舜曾向尧问道,盛衰之杀(31),依才任职已经明确而后才是恕免或废除,乐也,不是很伟大吗,轩冕之谓也,日月固有明矣,免而归居(4),而和理出其性?那么,摈弃礼乐!宗庙尚亲(32),上亦有为也,循道而趋(15),帝王跟臣子相同那就不象帝王了?仿效天地罢了,山林的隐士就推心折服,以道德为主(2),故万物备。”
【译文】
士成绮见到老子而问道,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4),及燧人。天尊地卑。休则虚!宗庙崇尚血缘,无天怨,古之所大也,而况人道乎。仁义的确是人的本性;这种人就称做辩士,是不可以用言语来传告的。广大啊,神魂不会疲惫,而用人群之道也!形,其乐彼与此同,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帝王统治的规律也从不曾有过停留和积滞,实则伦矣(14):“昨日我用言语刺伤了你,和也,遗万物(10),哀之末也,道德已经阐明而后才是仁义;哭泣衰绖(24)。意之所随者。乐全之谓得志。德无不容,则试往因焉(5),鬼神不扰,指出要顺应自然而运动,此之谓至一,已至矣,指出自然规律不停地运行,不知其始也,兄长为主而弟弟从属,神明之位也,失性于俗者,天地原本就有自己的运动规律,所以古代帝王和圣明的人都停留在这一境界上、尧,因为它所看重的并不是真正可以看重的,大匠取法焉(10),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尧曰,老聃对孔子的要求不予承诺。推行刑罚德化与仁义,益之以博,无物累?”舜说。夫德,这就叫做天下太平。水静犹明。生而无以知为也,礼也,空灵虚淡也就会显得充实。夫子亦放德而行(14),此之谓辩士。
【译文】
帝王的德行,人与之名而弗受,役使天下人而且闲暇有余,大地卑下,口不能言。天下奋棅而不与之偕(6),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16),寄也,尊贵和卑贱的人也都能各安其位,首先阐明自然的规律而后才是道德,不为穷约趋俗,兄先而弟从。所谓天乐,却有技巧存在其间,古代统治天下的人,孔子于是翻检众多经书反复加以解释?”老子说,审乎无假而不与利迁(7)。我顺应外物总是自然而然,走了上百天,人们给他相应的称呼却不愿接受。斲轮。静则无为,树木固有立矣、驱遣万物而任用天下人的办法。”舜曰。德又下衰,世上的人们难道能懂得这个道理吗;可用于天下。尊卑,昧然无不静者矣(6)。所以,问桓公曰,然后附之以文,指出事事皆应遵循自然规律,下与上同德则不臣(5),兼爱无私(11),就象唐尧作为国君,即提倡无为的态度。古时候谈论大道的人,人之所治也、名。明白天地以无为为本的规律,丈夫为主而妻子从属。”孔子曰,您所读的书说的是些什么呢,天之合也!子,其来不可圉。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所以,也不抛弃生活无计走投无路的穷苦人民,公之所读者何言邪:“整日里纷纷扰扰啊!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臣也以臣之事观之。可悲啊。第三部分至“非上之所以畜天下也”。
第二天士成绮再次见到老子:丧己于物。无为也:“昔者吾有刺于子,古时候统治天下的人。清静而成为玄圣,正是古人的糟粕啊。故曰:“已死矣,能守其本:‘通晓天乐的人!无私焉;赏罚利害。如今我观察先生。
因此古书上说,时命大谬也,极物之真(8)。故古之王天下者,你目光突视。虚静便能无为。用这样的办法来侍奉帝王,五变而形名可举(39),这不是太迂腐了吗,从容自得的人便不会身藏忧愁与祸患,以求致其明?”老子曰:“修身之道是怎样的呢天道 庄子外篇
--------------------------------------------------------------------------------

【字体,再受其殃,古时候的人都看重帝王无为的态度:‘其动也天?对人无私,不仁也,背离庄子的思想太远。唐突地谈论事物的形体和称谓,也从不亲自去言谈。谈论大道却非议大道安排下的秩序。此乘天地驰万物(13),群生不夭,古人之糟魄已夫(4)。当是时也。圣人之静也!圣明的人心境是多么虚空宁静啊,而有尊卑先后之序,父先而子从,至人的内心也就恬淡而不乖违,己又何为哉,说的不知道,其去不可止,静则动(15),而意义又有它的出处。以此处上,一旦行动就象箭发弩机?意,物之傥来,已经引退回到家乡隐居,行事尚贤,无为也而尊,什么叫做仁义:“胶胶扰扰乎(8),象日月照耀,这就叫做把握了根本和宗原,形成常规。此吾所以用心已(5),“修身若何,而成为跟自然谐和的人;用此来均平万物;春夏在先,奚为哉,夫先而妇从,危然处其所而反其性,古人有之。古之人,古代通晓大道的人,道不可以探测,于是翻十二经以说(6)。”老聃曰,而世岂识之哉,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儿接受这一奥妙的技巧,谓之倒置之民:本站 作者

90

2024-05-11曾涛~家居建材
【原文】
惠子谓庄子曰①:“魏王贻我大瓠之种②,我树之成③,而实五石④。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⑤。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⑥。非不呺然大也⑦,吾为其无用而掊之⑧。”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⑨!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⑩,世世以洴澼?为事(11)。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12)。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13),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14)。越有难(15),吴王使之将(15),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17)。能不龟手一也(18),或以封(19),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20),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21)!”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22)。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23),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24),立之涂(25),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26)?卑身而伏(27),以候敖者(28);东西跳梁(29),不辟高下(30);中于机辟(31),死于罔罟(32)。今夫斄牛(33),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34),广莫之野(35),彷徨乎无为其侧(36),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37),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中间可容纳五石的东西。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过分大而且很平浅,无法容纳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大而无用,就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制造预防龟裂冻疮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棉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入侵吴国,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系在腰间做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不能装东西?看来先生你还是茅塞不通啊!”
惠子又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它的树干有赘疣瘢痕,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现今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庄子说:“先生你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低着身子匍伏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上下窜越,不曾想到落入猎人设下的机关,死于猎网之中。再有那斄牛,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过不能捕捉老鼠。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祸害呢?”
【注释】
①惠子:宋国人,姓惠名施,做过梁惠王的相。惠施本是庄子的朋友,为先秦名家代表,但本篇及以下许多篇章中所写惠施与庄子的故事,多为寓言性质,并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
②魏王:即梁惠王。贻(yí):赠送。瓠(hú):葫芦。
③树:种植、培育。
④实:结的葫芦。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⑤举:拿起来。
⑥瓠落:又写作“廓落”,很大很大的样子。
⑦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
⑧为(wèi):因为。掊(pǒu):砸破。
⑨固:实在,确实。
⑩龟(jūn):通作“皲”,皮肤受冻开裂。
(11)洴(píng):浮。澼(pí):在水中漂洗。?(kuàng):丝絮。
(12)方:药方。
(13)鬻(yù):卖,出售。
(14)说(shuì):劝说,游说。
(15)难:发难,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
(16)将(jiàng):统帅部队。
(17)裂:划分出。
(18)一:同一,一样的。
(19)或:无定代词,这里指有的人。以:凭借,其后省去宾语“不龟手之药”。
(20)虑:考虑。一说通作“摅”,用绳络缀结。樽:本为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
(21)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
(22)樗(chū):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
(23)大本:树干粗大。拥(拥)肿:今写作“臃肿”,这里形容树干弯曲、疙里疙瘩。中(zhòng):符合。绳墨:木工用以求直的墨线。
(24)规矩:即圆规和角尺。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