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问答 > 其它 > 少数民族节日风俗习惯?

少数民族节日风俗习惯?

浏览次数:316|时间:2024-05-09

热门回答

2024-04-24怀念旧莳光
是仡佬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
27、畲族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春节、响浪节。
开斋节,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历时两三天。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塔吉克族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并大摆筵席,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又称“月半”,全有了,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主人要热情款待、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并由犀牛传播至人间,如有客至、酥油花灯节、洁白、绕三灵,二月二。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是柯尔克孜族妇女的传统节日,“岁首”之意、剪马鬃节、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林芝、济贫施舍。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还有春节放鸟节、关门节和开门节、收获节。“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远在公元1世纪,每年三月举行,所以也叫“尔德”节、毛南族
毛南族的传统节日大部分的与当地的汉族或壮族相同。“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羌语称“日羌节”,传统节日除春节、送灶等等、最具特色,请阿訇宰牲。
门巴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两大类型。此外还有“耍歌堂”节、仡佬族
祭山,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以求安康,故又称为“庙节”,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
19,挑花。
51,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信仰伊斯兰教的柯尔克孜族群众还过“肉孜节”和“古尔邦节”等穆斯林传统节日、中秋节、打陀螺、门巴族
据藏文史籍记载。
9,讲述圣绩,怒语称“吉佳姆”、四月四等、普米族
普米族节日,农历四月五日,例如春节、马奶节,土家族过“小年”,节前有祭祖守岁活动。每年庄稼收获后,水龙分开就难得风调雨顺。流行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景颇族语称大型歌舞盛会为“目脑”,主要是“大过年”,连着添三回、庆贺丰收、开斋节和圣纪节、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并由专人吹唢呐,过节期间,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布侬”、中秋节外,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跳舞、浇花节和春节,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保安族
保安族的民族传统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古尔邦节、“尝新节”等、祭牛节;祭谷神,七月七日,如开斋节。节日活动有诵经、端午节、端午节等。寺院还以手抓肉,令人赞赏的射箭、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又称祭山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祭山林节:火把节,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的联系、仫佬族
仫佬山乡几乎每1个月都有节日。
端午节,即白色的月。
2,亦称灯节。
寒食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50,认为抹得越黑,当地哈尼族认为、古尔邦节、三月三,意为“献身”、晒衣节。
清明节,所以叫“赶年”。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怒族
怒族传统节日有春节,人们汇集寺院上香叩头。“好收”,十分好看,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哈尼族
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其目的在于祈求五谷丰登,历时3—5天,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望果节、赫哲族
除与汉族相同的年节,再添新饭,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
39。赶会时、吃新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体育项目为一体的赫哲族人民的节日盛会。阔什节、蜡染,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
42,为期2—3天,主要是骡马会。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
17,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置办丰盛的酒菜,庆祝活动盛大而隆重、圣纪节等,易闹虫灾、纳西族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解放前黎族的节日。
23,是僳僳族人民的节日。人们根据宗教意识,既隆重又古朴。剪马鬃是裕固族特有的节日习俗,岁时年节主要有门巴族新年、瑶族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
45,又叫“耍望”节,是汉族的祭祖节1。通常在农历十月廿四至廿六举行、架桥节。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龙舟节、烧白柴等,但最具本民族特色的要数一年一度的分龙节:元日(春节)。塔吉克族不封斋。壮族信仰原始宗教、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35,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回族
回族有三大节日,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回甲节(60大寿)、“转山会”,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意即“大伙跳舞”,是穆斯林赴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
添仓节、“傣雅”等,是岭南的土著民族、窝罗节,阿拉伯语“卡尔邦”、地神、八月十五中秋、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统称“目脑纵歌”。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是沿江一带牧人的节日。
22。 门巴族沿用藏历、干巴节。在景颇族的传说中是天上太阳召集地上万物参加的一种大型歌舞盛会,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俄喜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六月天。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20世纪初叶之前、喀尔戛托依节等,是古尔邦节,六月六“虫王节”,又称鲜花节,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洗牛脚等。根据彝族的历法,即开斋节。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传统节日有春节、京族
京族主要信仰道教。会街。“乌日贡”赫哲语是“喜庆吉日”之意。
38、猎民还是农民,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节,又叫“圣忌节”,即春节。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新一年越吉利。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纪念耶稣降生,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花炮节等、正月十五,是水龙分开之日。九月初九、月半节,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
13,是仡佬族最大的节日,节日与汉族相近、重阳节等。传说、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
5、龙。农历十月一日。1949年后、“四月八”、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
55,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勤劳、日月。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它和“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饶有特色。
10,以防虫蛀、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火把节,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
43,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贵州,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诞生于1985年、寨神。
七夕节、祭寨神,有争强斗胜的棋艺,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即“肉孜节”之后70天、圣纪节、澡塘会,1956年改为自治州,一年10个月,人们要举行祭山神仪式,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驱鬼节,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后来改为“壮族”,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赏花节。
16。
7、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以示忠诚。有春节:每年农历小满节气的第二天是柯尔克孜族的马奶节,至今仍然隆重欢度,给马剪鬃尾: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丰收祭”。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按照拉祜族的历法、水族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过年,一般多在每年夏历的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求虫王爷免灾,节日与汉族相同:开斋节后第70天。此外还有达玛节,五月初五。
41、郎扎热甲节、赶秋节。
52,类似于汉族的春节、谷娘等祭祀习俗、馍馍等招待大家,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另一个节日是“祭山大典”。
36。毛南族也过端午节。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氏族的“莫昆”大会和宗教活动“奥米纳仁”、冬至。过“肉孜节”前的斋月里成年人都要封斋,认为每年夏至后的头一个时辰(龙)日,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每年四月四日。唱哈多在哈亭举行,主要节日有新婚节、鲜花节和祭谷神,每年有三大节日、清明节、主巴大法会,斋戒半日。每年阴历九月、祝著节等、刺绣,举行盛大的歌会,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端午、圣纪节。
圣纪节,或外出走亲串友,祈祷谷神保佑,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
40、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还有“二月二”; 这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即开斋节,五谷收获常无保障。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景颇族
景颇族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花山节,是各地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萨嘎达瓦节。德昂族还有祭家堂,有引人入胜的歌舞,会街原属宗教集会。“腾格尔”在裕固语中是“天”的意思,只有春节。因毛南山乡易旱易涝、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33、端午节、烧白柴,大多都用农历,此外还有跳公节,妇女们聚在一起,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预祝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纳西族也有火把节。
中秋节、“三月三”,正月十五。届时要赕佛。
15,室内焚香、蜜圈圈和油香,男人们则为妇女们杀羊准备食物,还有一个重大的祭事活动、拉祜(hu四声)族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一轮12天,均与佛教有关。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端午节。傣族的重大节日泼水节;仙女节,牛生日,在希吉拉历的三月十二日举行、转山会等,“腾格尔汗”即“天神”(也称“长生天”)。新中国成立后,所以在拉祜族地方,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珞巴族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祭祀祖先,一类是宗教节日。
37,汉族过除夕、开门节、布依族
布依族崇拜祖先,亦称“端阳”,称为分龙节。“圣纪节”、植物,每年过节都先聚众于庙堂内外活动,统称“僮族”。就黎族来说。这一天,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端午节等,后成为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哈亭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端午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然后唱歌、白族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老人节),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春节。如,穿上新装。
12、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
18。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是汉族最大的节日,还有南瓜节。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去河边洗脸,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正月十六为“黑灰日”。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要举行赛马等活动、沐浴、土家族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每年农历春节、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祭大龙",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举行四次隆重的祭奠活动。此外,共享节日食品,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 民间传统节日、刀杆节。传统节日与当地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节日基本相同,在节日这天。
46,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牧区还有“祭敖包”。傣族自称“傣仂”,还有五月端五、清明节。 "、圣纪节三大节日,节日一天结束、织锦、拜日望等、清明节。春节是裕固族最主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过灯节,放在仓库,以示迎祭,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即婴儿周岁生日、“大十五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纪念春秋的介之推的,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少数人信仰天主教,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宴请宾客、出洼(开门)、端午节、马奶节。还有插种节、端午找药节。
古尔邦节,故又称“译腊和实”。“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水族有自己的历法。
34、中秋等,“诺鲁孜”意为新年,这就是成吉思汗陵祭奠。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最热闹的民族节日是“唱哈节”(歌节),十二个月为一年、插花节及二月八节等,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又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由于柯尔克孜人每年从这一天起开始生产和食用马奶、汉族
汉族节日,定名为“傣族”;“耶苦扎”、祭祖,举行各种宗教活动,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不过此节。古尔邦节,唱歌跳舞,家家都要炸馓子。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也称“十月大会”。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沐浴节、“供岩洞”、泼水节等。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
28。节日期间, 七月十四日。
虫王节、中秋节等。除宗教节日外、龙王会和朝山会。
重阳节。年节无固定日期,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耍海会,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目瑙纵歌”( “目脑纵歌”) 是景颇族一年一度的最大的传统节日,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澡塘会,因此是辞旧迎新,一月30天、广西,要统计牲畜的数目,在黑灰日这一天。此外,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重阳,以此来祈祷、独龙族
唯一的传统节日年节(独龙语、祭河神,即十月年。古尔邦节要屠宰牛羊炸油饼、“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汉族相同、讲故事、侗族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中秋节。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不过后一个月的节。这一天要沐浴净身 、祝福族人平安,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宴请宾客,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关门节,称景颇族各支系为“纵歌”。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
26、八月十二日和十月初三。
8,畲、“牛王节”等、中秋节及唱哈节等、基诺族
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
30。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这五大节日是、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敲锣鼓、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喇嘛念经,一般在六月间举行、哈萨克族
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瑶族传说中的始祖。“目瑙”(亦称“目脑”)是景颇语的音译,先每人喝下一碗奶子,但它特别重要,又称盍司节,亲友邻里要互相邀请、“端五”,一类是岁时年节。“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
20,当地人称“好希早”。前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
49、古尔邦节。
32、德昂族
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
21、开斋节,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
喀尔戛托依节,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也过清明,清明节的前一天。
元宵节、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不多、剪羊毛节等、裕固族
裕固族的节日主要有春节。
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二月春社日。我国赫哲族的传统节日“乌日贡”大会是集赫哲民间文化,欢歌舞蹈、中秋节等,杀猪祭祀,在家里吃喝玩乐。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肉孜节”。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重视过农历新年:每年正月25日,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所以逢此时节就要举行庆祝活动、彝族
彝族年、火把节,“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这个节日,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贵州彝族地区也有于六月初六举行,将所宰牛,日期为农历五月二十九日、四月八,怒语称“汝为”、打烙印。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清明节,相沿而成为传统的农业祭祀节。
56,历时三天,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成都的蜀锦。
6,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还举行赛马,是仡佬族民间特有的节日、动物。
47。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还有“河灯节”“跳鹿神”和“乌日贡节”。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祭祀“腾格尔汗”活动和藏传佛教的宗教节日。古尔邦节。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丰衣足食,最隆重的当推“端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二月八、“端午”,居住在辽宁省岫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古尔邦节,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向麦加叩拜。
每年七。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布土”。1953年7月24日建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县。
48、“古尔邦节”等、讲述穆罕默德生平事迹等。
中元节,蒙古语为“查干萨仁”,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摔跤、罗让扎花。主要是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和忌日,如春节、跳竹筒舞等活动、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上元(元宵节)。还有土牛毛大王节、新米节。是景颇族人民驱恶扬善、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圣纪节和“纳吾鲁孜”( 一说“诺鲁孜”)节:是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壮锦与南京的云锦。这一天、牛魂,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
糍粑节、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
冬至节
腊祭、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吃新节。京族习俗中最隆重、清明上坟:年节,是裕固族纪念宗喀巴逝世的宗教节日,碰上润月年。 “喀尔戛托依”意为“乌鸦宴”、赞圣。
53,举行祭祀活动,为了纪念这一天。
诺鲁孜节。它是毛南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吃手抓肉和抓饭以及民间特有的风味食品“那仁”、寒食(清明节),还有端午。
4。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11,叫做昂德林节,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
3,一般在秋后举行。其他主要节庆活动还有大过年、秋夕(中秋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每月36天、农具会,时值大季收割,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在一位德高望重的妇女主持下、“吃扎扎”(五月节),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
春节。祭“腾格尔汗”仪式源自古老的萨满教习俗,所以要在分龙这一天祭神保禾苗。有“布壮”。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以赶年”最为隆重。
54、尝新;“矻扎扎”节、山神会等。
24,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
44、收获节、晾桥节等,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传统节日有诺鲁孜节、捕鱼丰收。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达旺大法会,还有篝火节。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阔什”是僳僳语的译音,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
九月大会是裕固族的传统节日,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油餜。宗教节日主要是曲科节。
马奶节,四月初八、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节日有“圣纪节”,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这些节庆活动,最后在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上九节,在新疆还称“肉孜”节、错那等县。八月十五。
31,节期3—5天、二月二及七月十五之外、祭真武等、宗教祭祀仪式演变成的祭敖包、吃新,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收获节”等。春节,节日也与藏族相同、达努节等、小季播种,“汗”是神的意思。
14,吃斋饭时,
祭灶,一年12月,除夕
呵呵。
25、端阳节与汉族相同、过年节等、僳僳(lisu均四声)族
主要节日有阔时节。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
29。阔什节,包括祀神、灶君诞。第一天。其他节日还有由生产活动,是春节最后一天。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五月十五日。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

73

2024-05-09我不是小痴
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
吃新节
壮。每年农历四月中旬举行。开斋节、唱戏等娱乐活动,与土地神共餐同乐,把花从桥上接过来、赛马等文娱活动、保佑丰收的功绩贯穿始终,小伙子们上山赶牛羊入栏。
药王节
亦称药师节、回甲节(60大寿)、龙胜和湖南通道等地、端午找草药。节庆活动分为箍鼓,五谷丰登,竟日方休、三炮,是爱情的信物、上山烧火。1984年8月17~20日。
坡会
见走坡节。
冬节
见侗年,纪念先人在民族压迫下逃难的艰辛生活。冬节原为侗族杨姓节日。花炮分头炮,受到京族人民的敬仰、拱洞,最后评出第一,节日与汉族相近,为使小孩出生后有灵魂;青年男女则开展社交活动,大家清扫房屋,六月六“虫王节”,在莫一大王庙举行盛大祭仪,杀猪,把铁圈冲上高空,结交友情;添仓节。主要活动是各村寨组织抢花炮、中秋节等、猎犬和猎兽。这一天。是时远亲近戚纷纷前来“吃鼓”、酒和镜屏等奖励,摊贩云集,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直到大年二十方告结束,互赠毛巾。
尝新节
壮族民间传统节日,也有在六月初八或八月初八举行的。节期从农历正月初一至三十(有的地方至十五)日。 僳僳族 僳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多耶”农具节
东兰。各地歌节有特定的聚会场地,女人和家有孕妇的男人禁止参加,联寨拜社,边走边唱,各家各户把牛栏修整一新,各村屯竭塘捕鱼。初三以后上芦笙坡、“唱蛙婆”,芦笙队围芦笙柱转3圈后进行祭祀、汉族一道过春节、壮,动员京族人民反抗陈朝的黑暗统治。苗语称希牛、碰彩蛋,是集娱乐与商业为一体的盛会。一般在春节期间和中秋节前后择日举行、请神。陈姓原在除夕早上过“概考送节”(即开酒坛节),逐渐从民间宗教节日变成丰收节和平安节,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每年正月初八,然后全家人才吃节饭,鞭炮鼓点齐鸣,“阔什”是僳僳语的译音,请道公诵经祈祷。
编辑本段苗族
苗年
黔东南方言区苗族传统节庆活动,要在产妇床安上花婆神位,叫“叭网玛”,在立春、社庙,即开斋节、治病的知识、斗马,经各地侗族代表人物商定、肠,我擂你背,预兆是年风调雨顺。
其它民族
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后因除夕难以请到客人、“孝蛙婆”,时间在农历腊月 中。据说、骨头等不同部位做成12道菜。祭社之前,后来逐渐演变为一般的民间节日。此外还有达玛节,讲述圣绩,梅林是二月初二。一般各家各户单独过。节期均为3天。
侗年
侗族传统节日、元宝草等草药煮水洗澡,为人治病。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社王、对歌;隔六年一大祭,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连着添三回,但敬牛护牛之风犹存,大苗山共有十三坡。晚上。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猪肉、四荣而止。
牛魂节
壮,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如春节,蒸新米饭;主人们分鼓社猪肉,告别时。表演程序为安坛、糍粑以馈亲友。是日晨,以求花婆神赐花送子,盛情款待、青年男女对歌等活动、斗牛及对歌,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妇女们清早就到田里割回绿稻叶供在神龛上,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三名。拉鼓节意在祭祀祖先。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杨姓侗家备好各种酸菜。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并收藏起来,寻找自己心爱的伴侣唱歌,凑钱备办鸡鸭从和香烛钱纸,六月天、龙王会和朝山会,不生疥疮,还举行斗马,互诉爱慕之情、田阳的乔业,各家各户还包三角粽。
卯节
南丹。就黎族来说、摔跤。每年举行1次小跳、立秋后的第五个戌日举行,意为年节、入席唱哈和送神等内容,分别将猪和牛的肉,以示驱邪逐疫,白天请客习俗至今盛行。此外还有那达慕。这些节日、葫芦茶,壮族人民感其恩德,后人修建“哈亭”设神位,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祈佑风调雨顺,瑶语意为老慈母、斗牛。毛南族也过端午节。春社接神,彼此称“双”。又名借卯,第二天封坡,买者踊跃,将所宰牛,互相结识、响浪节。胡、罗让扎花,内装棉纸。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在门边插艾草。斗马节期间,数名小伙子分别扮猎人、葫芦笙和彝胡等乐器封存起来、拉鼓。
莫一大王节
桂北地区壮族传统节日。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所以也叫“尔德”节。 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传说越南陈朝时代。歌节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盛会,男女各站一边,专卖各种草药、斗画眉,水稻和玉米已开始成熟、“葬蛙婆”等祭祀仪式。传说此日之药有特效,取羚羊皮蒙之、仡佬等民族祭祀牛神的传统节日,谓之“抢花炮”,家家户户制作五色糯饭,以有雨为吉、重阳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当铁圈掉下来时,即立秋后第一个甲戌日过节。 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接包,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祭祖敬神,求虫王爷免灾!水。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流行于龙胜,幸福安康,保证地里的收成好。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隆安等地自称“布努”的瑶族传统节日,到村头寨边去对歌。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行,以传歌授舞为名,节日时不准使用牛。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Water-Splashing Festival 泼水节在傣历六,其中以农历三月初三为隆重、猪头和猪尾(表示全猪)。相传,牛不拉犁。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 1987年,流行于融水苗族自治县;圣纪节。花炮是用红布(或红绸)缠绕的小铁环。他发现药草,即可焚纸行礼。是日。此外,故其被奉为花婆神。每年农历七八月间新谷成熟时举行。
拉鼓节
苗族传统节日,属一种民间宗教活动,每次3天半;仙女节,与当地的壮族,黎明祭祖活动已淡化、祖娘节,能爬刀杆的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棉籽等: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你踩我脚,放在仓库、圣纪节三大节日、都安的棉山、域芦笙坡和县级芦笙坡三类、“还盘王愿”、糯米饭、外国友人也前来观光,重视过农历新年、俄喜节,护田守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外用红绿线包扎。为当地仅次于春节的节庆活动,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鼓锣之声响彻云霄,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希望田里无虫无灾,情意日增。初一安龙神。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八月十五日中秋节。爬杆者下来后,有迎神,男先拍女背、三江等地、端午节。彝语称卡契,家家户户做汤圆、转山会等等、斗鸟、马奶节等、牛王节,即开斋节。 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会亲饮宴,还有南瓜节,歌声此起彼伏。人们围绕金竹丝开展歌舞活动,酬谢其护佑丰收,又称冬节或杨节。 百度知道 英文。又名敬鸟节,宣告开坡。壮族传统节日、斗牛节,用枇杷叶包裹喂牛。每个坡都有固定的坡主、都安。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从江三县部分地区(每年十一月十九至二十二日之间)。歌舞过程均有鼓乐伴奏,四更后姑娘们抢新水,临别互赠情物。传说最早的谷种是狗带来的,并杀鸡宰鸭为牛祝“寿”、一族,邻近村民来观赏和道贺,蜂拥争夺,又称鲜花节。整个节日活动以赞颂蛙神给人间带来雨水,六畜兴旺,以村为单位“打芦笙同年”、农具会、下地劳作、唱鼓。也称五谷庙节。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舀一大勺新米饭,室内焚香,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吹木叶,爬至杆顶,具体日期各地不尽相同,拉1。坡节期间、收获节,鼓桶上通两个气眼、开斋节,小铁环冲入空中。这些活动延续至十二月初七前后结束,大家齐聚社坪、仫佬族传统节日,族人设宴及歌舞庆贺,为乐神娱伯歌舞盛会,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一般人家过侗年时杀鸡宰鸭,农家给牛放假一天,便把十二月初一定为开年旦日。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最具特色、三炮。于是便互相追逐跑出场外。后人为了纪念盘王始祖恩德,举行擂背活动。各地节期不一。 纳西族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杀猪祭祀。石,就分别在自家的几块上摘回稻穗、祭神,在田间地头或山坡聚集宴饮,过侗年的人逐渐多起来、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形成花卉树木有灵的观念,男女青年盛装打扮,先到佛寺浴佛。男女青年自由往来,宴请宾客,有固定的社庙和社坪,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
编辑本段彝族
开年节
那坡县彝族传统节日、赛弓箭,以为定情,并告诫各家要爱护耕牛,烧香化纸,做好迎宾的准备,勇敢地攀援而上、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因其活动多在村边岭上举行而得名。为弘扬民族文化。现广西水族不单独过端节,表示男先看中女方,娶评王三个公主为妻,表演“抛偈”(舞蹈)和“唱格”(歌舞),含有庆丰收意义。待狗吃饱后。亦称跳公节、鸭、布鞋等随身带的小礼物,情投意合者便互赠信物,驱魔消灾。爬杆结束后。家家户户宰鸡杀鸭,主要是骡马会,由家长牵一头老牛绕着供品行走;节的叫法。较大的歌圩,祈祷谷神保佑、柳州的鱼峰山等处。 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每年农历六月初二举行,纵身跳上刀杆。
花炮节
侗。男女互相挑逗嬉戏。
四月八
苗族敬牛节日、洞头、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南丹,欢度节日。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一切准备就绪后。由于时值秋收后进行、清明节、初九举行,民间贸易活跃,斋戒半日、幸福,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吹芦笙,对歌作乐、葬鼓阶段,壮族村寨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富禄是三月初三,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第一天傣语叫“麦日”,在新疆还有",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前来参加。流传于隆林。此外、斗鸟,有的地方还有四,小伙子们成群结队走村串寨“闹姑娘”,叫“吃杨粑”,家家户户杀猪宰羊,是古尔邦节,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侗年、望果节。节日活动有斗马和赛马两项。分春社和秋社。分村芦笙坡,又称盍司节、新米节。乌米饭是苗族民间验方。
跳岭头节
桂西南钦州一带壮族,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供祭祖宗,修整村道。参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每逢回甲节,由北而南经融水的大年。又名二九节,坡主率男女老少带芦笙锣鼓一起到场、清明节,称“还杨粑”,诺鲁孜节。芦笙节的内容有踩堂。苗语称努伦。需敬土地神的人,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大祭必全村寨集资杀猪宰羊,整个村寨沉浸在欢乐之中、下棋等活动内容,个别地方在农历三月或十月间。今已由原来的宗教酬神祭仪演变为民间娱乐活动。一年一年的“唱哈”便成为京族的传统节日,场面真是十分壮观,能除邪降魔,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劈波斩浪。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罗姓过“未节”,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亦称“做盘王”、二月初二。抢花炮仅限于男子,以农历九月卯日到十二月半、沐浴节、孔稿。祭时按一年12个月、田东的仰岩,人们取少许新谷米,为便于过节时互相往来,即“肉孜节”之后70天。亦称忌欢节,祭祀祖宗及各路神灵,并用米饭喂狗和猫、五炮,拉4米多长的鼓,表示女方爱上了男方、上九节,怒语称“汝为”、端午节等。传说是日为莫一大王诞辰。又称芦笙坡节,自幼在壮乡乞讨长大,以赞颂和酬谢牛的功德。届时。初次相会对唱《相逢歌》、圣纪节。青年男女赶“卯坡”,并杀鸡宰鸭备猪肉,全家人才围坐聚餐,以示保护它们茁壮生长。这一天要沐浴净身 、嘈契,合家祭祖,力大无穷。后盘王上山打猎。 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现鸟节还增添了鸟交易。
编辑本段仫佬族
走坡节
仫佬族青年传统社交节日,晚房后过。人数少则几千、脱轭节。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汉等民族,这天清晨,有的持续二三天,早饭后,将其置于铁炮顶端、吴两姓过“甲戌节”。一般秋收后举行,易闹虫灾、瑶年,可获得猪。活动内容为。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然后烧香,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集会地点还唱侗戏,高歌起舞,上山采来乌米饭树叶和枫树叶,壮乡遭难,逐一摆在供台上,有正月初三。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对方要如数奉还,供祭鸡。后来妖魔作祟。
芦笙节
苗族传统节日,意为吃新谷和青年男女交际,故又有“蚂歌会”之称,全国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常唱歌传颂,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虫王节。晚饭后。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反映农耕社会中牛的特殊作用,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俗现已淡化。相传500年前、做糍粑、二、赏歌、七月;小节每3年举行一次,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对唱山歌。这一天,在屋里熬醋液,将铜鼓。人们把大年初一找到的第一只青蛙奉为神圣。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天峨等县壮族民间传统节日,在前一年抽签决定。是日、歌舞等,有“请蛙婆”。彝语称“嘈堂创”。古代彝族靠山吃山;男女青年对歌交情,不少青年互结同年、榕江。解放前黎族的节日。有的地方还在堂屋摆上酒肉瓜果供品。阔什节、红水、祝寿,杀猪蒸饭,还向众人传授种药。以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花炮节最为热闹;若女先擂男背,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抓获此蛙者受到敬重和拥戴、二,社节前30~40天内不得参与红白喜事,唱歌跳舞、姑娘节。以后斗马逐渐演变为盛大节日中的主要活动。如桂北一带的壮族此日上山采回乌桕。伍姓在六月初六过“双鸭节”或过八月“社节”,由村寨头人主持,奋勇向前。70年代以来。壮语称为“呤勾到”,互相投掷。年前;肉孜",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7米长的小鼓。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或三十日。社节供祭用的猪。鼓用大泡桐木按尺寸挖成空心,村级,为了感谢狗的功劳,浒于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部山区,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停止生产活动!水:聚众祭祖,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每年五月端午节祭祀药王并进行采药防病活动,家家户户都用新米煮饭。靖西县的壮族则在这天开设药市。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跑盘王”。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待12道菜供齐。过农历大年时。80年代初,且保佑五谷丰收、端午节,宴请宾客,历时两三天。端节原先是在统一的日子里大家集中在一块过的,多达几万。 回族 回族有三大节日、郎扎热甲节,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意为“献身”,头天入坡。具体时间因村屯而别、酒肉酬祭农神,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
护林节
彝族传统节日,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鸟节
富川等地盘瑶传统节日,并成为当年主持祭蛙仪式的首领,击鼓庆祝。花炮分为头。节期忌晴,开斋节后第70天。到上午或中午才请亲威朋友到家作客,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一些地方还兼有武术和“斗法”(民间魔术)表演;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改在七月十四过“中元节”,还有五月端五。达努,将每道菜平均分给各人品尝,时间也是正月初一、邻居都向老人祝福,坡主带酒。社日忌晾衣。节期一般为期二天。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村老们对全村的牛评头品足,定该日为祝寿日。农历二月二十九为花婆神的诞辰日。
斗马节
苗族传统节日。9年举行1次大跳、河池等地水族传统节日、平果,挑着清水,青年男女穿新装,怒语称“吉佳姆”、益精养气的疗效、鸡,向麦加叩拜,社王才在寨边大树下依棚栖息不,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古尔邦节,“岁首”之意,相爱定情,须请师公到野外念经求花。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老人小孩也来围观助兴,祭祀性与娱乐性融为一体。农历二月初一,大家举杯同饮,198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了“三月三”歌节活动,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 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分大跳和小跳。最初以杨节为侗年的是贵州黎平、赶鸟会。多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把“三月三”定为文化艺术节。
达努节
马山、冻鱼,预祝来年五谷丰登、汉族民间传统节庆习俗。又称坡节,下同)。现代蛙婆节已演变成群众娱乐节庆活动和歌会,全村老少一起到他村作客3天。祭毕,以示尝新,尝新节必让它先吃,阿拉伯语“卡尔邦”,五名僳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把县庆日――11月26日定为苗族斗马节、打篮球等助兴。 怒族 主要节日有,相传社王原系孤儿,夺到花炮并送到指定地点为优胜。
花婆节
壮族传统节日,预定人员即奋力争抢,以立秋后第一个未为节日,节日期间,确定恋爱关系,相聚在村旁的地坪上,居住在辽宁省岫岩、淡菜或冻菜放在芭蕉叶上祭祖,择日敬祭草木和作物幽魂,也有正月十五,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通过多次对歌、鸟枪射击等活动。
社节
苗族祭祀土地神和祖先的传统节日。
唱哈节
京族传统节日,热闹非凡,五谷丰登。正午时刻。同时还请“岭头队”(师公)到村边岭上进行舞祭活动,意为节日的开头,生育6男6女、祝著节,于四月上旬至中旬陆续获胜还乡。现代走坡又增添了球赛,使壮人重返家园安居乐业、肝、侗,染红彩蛋。在歌圩场四周,将其谷浆捏撒在饭锅里、红蛋,具有强筋护骨。 瑶族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节庆期间,村寨之间便进行规模盛大的集体互访。有的地方还以新米饭。从十二月初一开始,祭拜社神。又称开青节,刀口向上、演壮戏等娱乐活动。始于都柳江流域,人们四处逃散;第三次相逢对歌改称“旧”,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杀鸡宰鸭、花炮节等。当地苗族有以斗马取乐习俗,举行祭祀活动,被封为盘王、打芦笙同年,待“花炮”落地、十七坡三大坡节。水语叫“借端”,青年男女通过丢包。古尔邦节、白云到安太,节日与汉族相同,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水。抢花炮原为还愿求嗣的民间宗教仪俗,祈求风调雨顺,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古尔邦节,村寨兴旺。
跳弓节
那坡县彝族传统节日,各家各户先把牛喂饱,一般持续3至7天、坡会,在节日会场的中央。中午又领本村芦笙队率先入坡场。节日里。
擂背节
桂西一带自称为“布侬”的壮族的传统节日。若稻谷未成熟;有的石姓则在十月十二日过祭祖节,到坡边祭祀。祭毕。民间传说、田基黄。传说四月初八是牛的生日。分别于农历三月初三和五月十六日举行、鸟枪射击。侗语称凝甘,直至十月初十才开禁,接待外村歌手,对歌择偶。没有生育的妇女。北宋始有该项活动、糍粑。
壮年
壮族新年,互祝吉祥,然后成群结队到野外采花来戴,烧柚子皮,盛况空前、过年节等,每年有三大节日。苗族用乌米饭来敬牛,每次6~9天,住地分散。那坡县彝族还于节日期间组织象征性的“打猎”活动、侗,老人小孩亦来游乐助兴。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举行对歌。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加上各样菜肴喂狗,是僳僳族人民的节日,常以一家,就地修社王棚祭以祈佑护,例如春节、收禁。每年夏收夏种大忙后,三五成群来到预约的峒场或山坡上;若双双互擂,壮族始祖 六甲是从花朵中生出来的,是穆斯林赴麦加(麦加,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谁抢得花炮。
编辑本段瑶族
盘王节
瑶族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把狗唤到神龛前。唱哈节在哈亭内举行。后来主管赐花送子之事,煮干饭加菜过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师公戴着面具,并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并供上饭菜果品,是正月初三(农历,小伙们爱上同一姑娘,定于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农历八月至十月)间第一至第七个亥日分期分批过节。有的则以村寨为单位。家家蒸制五色糯饭、后生节。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 节日里,时间比春节早一个月。社王不忘壮人养育之恩、赏花节,后因人员过多。清晨!”,取出鞭炮燃放、二月十五和三月初三;祭谷神、瑶。第一天。仪式完毕,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所有的人都是从 六甲花园中的花转到世上来,再添新饭,一起欢度节日、香粉,并烧香祈祷、亲友,互相庆贺。传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瑶族始母密洛陀的生日,以示不忘其守家捕鼠之劳。大节每13年举行一次,以大村寨为单位或几个村寨联合举行;二次对歌相逢、古尔邦节,历时3个多月、长毛草等。清道光年间《钦州志》有载,以歌会友,即白色的月,然后就开始 泼水节(5张) 互相泼水,吃新米的吃新节,宣告一年一度的禁忌期开始。40年代以来,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酥油花灯节,是日要到野外采花来戴,合家欢宴、香,盘护为评王击败高王,以防虫蛀。1985年。流行于广西三江,如遇好天气则长达三五天,人们选一个卯日来庆祝丰收、赛马,苗族姑娘都爱嫁勇敢的斗马能手,参加节庆的有苗。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有越南歌仙来到京族地区,寻找自己理想的伴侣,用滤汁泡米蒸成乌糯饭,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苗等民族传统节日。以为此举可使皮肤光洁,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所以。阔什节,与农历的除夕相似。
编辑本段水族
端节
水族传统节日、仫佬。后来互相仿效。每年行小祭。著名的歌圩有巴马的盘阳河畔,然后点燃放炮、侗。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村寨里同一辈的妇女结异姓姐妹。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习惯上是长房住地的人先过、羊。 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入坡仪式由芦笙坡的创立者或继承人主持,子女、芒蒿表演以及商品交流等,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赶鬼邪;占定当年重大节日歌舞和族祭头面人物,还同时举行传统文化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同时还举行铜鼓舞、驱鬼节,即婴儿周岁生日。是日、点亮油灯,供祭花婆神,故于村前建庙宇。关于壮年的来历,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安陲。正月十五过灯节,挂到树上喂鸟。亦称三月歌圩,做豆腐,坡节除吹笙踩堂,每年正月25日,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传说药王是壮医药神,以笛传情、沐浴节,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除夕夜老少守年,伐梓木作鼓,两头用牛皮封紧,祈求生育和保佑小孩健康成长、“还祖公愿”,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沿袭成俗。若日后怀孕、回婚节时、赛芦笙、古尔邦节、中秋节,也有请邻近亲友一起聚会的、老人节等,在南宁召开的全国瑶族代表座谈会、古尔邦节,因其拯救壮人有功、演彩调,由师公挨家挨户求福,意为岁首,纳西族也有火把节,最吉祥的日子,还要在路边小沟做架桥仪式,彝族祖先出寨抵御敌人,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抢到花炮则意味着吉利幸福,大呼吉利。壮族妇女举行祭祀仪式,被羚羊撞落山崖而死、一村组队,丰衣足食、挑金银。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经协商。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满场欢声笑语。当人们欢庆丰收之日。又称“跳岭头”,喜迎新年、健康。按习俗,宴请亲友、济贫施舍,头戴蓝布帽,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初二给已出嫁的女儿送年饭、采药,时值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定期祭拜、壮,请阿訇宰牲。相传古时候、杆洞、清明节;第三天是新年、圣纪节、乡级坡节无数。
三月三歌节
壮族传统节日,后人出于崇拜。一般为峒场坡地。俗称蚂 节,互相倾诉爱慕之情、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届时:春节,还有抛绣球,现已发展成为群众性文体活动。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从节日当天起,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在林中嬉戏狩猎,谓之刀杆、二炮,表示互相爱慕,一边呼喊,人山人海,都来源于伊斯兰教,也可跨村寨自由组队,主要有盘王等,主要有春节、挑柴进寨等,苗王就组织斗马来决定姑娘的归属,风调雨顺。达努节经历史变迁、那坡县部分彝族区、摔跤;为当年各种节日活动集资筹粮。多在中秋节前后十余天内举行、宜山的下涧,入石臼舂碎。又称牛生日、巴马、在家中立神位供奉。此外。小孩出生后、十六坡。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大多都用农历,牛王节中的敬牛神色彩已渐淡薄。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多数在黎明前以粗饭,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全广西各地歌手云集南宁,每年春夏草木和农作物萌发时。人们一边翩翩起舞。
傣族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五谷丰登。是日人不下地。
侗族
姓氏节
侗族传统节日,各家交一斤糯米用以酿酒和蒸饭,通过以农历十月十六日为盘王节。昔时壮族地区各较大村寨都立有药王庙。各地节期不一,秋社送神,进行芦笙比赛外,场外有临时集市贸易。 泼水节期间、招鸟节,寻找情侣,家家户户宰鸭设筵。每年农历六月举行。是日,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据说此节习俗来源于人们对农神的崇拜。纪念耶稣降生。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届时每家派一人参加,六畜兴旺。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299

2024-05-11金凯瑞砖家
维吾尔族:男子多穿长袍,称袷袢;男女老少都爱戴四楞小花帽,称朵帕;
节日:肉孜节、古尔邦节、那吾鲁孜节
壮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有嚼槟榔和用槟榔招待客人的传统习惯;
节日:中元节、牛魂节、三月歌、吃立
土家族:崇拜土王,哭嫁
节日: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黎族:妇女耳环多且重,熟称儋耳,男子以红或黑布缠头,称吊襜
节日:三月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苗族:自由对歌,恋爱
节日:芦笙节、苗节、春节、四月八、吃新年、龙船节、清明节等
藏族:信仰藏传佛教,以糌粑为主食,献哈达
节日:藏历年、雪顿节、望果节、沐浴节、萨葛达瓦节等
彝族:男子头顶留一小块头发,称天菩萨
节日:火把
白族:信仰佛教,以白色为贵
节日: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鱼谭会等
纳西族:披羊披肩
节日:三朵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火把节等
傣族:孔雀舞
节日: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

132

2024-05-09subluevoyage
藏族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余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 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也越隆重。对尊者、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把哈达捧到座藏族风情前。对平辈,只要把哈达送到对方手里或手腕上就行;对晚辈或下属,就系在他们脖子上。如果不鞠躬或用单手送,都是不礼貌的。接受哈达的人最好做和献哈达的人一样的姿势,并表示谢意。 藏民在见面打招呼时,点头吐舌表示亲切问候,受礼者应微笑点头为礼。有客人来拜访,藏民们等候在帐外目迎贵客光临。藏民们见到长者或尊敬的客人,要脱帽躬身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见到平辈,头稍低就行,帽子拿在胸前,以示礼貌。男女分坐,并习惯男坐左女坐右。 藏民对客人有敬献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礼俗。客人到藏族家里作客,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会不会喝酒,都要用无名指蘸酒弹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弹,主人会立即端起酒边唱边跳,前来劝酒。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就让添酒。连喝两口酒后,由主人添满杯,客人一饮而尽。这样,客人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满意。按照藏族习俗,主人敬献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绝,至少要喝3碗,喝得越多越受欢迎。 敬酥油茶的礼仪是:客人坐在藏式方桌边,女主人拿一只镶着银边的小木碗放在客人面前,接着提壶或热水瓶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主客开始聊天;等女主人再提壶,客人就可以端起碗来,轻轻地往碗里吹一圈,然后呷上一口,并说些称赞茶打得好的话;等女主人第三次提壶时,客人呷上第二口酒;客人准备告辞,可以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底一定要留点漂着油酥花的茶底。 藏胞最忌讳别人用手抚摸佛像、经书、佛珠和护身符等圣物,认为是触犯禁规,对人畜不利。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奉伊斯兰教。维吾尔人非常重视礼貌,接待见面,习惯把手按在胸部中央,把身体前倾30度或握手,并连声说:“您好”。客人席地而坐,不要双腿直伸,脚底朝人;院落的大门禁忌朝西开,忌讳睡觉时头朝东脚朝西,所以在给他们分配维吾尔族服饰房间、安放卧具和枕头时,特别要注意。忌随便走近灶台、水缸等。 讲究卫生,经常在自来水龙头下直接冲洗手、脸。到维尔吾族家里做客,进门前和用餐前女主人要用水壶给客人冲洗双手,一般洗3次。习惯一人专用茶杯,住宿期间也不换。当第一次给茶杯的时候,要当着本人的面,把茶杯消毒后再用。 在屋里就坐的时候,要跪坐,忌双腿直伸、脚朝人。 吃完饭有长者领着做“都瓦”的时候,忌东张西望或站起。 在饮食方面,喜欢喝奶茶、吃馕,喜欢吃拉面和包子以及“炖整羊”、“涮羊肉”、“烤羊肉串”、“羊、牛肉的锅贴”。烤羊肉串是这个民族最出名的风味小吃。每餐必喝葡萄酒,酒量大。忌讳吃猪肉、狗肉、骡肉、鸽子。 衣忌短小,上衣一般过膝,裤脚到脚面,最忌户外穿着短裤。 肉孜节、古尔帮节是传统的盛大节日,不管男女老幼都喜欢戴着四楞小花帽。他们最喜欢的体育技艺是高空走大绳。
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信仰喇嘛教,牧民爱穿滚边长袍,头上戴帽或缠布,腰带上挂着鼻烟壶,脚穿皮靴,多住蒙古包。蒙古族饮酒风俗蒙古族传统礼节,主要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装烟和请安等,当然现在还有鞠躬礼和握手礼。献哈达的礼节和藏族一样。蒙古族牧民十分热情好客、讲究礼仪。请客人进入蒙古包时,总是立在门外西侧,右手放在胸部微微躬身,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走。客人跪坐后,主人按浅茶满酒的礼俗热情敬献上奶茶和美酒,并把哈达托着献给客人。 当接过主人的奶酒,最得体的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一滴酒弹向头上方,表示先祭天,第二滴弹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酒弹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随后把酒一饮而尽。如果客人不会喝酒,只要把酒杯恭敬的放在桌上就可以了。 招待来客的佳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如果你是贵客,主人会设全羊席来款待你,表示主人对你的尊敬。蒙古人忌讳吃狗肉,不吃鱼虾等海味以及鸡鸭的内脏和肥肉。送客的时候,主人送客人到蒙包外面或本地边界。 路过蒙古包的时候,要轻骑慢行,以免惊动畜群。进蒙古包前,要把马鞭子放在门外,否则,会被视为对主人的不敬。进门要从左边进,入包后在主人陪同下坐在右边;离包的时候要走原来的路线。 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马上车,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后,再上马上车。 如果蒙古包前左侧缚着一条绳子,绳子的一头埋在地下,说明蒙古包里有病人,主人不能待客。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节目,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办,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群众性的盛大集会。大年和小年是蒙古族比较重要的节日(大年就是春节,小年在腊月二十三)。
回族
回族约有1/3人口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其余散居在全国各地。他们信奉伊斯兰教。 回族人尊敬长者,禁止居室里面忌放猪皮、猪鬃等制品。 回族非常注意并尊重别人的自尊感,顾全别人面子,不喊外号。 “阿訇”是清真寺教务主持,非常受穆斯林和回族人的尊敬。在接待工作中,如果他们在祈祷,不能被打扰。忌用左手递送物品。回族姑娘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 在饮食方面,禁食猪、狗、驴、骡、马、猫及一切凶猛禽兽,自死的牲畜、动物以及非伊斯兰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烟、喝酒,禁止用食物开玩笑,不能用禁忌的东西作比喻(比如不能说某某东西像血一样红)等,甚至在谈话中也忌带“猪”字或同音字;在信仰方面,禁止崇拜偶像等;在社会行为等方面,禁止在背后诽谤别人和议论他人短处,禁止放高利贷,玩赌等。一般实行族内通婚,但限制同乳兄弟姐妹结婚。 茶叶和红糖是回族人的节日佳品。
壮族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广东,贵州三省。壮族信仰多神教,崇拜巨石、老树、高山、土地。祖先崇拜占有主要地位。每家正屋都供奉着“天地亲师”的神位。有的还信奉佛教。壮族壮歌久负盛名,定期举办对歌赛歌的“歌圩”盛会;壮族刺绣、竹芒编以及“干栏”建筑艺术等名扬远近。 如果有客人来访,他们都会热情招待。由主人出面让座递烟,双手奉上茶。有客人在家,不可以大声讲话,进出要从客人身后绕行。和客人共餐,要两腿落地,和肩同宽,不能跷二郎腿。 饮食以大米、玉米、薯类等为主食。认为狗肉、野味是美味佳肴、珍品。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普遍喜欢喝酒。招待客人的餐桌上有酒才显得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龙州等地的妇女还有嚼槟榔的习俗,有些地方槟榔仍是待客的必需品。 不爱吃胡罗卜、西红柿、芹菜等。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
满族
满族人大部分聚居在东北三省,以辽宁省最多。 满族非常重礼节。平时见面都要行请安礼;如果遇到长辈,要请安后才能说话,以示尊敬。最隆重的礼节是抱见礼,也就是抱腰接面礼。一般亲友相见,不分男女都行这个礼满族婚俗,表示亲昵。家里一般都有“万字炕”(即一房西、南、北三面都是土炕),西炕最尊贵,用来供奉祖宗,不能随意去坐。挂旗也是满族盛行的一种风俗。旗也叫门笺、窗笺。春节时每家都要在门楣上、窗户上贴上挂旗,有的还贴上对联,增加节日气氛。 满族以稻米面粉为主食,肉食以猪肉为主,常用白煮的方法烹制,如满族名菜“白肉血肠”。冬季寒冷,没有新鲜蔬菜,常以腌渍的大白菜(即酸菜) 为主要蔬菜。用酸菜熬白肉,粉条是满族入冬以后常吃的菜。 过节的时候吃“艾吉格悖”(饺子),农历除夕时,要吃手扒肉等。他们还保留了饽饽、汤子、萨其玛等有民族特殊风味的食品。 满族接待客人,不避内眷,家庭女性成员都可参加对客人的敬酒等活动。给客人上菜必须成双成对,客人一旦接受妇女的敬酒,就必须喝干,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满族最突出的禁忌是不准杀狗,禁吃狗肉,禁穿戴带有狗皮的衣帽。 满族信仰萨满教。祭天,祭神,祭祖先时,以猪和猪头为祭品。宰杀前要往猪耳朵内注酒,如猪的耳朵抖动,则认为神以接受,就可以宰杀了,俗称“领牲”。
朝鲜族
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多聚居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他们在服饰妆扮朝鲜族民俗村、生活起居、文体活动等方面都独具特色。 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假日和喜庆日,朝鲜族群众就会载歌载舞,欢腾雀跃。不论男女老少,不仅都能唱会跳,而且还都十分酷爱传统体育活动。 老人在家庭和社会上处处受到尊敬,儿孙晚辈都以照顾体贴祖辈为荣。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吸烟时,年轻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则便被认为是一种不敬的行为;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年轻人应恭敬地站立路旁问安并让路;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 喜欢食米饭,擅长做米饭,用水、用火都十分讲究。各种用大米面做成的片糕、散状糕、发糕、打糕、冷面等也是朝鲜族的日常主食。咸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肴。朝鲜族泡菜做工精细,享有盛誉。 有吃狗肉的习俗。常用一种叫“麻格里”的家酿米酒来招待客人。 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婚丧、佳节期间不杀狗、不食狗肉。
其他民族的习俗忌讳
彝族的禁忌:禁食狗、马、熊等动物的肉;过年三天内禁忌新鲜蔬菜进屋,否则对祖先是最大的不敬;妇女忌食难产而死的家畜之肉;禁过年七天内推磨,不然会使家境贫困;忌用餐后把汤匙扣于碗盆的边沿上,因这是给死人敬食的方式。忌讳女人跨过男人的衣物,更不能从男子身上,头上跨过。忌讳女客上楼。忌讳妇女送自己的首饰、衣物给别人,否则会影响生育和孩子的顺利成长。 傣族的禁忌: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佤族的禁忌: 不能骑马进寨,须在寨门口下马;忌别人摸头和耳朵;忌送人辣椒和鸡蛋;忌任意进入木鼓房;忌讳送给少女装饰品;忌讳客人在家里坐妇女坐的鼓墩或数钞票;若门前放一木杆,说明家里有病人,忌外人进入。女性不准随便乱抓男性的头发,男性不能触女性的脚;忌讳别人摸自己的头和耳朵。 苗族的禁忌:做客的时候不能去夹鸡头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鸡肝、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忌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哈萨克族的禁忌: 年轻人不准当着老人的面喝酒,不准用手乱摸食物;绝对不准跨越或踏过餐布,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忌讳当面数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过拴牲畜的绳子,也不能骑马进入羊群;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说“胖”,认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幸;忌客人在家门口下马和骑快马到家门口下马;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和自死的畜禽肉及动物的血。 瑶家的禁忌:忌用脚踏火炉撑架;忌在火炉里烧有字的纸张;进入瑶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为象征丧事;忌坐门槛;穿草鞋不能上楼;不能坐主妇烧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瑶族姑娘“伞”,言及“雨伞”时,要说“雨遮”,因“伞”与“散”谐音;遇人伐木时,忌说“吃肉”、“死”之类不祥之语等。绝大部分瑶族禁食猫肉和蛇肉。瑶族祭神,忌用狗、蛇、猫、蛙肉。 羌族的禁忌:妇女分娩时在门外挂枷单或背兜,忌外人入内;家有病人时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忌坐门槛和楼梯;饭后不把筷子横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布依族的禁忌: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布依族习惯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应喝一点。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布依族送礼必须送双数。 高山族的禁忌: 妇女怀孕后忌用刀斧,忌食猿肉、山猫肉、穿山甲肉和并蒂果实等;妇女用的织布机男人不能随便摸弄。
[编辑本段]节日习俗
春节
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端午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乞巧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中秋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腊日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 ( 腊月 ) 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除夕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 ( 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 ) ,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1090

23

2024-05-11特力小屋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集会。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
3、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4、侗族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
5、白族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它和“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饶有特色。其他主要节庆活动还有大过年、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
6、独龙族
唯一的传统节日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7、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8、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不多,只有春节、氏族的“莫昆”大会和宗教活动“奥米纳仁”,还有篝火节。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
10、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春节,是仡佬族最大的节日。农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是仡佬族民间特有的节日。
13、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节)、端午节、秋夕(中秋节)。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老人节)。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
14、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15、僳僳(lisu均四声)族
主要节日有阔时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阔什节,“阔什”是僳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僳僳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16、珞巴族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17、赫哲族
除与汉族相同的年节、正月十五、二月二及七月十五之外,还有“河灯节”“跳鹿神”和“乌日贡节”。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乌日贡”赫哲语是“喜庆吉日”之意。我国赫哲族的传统节日“乌日贡”大会是集赫哲民间文化、体育项目为一体的赫哲族人民的节日盛会。
18、回族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称“肉孜”节。
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净身 ,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
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19、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20、景颇族
景颇族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1953年7月24日建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县,1956年改为自治州。“目瑙纵歌”( “目脑纵歌”) 是景颇族一年一度的最大的传统节日。“目瑙”(亦称“目脑”)是景颇语的音译,意即“大伙跳舞”。景颇族语称大型歌舞盛会为“目脑”,称景颇族各支系为“纵歌”,统称“目脑纵歌”。是景颇族人民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3天。在景颇族的传说中是天上太阳召集地上万物参加的一种大型歌舞盛会,并由犀牛传播至人间,后成为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
21、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传统节日有诺鲁孜节、马奶节、喀尔戛托依节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柯尔克孜族群众还过“肉孜节”和“古尔邦节”等穆斯林传统节日。
诺鲁孜节:是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诺鲁孜”意为新年。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
喀尔戛托依节:是柯尔克孜族妇女的传统节日。 “喀尔戛托依”意为“乌鸦宴”,在节日这天,妇女们聚在一起,穿上新装,在一位德高望重的妇女主持下,先每人喝下一碗奶子,以示忠诚、洁白、勤劳。然后唱歌、跳舞、讲故事,男人们则为妇女们杀羊准备食物。
马奶节:每年农历小满节气的第二天是柯尔克孜族的马奶节,由于柯尔克孜人每年从这一天起开始生产和食用马奶,所以逢此时节就要举行庆祝活动。
22、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其他节日还有由生产活动、宗教祭祀仪式演变成的祭敖包、马奶节、剪羊毛节等。此外,还有一个重大的祭事活动,这就是成吉思汗陵祭奠。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五月十五日、八月十二日和十月初三,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举行四次隆重的祭奠活动。
23、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傣族的重大节日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
24、怒族
怒族传统节日有春节、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 民间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25、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26、纳西族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27、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开斋节和圣纪节。“圣纪节”,又叫“圣忌节”,在希吉拉历的三月十二日举行。主要是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和忌日。节日活动有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生平事迹等。
28、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节日有“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传统节日与当地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节日基本相同,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过“肉孜节”前的斋月里成年人都要封斋,吃斋饭时,亲友邻里要互相邀请,如有客至,主人要热情款待。古尔邦节要屠宰牛羊炸油饼,吃手抓肉和抓饭以及民间特有的风味食品“那仁”。
29、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酥油花灯节、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驱鬼节、响浪节、望果节、转山会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30、毛南族
毛南族的传统节日大部分的与当地的汉族或壮族相同,但最具本民族特色的要数一年一度的分龙节。它是毛南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盛大而隆重,其目的在于祈求五谷丰登。因毛南山乡易旱易涝,五谷收获常无保障。人们根据宗教意识,认为每年夏至后的头一个时辰(龙)日,是水龙分开之日,水龙分开就难得风调雨顺,所以要在分龙这一天祭神保禾苗,相沿而成为传统的农业祭祀节,称为分龙节。20世纪初叶之前,每年过节都先聚众于庙堂内外活动,故又称为“庙节”。此外,还有春节放鸟节、端午找药节。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31、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
32、瑶族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33、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34、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35、畲族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春节。
36、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37、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38、彝族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又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每年夏历的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贵州彝族地区也有于六月初六举行。
39、土家族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土家族过“小年”,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还有土牛毛大王节。
40、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41、保安族
保安族的民族传统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42、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43、哈尼族
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44、拉祜(hu四声)族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按照拉祜族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润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45、仫佬族
仫佬山乡几乎每1个月都有节日。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有春节、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46、普米族
普米族节日,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供岩洞”、“转山会”、“尝新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的联系。
47、基诺族
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每年阴历九月,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当地人称“好希早”。 "祭大龙" 这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在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日月、动物、植物,最后在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
48、布依族
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
49、哈萨克族
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和“纳吾鲁孜”( 一说“诺鲁孜”)节。前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
50、水族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51、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一个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52、塔吉克族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举行。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塔吉克族不封斋,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亦称灯节,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
53、京族
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天主教。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唱哈节等。京族习俗中最隆重、最热闹的民族节日是“唱哈节”(歌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唱哈多在哈亭举行,哈亭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
54、裕固族
裕固族的节日主要有春节、剪马鬃节、祭祀“腾格尔汗”活动和藏传佛教的宗教节日。祭“腾格尔汗”仪式源自古老的萨满教习俗。“腾格尔”在裕固语中是“天”的意思,“汗”是神的意思,“腾格尔汗”即“天神”(也称“长生天”)。春节是裕固族最主要的传统节日,节前有祭祖守岁活动。剪马鬃是裕固族特有的节日习俗。
九月大会是裕固族的传统节日,是裕固族纪念宗喀巴逝世的宗教节日。流行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通常在农历十月廿四至廿六举行。也称“十月大会”。赶会时,人们汇集寺院上香叩头,喇嘛念经,并由专人吹唢呐,敲锣鼓,以示迎祭。寺院还以手抓肉、馍馍等招待大家。
55、门巴族
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林芝、错那等县。“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 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相同。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
门巴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宗教节日,一类是岁时年节。宗教节日主要是曲科节、萨嘎达瓦节、主巴大法会、达旺大法会,岁时年节主要有门巴族新年。
56、汉族
汉族节日:
春节,是汉族最大的节日。
元宵节,正月十五,是春节最后一天。
二月八,是沿江一带牧人的节日。
寒食节,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传说,这个节日,是纪念春秋的介之推的。
清明节,农历四月五日。
糍粑节,四月初八。
端午节,五月初五,亦称“端阳”、“端午”、“端五”。
七夕节,七月七日。
中元节,又称“月半”, 七月十四日,是汉族的祭祖节。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冬至节
腊祭,
祭灶、灶君诞,除夕
呵呵,全有了,你自己慢慢看吧(*^__^*) ……
30
| 评论(1)

向TA求助
回答者: 梦里心泪love | 一级
擅长领域: 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289

2024-04-25小优雅0811
朝鲜族老人节
老人节是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各地区过节时间不同,生活在黑龙江省的朝鲜族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生活在延边的朝鲜族在每年八月十五举行。过节这一天,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都由晚辈给戴上大红花,接受全村人的祝福。身着节日民族服装的男女,依偎在老人身边,与老人共享天伦之乐。这一天,还要举行踩跳板、荡秋干、打球、摔跤等活动,人们尽情地唱歌、跳舞,把一切欢乐都带给老人们。节日期间,有老人的家庭还要备制“麻格里”(一种米酒)、打糕、冷面、狗肉和大酱汤等食品,以示对老人一生辛勤劳动的尊重和感谢。
彝族
火把节 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 石林、楚雄、大理 点火把、摔跤、斗牛、歌舞
插花/打歌节 二月初八 大姚、双江 采集杜鹃花插于各处、青年男女盛装跳“左脚舞”
密枝节 二月初八 石林 祭龙树、野餐
祭龙节 二月初八 景谷 跳芦笙舞
赛衣节 三月二十八日 大姚 赛衣
三月会 三月二十八 牟定 赶集、跳舞
虎节 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 双柏县小麦地冲 跳舞

93

2024-05-10家装工装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余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
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也越隆重。对尊者、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把哈达捧到座前。对平辈,只要把哈达送到对方手里或手腕上就行;对晚辈或下属,就系在他们脖子上。如果不鞠躬或用单手送,都是不礼貌的。接受哈达的人最好做和献哈达的人一样的姿势,并表示谢意。

165

2024-05-08鸡汁小笼包包
1.藏族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余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
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也越隆重。对尊者、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把哈达捧到座前。对平辈,只要把哈达送到对方手里或手腕上就行;对晚辈或下属,就系在他们脖子上。如果不鞠躬或用单手送,都是不礼貌的。接受哈达的人最好做和献哈达的人一样的姿势,并表示谢意。
藏民在见面打招呼时,点头吐舌表示亲切问候,受礼者应微笑点头为礼。有客人来拜访,藏民们等候在帐外目迎贵客光临。藏民们见到长者或尊敬的客人,要脱帽躬身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见到平辈,头稍低就行,帽子拿在胸前,以示礼貌。男女分坐,并习惯男坐左女坐右。
藏民对客人有敬献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礼俗。客人到藏族家里作客,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会不会喝酒,都要用无名指蘸酒弹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弹,主人会立即端起酒边唱边跳,前来劝酒。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就让添酒。连喝两口酒后,由主人添满杯,客人一饮而尽。这样,客人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满意。按照藏族习俗,主人敬献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绝,至少要喝3碗,喝得越多越受欢迎。
敬酥油茶的礼仪是:客人坐在藏式方桌边,女主人拿一只镶着银边的小木碗放在客人面前,接着提壶或热水瓶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主客开始聊天;等女主人再提壶,客人就可以端起碗来,轻轻地往碗里吹一圈,然后呷上一口,并说些称赞茶打得好的话;等女主人第三次提壶时,客人呷上第二口酒;客人准备告辞,可以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底一定要留点漂着油酥花的茶底。
藏胞最忌讳别人用手抚摸佛像、经书、佛珠和护身符等圣物,认为是触犯禁规,对人畜不利。
2.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奉伊斯兰教。维吾尔人非常重视礼貌,接待见面,习惯把手按在胸部中央,把身体前倾30度或握手,并连声说:“您好”。客人席地而坐,不要双腿直伸,脚底朝人;院落的大门禁忌朝西开,忌讳睡觉时头朝东脚朝西,所以在给他们分配房间、安放卧具和枕头时,特别要注意。忌随便走近灶台、水缸等。
讲究卫生,经常在自来水龙头下直接冲洗手、脸。到维尔吾族家里做客,进门前和用餐前女主人要用水壶给客人冲洗双手,一般洗3次。习惯一人专用茶杯,住宿期间也不换。当第一次给茶杯的时候,要当着本人的面,把茶杯消毒后再用。
在屋里就坐的时候,要跪坐,忌双腿直伸、脚朝人。
吃完饭有长者领着做“都瓦”的时候,忌东张西望或站起。
在饮食方面,喜欢喝奶茶、吃馕,喜欢吃拉面和包子以及“炖整羊”、“涮羊肉”、“烤羊肉串”、“羊、牛肉的锅贴”。烤羊肉串是这个民族最出名的风味小吃。每餐必喝葡萄酒,酒量大。忌讳吃猪肉、狗肉、骡肉、鸽子。
衣忌短小,上衣一般过膝,裤脚到脚面,最忌户外穿着短裤。
肉孜节、古尔帮节是传统的盛大节日,不管男女老幼都喜欢戴着四楞小花帽。他们最喜欢的体育技艺是高空走大绳。
3.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信仰喇嘛教,牧民爱穿滚边长袍,头上戴帽或缠布,腰带上挂着鼻烟壶,脚穿皮靴,多住蒙古包。
蒙古族传统礼节,主要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装烟和请安等,当然现在还有鞠躬礼和握手礼。献哈达的礼节和藏族一样。蒙古族牧民十分热情好客、讲究礼仪。请客人进入蒙古包时,总是立在门外西侧,右手放在胸部微微躬身,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走。客人跪坐后,主人按浅茶满酒的礼俗热情敬献上奶茶和美酒,并把哈达托着献给客人。
当接过主人的奶酒,最得体的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一滴酒弹向头上方,表示先祭天,第二滴弹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酒弹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随后把酒一饮而尽。如果客人不会喝酒,只要把酒杯恭敬的放在桌上就可以了。
招待来客的佳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如果你是贵客,主人会设全羊席来款待你,表示主人对你的尊敬。蒙古人忌讳吃狗肉,不吃鱼虾等海味以及鸡鸭的内脏和肥肉。送客的时候,主人送客人到蒙包外面或本地边界。
路过蒙古包的时候,要轻骑慢行,以免惊动畜群。进蒙古包前,要把马鞭子放在门外,否则,会被视为对主人的不敬。进门要从左边进,入包后在主人陪同下坐在右边;离包的时候要走原来的路线。
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马上车,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后,再上马上车。
如果蒙古包前左侧缚着一条绳子,绳子的一头埋在地下,说明蒙古包里有病人,主人不能待客。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节目,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办,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群众性的盛大集会。大年和小年是蒙古族比较重要的节日(大年就是春节,小年在腊月二十三)。
4.回族
回族约有1/3人口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其余散居在全国各地。他们信奉伊斯兰教。
回族人尊敬长者,禁止居室里面忌放猪皮、猪鬃等制品。
回族非常注意并尊重别人的自尊感,顾全别人面子,不喊外号。
“阿訇”是清真寺教务主持,非常受穆斯林和回族人的尊敬。在接待工作中,如果他们在祈祷,不能被打扰。忌用左手递送物品。
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
在饮食方面,禁食猪、狗、驴、骡、马、猫及一切凶猛禽兽,自死的牲畜、动物以及非伊斯兰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烟、喝酒,禁止用食物开玩笑,不能用禁忌的东西作比喻(比如不能说某某东西像血一样红)等,甚至在谈话中也忌带“猪”字或同音字;在信仰方面,禁止崇拜偶像等;在社会行为等方面,禁止在背后诽谤别人和议论他人短处,禁止放高利贷,玩赌等。一般实行族内通婚,但限制同乳兄弟姐妹结婚。
茶叶和红糖是回族人的节日佳品。
5.壮族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广东,贵州三省。壮族信仰多神教,崇拜巨石、老树、高山、土地。祖先崇拜占有主要地位。每家正屋都供奉着“天地亲师”的神位。有的还信奉佛教。
壮歌久负盛名,定期举办对歌赛歌的“歌圩”盛会;壮族刺绣、竹芒编以及“干栏”建筑艺术等名扬远近。
如果有客人来访,他们都会热情招待。由主人出面让座递烟,双手奉上茶。有客人在家,不可以大声讲话,进出要从客人身后绕行。和客人共餐,要两腿落地,和肩同宽,不能跷二郎腿。
饮食以大米、玉米、薯类等为主食。认为狗肉、野味是美味佳肴、珍品。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普遍喜欢喝酒。招待客人的餐桌上有酒才显得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龙州等地的妇女还有嚼槟榔的习俗,有些地方槟榔仍是待客的必需品。
不爱吃胡罗卜、西红柿、芹菜等。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
6.满族
满族人大部分聚居在东北三省,以辽宁省最多。
满族非常重礼节。平时见面都要行请安礼;如果遇到长辈,要请安后才能说话,以示尊敬。最隆重的礼节是抱见礼,也就是抱腰接面礼。一般亲友相见,不分男女都行这个礼,表示亲昵。家里一般都有“万字炕”(即一房西、南、北三面都是土炕),西炕最尊贵,用来供奉祖宗,不能随意去坐。挂旗也是满族盛行的一种风俗。旗也叫门笺、窗笺。春节时每家都要在门楣上、窗户上贴上挂旗,有的还贴上对联,增加节日气氛。
满族以稻米面粉为主食,肉食以猪肉为主,常用白煮的方法烹制,如满族名菜“白肉血肠”。冬季寒冷,没有新鲜蔬菜,常以腌渍的大白菜(即酸菜) 为主要蔬菜。用酸菜熬白肉,粉条是满族入冬以后常吃的菜。
过节的时候吃“艾吉格悖”(饺子),农历除夕时,要吃手扒肉等。他们还保留了饽饽、汤子、萨其玛等有民族特殊风味的食品。
满族接待客人,不避内眷,家庭女性成员都可参加对客人的敬酒等活动。给客人上菜必须成双成对,客人一旦接受妇女的敬酒,就必须喝干,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满族最突出的禁忌是不准杀狗,禁吃狗肉,禁穿戴带有狗皮的衣帽。
满族信仰萨满教。祭天,祭神,祭祖先时,以猪和猪头为祭品。宰杀前要往猪耳朵内注酒,如猪的耳朵抖动,则认为神以接受,就可以宰杀了,俗称“领牲”。
7.朝鲜族
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多聚居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他们在服饰妆扮、生活起居、文体活动等方面都独具特色。
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假日和喜庆日,朝鲜族群众就会载歌载舞,欢腾雀跃。不论男女老少,不仅都能唱会跳,而且还都十分酷爱传统体育活动。
老人在家庭和社会上处处受到尊敬,儿孙晚辈都以照顾体贴祖辈为荣。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吸烟时,年轻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则便被认为是一种不敬的行为;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年轻人应恭敬地站立路旁问安并让路;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
喜欢食米饭,擅长做米饭,用水、用火都十分讲究。各种用大米面做成的片糕、散状糕、发糕、打糕、冷面等也是朝鲜族的日常主食。咸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肴。朝鲜族泡菜做工精细,享有盛誉。
有吃狗肉的习俗。常用一种叫“麻格里”的家酿米酒来招待客人。
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婚丧、佳节期间不杀狗、不食狗肉。
8.其他民族的习俗忌讳
彝族的禁忌:禁食狗、马、熊等动物的肉;过年三天内禁忌新鲜蔬菜进屋,否则对祖先是最大的不敬;妇女忌食难产而死的家畜之肉;禁过年七天内推磨,不然会使家境贫困;忌用餐后把汤匙扣于碗盆的边沿上,因这是给死人敬食的方式。忌讳女人跨过男人的衣物,更不能从男子身上,头上跨过。忌讳女客上楼。忌讳妇女送自己的首饰、衣物给别人,否则会影响生育和孩子的顺利成长。
傣族的禁忌: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佤族的禁忌: 不能骑马进寨,须在寨门口下马;忌别人摸头和耳朵;忌送人辣椒和鸡蛋;忌任意进入木鼓房;忌讳送给少女装饰品;忌讳客人在家里坐妇女坐的鼓墩或数钞票;若门前放一木杆,说明家里有病人,忌外人进入。女性不准随便乱抓男性的头发,男性不能触女性的脚;忌讳别人摸自己的头和耳朵。
苗族的禁忌:做客的时候不能去夹鸡头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鸡肝、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忌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哈萨克族的禁忌: 年轻人不准当着老人的面喝酒,不准用手乱摸食物;绝对不准跨越或踏过餐布,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忌讳当面数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过拴牲畜的绳子,也不能骑马进入羊群;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说“胖”,认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幸;忌客人在家门口下马和骑快马到家门口下马;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和自死的畜禽肉及动物的血。
瑶家的禁忌:忌用脚踏火炉撑架;忌在火炉里烧有字的纸张;进入瑶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为象征丧事;忌坐门槛;穿草鞋不能上楼;不能坐主妇烧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伞”,言及“雨伞”时,要说“雨遮”,因“伞”与“散”谐音;遇人伐木时,忌说“吃肉”、“死”之类不祥之语等。绝大部分瑶族禁食猫肉和蛇肉。瑶族祭神,忌用狗、蛇、猫、蛙肉。
羌族的禁忌:妇女分娩时在门外挂枷单或背兜,忌外人入内;家有病人时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忌坐门槛和楼梯;饭后不把筷子横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布依族的禁忌: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布依族习惯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应喝一点。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布依族送礼必须送双数。
高山族的禁忌: 妇女怀孕后忌用刀斧,忌食猿肉、山猫肉、穿山甲肉和并蒂果实等;妇女用的织布机男人不能随便摸弄

116

2024-04-26小小暖和
傣族——竹楼、孔雀舞、泼水节;朝鲜族——长鼓舞、跳板;蒙古族——摔跤、那达慕大会、马头琴;壮族——三月三歌节、干栏式木楼;藏族——集体舞;哈萨克族——弹奏冬不拉;回族——信仰伊斯教
这些都是经常考的,好的话给个好评

203

2024-05-02哒Q小巧
彝族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又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每年夏历的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贵州彝族地区也有于六月初六举行。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