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问答 > 其它 > 请评价一下刘邦和朱元璋,同时布衣出身,他们有什么地方不同尼?

请评价一下刘邦和朱元璋,同时布衣出身,他们有什么地方不同尼?

浏览次数:2353|时间:2024-05-05

热门回答

2024-04-21奶油不够变球
对自己的儿女也是这样,有很多不忍但是,他们的出生让他们在得到天下后对身边的人态度都一样.对权利的欲望强,和自己的儿孙刘邦和朱元璋都是布衣出身,对吕后。为了自己朱家天下可以长久他为自己的接班人朱韵文扫了很多潜在忧患.在很多方面.但是刘邦在用人方面还是强于朱元璋的.刘邦是妇人之人,朱元璋没有.心肠很是毒啊

244

2024-04-22杨杨d妈咪
每一个成功的君主都是会用人的,这是相同的地方。他们不同的地方就是刘邦爱骂人爱好女人,朱元璋没有这方面的爱好

203

2024-05-05DP某某某
我认为,他们两个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得了江山杀功臣,杀了N多个,而且他们都没有选好接任者,刘邦搞得吕后专权,朱元璋搞得朱允文和朱(木隶)干了起来

275

2024-05-07skyblue086
朱元璋的人才观: 文武搭配的班底 朱元璋用人注意组织结构建设,他组织人才班底时,注意文武搭配。他曾经说过,打天下好比是盖房子,砍伐搭建、购置材料,需要武将,而装修粉饰需要文臣,如果只有文臣而没有武将,就好像房子没有盖成,就想着粉刷一样;而反过来只有武将而没有文臣,就好像有了房子,但是没有装修,还是不能住人。所以治理天下用人要注意文武兼备,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朱元璋取天下的时候,武有能征惯战的徐达、常遇春、汤和等人为他冲锋陷阵;文有刘伯温、朱升、李善长等人为他出谋划策。徐达是朱元璋最重要的将领,他早年就跟随朱元璋强渡长江,攻下南京,辅助朱元璋立稳了脚跟。后在鄱阳湖之战中,徐达击败朱元璋的主要对头陈友谅,升为左相国。不久,朱元璋拜其为大将军,率师出征淮东浙西等地,连战皆捷。三年后,徐达功克苏州,俘获朱元璋的另一个主要对手张士诚。同年十月,徐达拜为征虏大将军,率师二十五万北伐,挥军攻克大都,灭了元朝,他是朱元璋最重要的将领,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在文臣方面,我们不得不说刘基,也就是刘伯温,《明史》称其“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他起初是元朝的官员,后来被朱元璋聘至应天,充任谋臣,加以重用。刘伯温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了时务十八策,谋划了关键性的军事策略,如先灭陈友谅,暂时与张士诚、方国珍妥协,避免两线作战,然后各个击破的策略,朱元璋一一采纳。朱元璋之后派徐达执行的作战方案,就是刘基的计策。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后,刘基担任了御史中丞太史令,又为朱元璋谋划制定了北伐灭元的方略,他虽然不懂具体怎样指挥作战,但是他参与军机,筹划全局,有定策之功,是朱元璋能够取得天下的主要助手。 老少参用的团队 朱元璋用人还有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注意老少参用,注意选拔年轻的官吏。他认为,官吏过了50岁之后,虽然政务精通,业务熟练,但是精力却跟不上了,所以他注意在民间挖掘年富力强、才学兼备的后起之秀,充实到中央和地方的各个部门中去,但他并不是抛弃老年官吏,而是让他们搭配使用,相辅相成。这样既可以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富有活力的特点,又可以发挥老年官吏的长处。等到那些老年官吏到60岁退休的时候,年轻的官吏业务也锻炼出来了,不用担心出现人才断层的现象,从而保证人才源源不断地为国家服务,如此一来,明朝的天下也可长治久安。后来,朱元璋觉得老年人的政治智慧发掘利用得还不够好,于是他又想出了新的花样,把退休后的老臣大部分安排到了翰林院,这既是对这些老臣的一种礼遇,也可以让他们充当顾问,继续发挥余热。他是这样认为的:“十年之后,老者休致,而少者已熟于事。如此则人才不乏,而官吏使得人。” 真可以说是人尽其用。 刘邦的用人观 一、知人善任,因才授职 刘邦起用“汉初三杰”,被称为历史上善用人才的典范。萧何办事能力和责任心强,被用来“镇国家,扶百姓,结馈饷,不绝粮道”;张良熟读兵书,善谋略,用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韩信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用其“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这充分说明刘邦彗眼识人才,能知人善任。 二、不计前嫌,惟才是举 刘邦在用人上宽容大度,不计前嫌,不念旧恶,能够以德报怨,大胆起用反才过自己的人,充分表现出封建帝王政治风度和雅量。 韩信曾追随项羽,经萧何推荐,刘邦不计前嫌,委以重任。楚汉战争中,项羽的部将季布英勇善战,是刘邦的死敌,曾被悬赏通缉,后经夏侯婴等人推荐,刘邦任用其为郎中,成为一名有口皆碑的郡守。 三、用其所长,不拘一格 刘邦出身于社会下层,为人落拓不羁,交游面广,了解各类人才的情况。他能对各种人才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用人所长,容人小过。他的用人思想十分解放,以致出现“布衣卿相”的政治格局,在他的王侯将相中,出身卑贱和有坏名的人很多。如韩信曾受胯下之辱;智囊陈平曾有盗嫂受金之嫌;舞阳侯樊哙原为街头屠夫,以煮狗为业;绛侯周勃曾以编蚕箔为生,兼做丧事中的吹鼓手;关内侯娄敬是车夫;梁王彭越曾以打鱼为生;淮南王英布,曾是秦朝受黥面之刑的犯人。正因如此,刘邦手下才能猛将如林、谋士如云,四方豪杰趋之若鹜,天下英才为他所用。 四、巧妙组合,集贤成群 刘邦成帝业,得力于自己的人才群体,作为人才集团的首领,他具有高超的人才组合才能和管理艺术。一般情况下,人才多了,容易出现“同行相轻”,力量相抵。但刘邦能够根据人才的特点,发挥其不同的作用,巧妙地组成不同特点的人才群。 大体上说,刘邦人才集团内部有四个不同的人才群体。一是军事人才群。这类人才一部分是由韩信、彭越、英布组成的统帅型人才,另一部分是以曹参为首,下有周勃、樊哙、灌婴、付宽等将领型人才。二是谋略人才群。主要由张良、陈平、娄敬等人组成。刘邦并无突出的谋略人才,但他能在身边建立一个谋略群,广听意见,从中决定取舍。三是行政管理人才群。楚汉战争中,项羽集团的致使弱点是后方不稳和后勤供应跟不上,相反,刘邦军队屡次战场失败后,后勤供应和兵力都能及时补充,主要靠后方以萧何和张苍为首的行政管理人的卓越贡献。四是外交人才群。古今中外的战争,外交策反占有重要位置。“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手下猛将如云,最后成为孤家寡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盟友和部下被刘邦的外交活动策反,纷纷背叛。刘邦的外交活动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正是有以郦食其、陆贾等人组成的外交人才群体。

229

2024-04-22扈志泉额
第一,两人是同乡 刘邦是苏北沛县人,这没有异议,沛公嘛。朱元璋的籍贯,一般都说为安徽凤阳,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有年荒嘛。其实,朱元璋祖籍是江苏沛县。 第二,都是政治婚姻 刘邦娶了吕雉,朱元璋娶了马秀英,这两个女人都很不一般。吕雉嫁给刘邦,是因为吕雉的爹发现刘邦有帝王之相,能成大器。 马秀英嫁给朱元璋,是因为郭子兴发现朱元璋是个人才,出于笼络人心的考虑,将养女许配给他。 这两对夫妻,不管婚后感情如何,结婚时,都是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 第三,朱元璋效法刘邦施政 刘邦定都长安之后,曾经把10万大户强制迁离本土,填实关中,强本弱末。朱元璋觉得这个法子挺好,效法。公元1367年,也就是他登基前一年,他消灭了最后一个政敌、苏北老乡盐城大丰籍盐商张士诚政权后,立即把一大批苏州富民迁徙到他的老家。 区别,首先,身份不同 刘邦虽不是名门望族,但也不是完全意义上草根阶层,好歹还当个亭长,也算是乡镇干部。 两人虽然都是流氓无产者,但身份不太一样,刘邦是体制内干活、体制外思想的流氓,放荡豁达得比较彻底。朱元璋是一个工于心计苦心经营的游民,是铁杆的贫下中农。 朱元璋当皇帝后,心里老自卑了。他总想攀附个名人,以显示自己的出身。老朱家最有名的算朱熹了,他曾经动过念头,但总觉得太牵强,不大好意思说出口。他想啊想啊,终于想到了刘邦。刘邦也是起自寒微,而且也是开国之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从朱元璋心底以刘邦为楷模,他不再讳言自己出身寒微,有时甚至强调一下以自我欣赏,统治信心一下提高了至少30个百分点。 其次,造反动因不同 刘邦举事的原因是一时冲动释放犯人,没有回头路。他的造反完全是自找,没有丝豪逼迫的成份。这不仅与朱元璋不同,与李自成也有异。 李自成举事前是个驿卒,相当于乡镇邮电所长之类的小官。崇祯当皇帝不久,为了节省开支,整编吏制裁撤冗员。他下了岗失了业,又不愿种地,又当不了官,文不像秀才武不像兵,咋办?只能造反。 朱元璋呢,走上举事造反的路实属逼迫无奈。他本质上是个善于忍耐的农民,为了生计,到皇觉寺当和尚,后来发生饥荒,又和其他和尚一起化缘讨饭。第二年,仍回到皇觉寺当和尚。 不久,他收到了儿时伙伴汤和捎来的信,汤称自己已投奔郭子兴,希望他“速从征,共成大业”。朱元璋犹豫不决。几天后师兄告诉他,有人要告发他和红巾军勾通的事,让他逃走,他仍然举棋不定。恰在这时,元军把皇觉寺烧个精光,朱元璋这才投奔义军。所以说朱元璋造反是被迫无奈,也不过分。 虽然他幼年便具有报复性、攻击性强的性格倾向,但在25岁之前,哪怕再穷困潦倒,他也没有过惊世骇俗的叛逆举动。朱元璋当皇帝的理想是逐步形成的,他老谋深算,吃苦耐劳,苦心经营,在实践中发展、发展中实践,不断成功,节节胜利,最后大势所趋面南背北位尊九五成了正统,被命运波澜推上了他做梦也没想到的地位。 再次,对江山的根本态度不同 刘邦得了江山,通体舒泰,十分放松,沉醉于美酒妇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把玩女人。吃饱喝足玩够了,打着饱嗝捎带讽刺他爹:你当年不是说我没出息,不如老大老二的吗?现在还不是我刘老三养着你?! 刘邦拿得起放得下,脸皮厚得能开坦克,这是专业级流氓的基本素质和重要从业标准。 相比而言,朱元璋就没有这样从容放松的心态了。朱元璋起初投奔黄巾军,无非是不想饿死,结果,经过十多年打拼,他得到的远不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而是率土率士、王土王臣这么一片大得无以复加的家业。老农民对钱财,绝对没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和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痛快,总是要深藏起来,生怕别人知道,要不怎么能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经典搞笑故事。 朱元璋当皇帝后,一点也不轻松,“寝不交枕,忧悬于心”,他劳心甚至忧惧。刚登基不久,安排专人每天五更时分,在城门的鼓楼上吹起号角,唱道:“为君难,为臣又难,难也难;创业难,守成又难,难也难;保家难,保身又难,难也难!”这样强烈的忧患意识,比之卧薪尝胆,不仅有过之无不及,而且不是一个量级——人家朱老师是当皇帝后还保持如此高的革命警惕呀。 刘邦和朱元璋的太子都比较懦弱,而且都有能力超群的文臣武将,但刘邦只对武将特别是拥有军队且有谋逆企图的武将动手,像萧何张良之类的文官则十分倚重。而朱元璋像经营农家院落一样,管理着帝国。除了儿孙,一个都不相信,事无巨细亲历亲为,每天的工作量那是相当大了,累得精神错乱神经衰弱;为了儿孙,一个都不放过,不管什么开国元勋、儿女亲家、淮西军事集团,统统摆平个个搞掂手起刀落一个不留。 第四,朱元璋自卑心理比刘邦重 中国的开国皇帝除了李氏、赵氏等几个达官显贵之外,大都有三个特点:一是出身低贱,二是没有文化,三是具备流氓习性。 在这方面,刘邦与朱元璋大同小异,但刘邦自卑心理不重,对出身好、文化高的人比较友善,不仅创业时兼收并蓄,守成后也能委以重任。只要你不谋反,我就不收拾你。所以,他的智囊张良、陈平、萧何等人,官位显赫,而且寿终正寝,结局都不错。 朱元璋就不行了,他的自卑与生俱来,并没有因为身份的变迁而改变。猜忌和自卑产生自私、愚昧、残暴,他喜欢看别人流血、看别人痛苦、看别人斯文扫地,看别人的人格尊严像小姐那样被搞来搞去。臣子才能越出众,他越忌恨,越自卑,干脆除之而后快。胡惟庸、李善长、刘基,都是经天纬地的人物,都被朱元璋一一收拾了,有的还被灭族。只有常遇春,李文忠,沐英,邓愈和汤和6人算是善终,而常遇春,李文忠,邓愈都死在胡惟庸或蓝玉案前。同时他借胡案废掉宰相的职位,且建立五军都督府,大幅度加强了君主专制。 第五,性需求性取向不同 刘邦好色是出了名的。史记里司马迁说他在鸿门宴前夕,钱财无所图,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也。不搞女人了,就说明志向远大抱负宏伟,真不知道司马是根据何种标准确定的。 朱元璋对女人似乎不太感兴趣,甚至有点性冷淡,他与马皇后也被视为中国古代帝王里的模范夫妻。他对女人的兴趣不是生前享用,而是死后占有。他明目张胆地复兴人殉之制,OVER之前,下旨嫔妃为其殉莽。明孝陵里,葬有朱元璋嫔妃40人,有两人先于他病故,其余38人都是殉葬。朱元璋恢复野蛮的人殉制度后,子孙跟着效法,明成祖长陵殉葬16人,明仁宗献陵5人,明宣宗景陵10人,明景帝在其兄英宗复位后被降为王,死后仍有几名嫔妃从殉。 刘邦花心、耳朵软,虽然废立太子没有成功,但政治上的恶果很明显,最终导致吕后专权。而朱元璋呢,自恃高明,总认为自己的子孙靠得住。他曾不无得意地对孙子朱允汶说:我把对你有威胁的人都收拾了,你就安心坐江山吧,一旦有事,你的叔叔们会很快来替你解围。孙子反问:要是叔叔们造反呢?朱元璋无言以对。 聪明过头的朱元璋过高估计了,朱允坟君临天下后,其四子燕王朱棣不甘心对黄齿小儿俯首称臣,发动靖难之役,攻陷南京。朱允炊穿架装、揣度牌,“大地山河一担挑,四大皆空相”,凄惶逃离京都,杳杳渺渺不知所终,儿子终夺了孙子的天下。

192

2024-05-08兜兜里有糖布布
刘邦和朱元璋是很多历史研究者或普通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人物.这两位帝王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他们出生贫寒.但又同是一个时代的缔造者.同样背负着杀开国功臣的罪责,而受到后人的谴责等. 中国人讲究个出生门第.因为如果有个富裕的家庭背景,从小就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教育,长大了可以有更高的成就,封侯拜相.这里面还有另一层意思,倘有个显赫的家世,和达官贵人们自然也就来往密切.做起事情来就方便的多,能更快,更容易的出人头地.然而这一套挪用到刘邦和朱元璋的身上,简直就是个讽刺. 西汉高祖刘邦,沛县人(江苏沛县).家有四子,排行老三.家境一般. 明太祖朱元璋的身世比起刘邦来就更加的可怜了.刘邦怎么说也可算富农出生,而朱元璋在安徽濠州(今安徽凤阳)一户贫穷的农户家出生.上有三哥两姐.少时给大户人家放牛.生活艰苦.吃尽苦头.到了16岁噩耗皆致.淮北突发灾荒,其父其母,兄弟姐妹都相继病死,饿死.万般无奈,孤苦无依的朱元璋投奔皇觉寺,后因寺无余粮把其赶出.从此过上了流浪天涯乞丐生活.其身世可以说一场悲剧. 话说少时看白头.一般人少年时的个人品质,遭遇和成长就能看出有没有出息.刘邦和朱元璋不然. 刘邦年轻时是个典型的不良少年.不爱读书,也不爱劳动.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懒惰成性.成天的花天酒地,好酒及色.对当时的文人儒士极其看不起.甚至荒唐到把儒冠当尿桶.百无一用是书生,大丈夫就该金戈铁马.是个'读书无用论'的信仰者.巧合的是,他的对手项羽也是个'读书无用论'的崇拜者.后就有书记载刘,项都非识字人而广泛流传.但刘邦并不是白丁<<史记.高祖本纪>>证明他当过亭长.其文化高过项羽. 朱元璋的情况又和刘邦大相径庭.刘邦是有书他自己不读.而朱元璋是无书可读.少时要为家'添饭加菜'后遇灾害.四处流荡,到处乞讨.不要说读书了,能活下来就不错了.朱元璋其实是个勤奋好学的人.也读过几个月的私塾,只是因没钱交学费,只好退学给人家放牛,那叫没办法. 但年轻时的这段时期却为他们后来开基立业做了最好的奠基.刘邦养成了'豪爽,对人宽容,礼贤下士'的性格而且交游广阔.朱元璋的落魄,增加了社会见识.体验了民间的疾苦.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在爱情上,也有两个异性,各自对他们的一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一位是大名鼎鼎的吕后.一位是朱元璋的马皇后. 刘邦能守住天下.吕后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刘邦是个多情的人,对情并不是很看重.从早时的不常顾家,到项羽俘虏吕后要烹杀她.刘邦的悉听尊便.看出刘邦并不把情字看得很重.这也是吕后用狠毒的手段争取权利的主要原因. 朱元璋的正室马氏,是位贤惠的老婆.后世对她的评点也极高,她和吕后正好相反,而朱元璋是很钟情于马后.马氏死后.悲痛之情,无以言表.为了永远追念可敬可爱的马皇后,朱元璋竟然决定不再立后。 同样是为丈夫创业有过汗马功劳,但最后的遭遇却孑然不同.恰好述说了刘邦和朱元璋对待感情的两个极端.

86

2024-04-25凯凯妞妞
1、朱元璋一看就是个变态狂,好杀功臣、忠臣,宦官一群。 2、刘邦没有文化,自己也没有名字。

245

2024-05-05MING0720HK
我个人认为,他们两个在建立了新政权后都将自己的功臣赶尽杀绝,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在秦朝末年,起义军很多的,最强的就是项羽了,刘邦打败项羽是很不容易的,而朱元璋就比较轻松了,因为当时汉族比较多,在他之前是元朝,赶走别的民族的同志当然比较容易了

99

2024-05-05shuijing217
刘邦比朱元璋帅 还有就是刘邦比朱元璋出生好

270

2024-05-04是薇一的我
不同的话刘邦仁慈,猪元璋太凶残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