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问题 > 装饰材料 > 瓷砖/石材 > 哪位了解闽南红砖建筑的建筑构造?

哪位了解闽南红砖建筑的建筑构造?

浏览次数:223|时间:2024-05-02

最新回答

2024-05-02AppleApple是苹果
具有地域性的民俗文化常常是人们了解一个地方的开始,而衣食住行也往往是民俗文化中最基本的内容。初到闽南之时,我曾以为骑楼是闽南地区的代表性本土建筑,后来才得知骑楼是从南洋传来的。此后,红砖大厝便一直是我心中闽南建筑的代表。然而不久前的云霄之行却改变了我的想法。  在云霄,这个漳州最早的建制的地方,随处可见的并非是想当然的红砖大厝,而是一幢幢生土建筑。破败的唐初漳州故城遗址、王府燕翼宫正殿残存的墙面、明代修筑的菜埔堡、直至如今的许多民居,到处可以见到这种生土建筑,即便是街边贴着瓷砖的楼房,在瓷砖没有覆盖的地方也能清楚地看到里面的土墙。这种建筑,使人不得不联想到南靖与华安举世闻名的福建土楼,以及漳浦著名的赵家堡。这种生土建筑遍布漳州山区,历史悠久,形状制式各异,但所用原料都为简单处理的生土。在这样一个广大的区域内,除了少数庙宇外,原来被我视为闽南建筑代表的红砖大厝却仅为少见。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又查找了一下关于闽南红砖大厝的资料,发现关于闽南红砖厝的记载,直至明中后期才开始出现。有分析认为,红砖大厝的源起可能是闽南商人吸取了西班牙建筑中石材和红砖红瓦大量应用的特点。其流行则和闽南商人张扬、虚荣、讲求排场、文化素质较低、无视政府营缮法令不无关系。如今,过了几百年的时间,它们已演变成闽南主流民居样式,被彻底本土化。不管红砖厝是否像该文作者所说是舶来品,但可以知道,红砖厝产生的年代也并不算悠久。  在这之中,到底是近代漳厦泉三市流行的骑楼,还是明清以来广泛分布的红砖大厝,抑或是山区随处可见的夯土建筑?回念将军山上那一批新建的仿唐代琉璃瓦建筑,或者应该说,闽南建筑的这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才是闽南人居住民俗的完整体现。在外在的建筑文化不断变更的进程中,那些内在的文化内涵,如秩序规范的伦理观、敬神祈神的宗教观、多元融合的审美观等,一起构成了闽南独特的居住民俗。

143

2024-05-02C站队丶肥皂
闽南红砖建筑以往有钱人家的红地砖可以厚至五六厘米,一般人家是二三厘米。再次是红瓦盖顶,红瓦分为板瓦(又称为阴阳瓦)、望瓦、筒瓦。一般居民使用板瓦和望瓦,只有宗祠、庙宇和大户人家的建筑才使用筒瓦。由红砖建成的建筑物,主要有三类,一是历史古街建筑,芗城区的历史古街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建筑;二是乡村民居;三是名人富家宅院建筑。漳州历史上有很多名人、富贵人家的祖屋大厝,建筑多是富丽堂皇。这些建筑都是漳州红砖传统建筑的精华体现,如芗城区的蔡竹禅故居、湘桥古厝、龙海的杨厝、南靖的德远堂等。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