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问题 > 家居产品 > 庭院/花园 > 谁知道金鱼身上白斑是什么原因?

谁知道金鱼身上白斑是什么原因?

浏览次数:1769|时间:2024-05-09

最新回答

2024-05-09减肥的小新
白斑病又名白点病,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其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幼鱼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自然死亡。因此对患白点病的热带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亚汞作药浴处理。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多采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用1%盐水或庆大霉素浸泡15分钟左右,一天一次,浸泡数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225

2024-05-09candys0814
长白色的点,应该是得了白点病。  
白点病(小瓜虫)  
鱼体感染初期,胸、背、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分布,此时病鱼照常觅食活动,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鱼体失去活动能力,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游动迟钝,食欲不振,体质消瘦,皮肤伴有出血点,有时左右摆动,并在水族箱壁、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游泳逐渐失去平衡。病程一般5~10天。传染速度极快,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死亡。  
小瓜虫的适宜水温为15~25℃。此病多在初冬、春末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缺乏活饵的情况下容易流行。当水温升至28℃时,小瓜虫就会开始死亡。  
[防治方法]  多采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度左右,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  
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也可用1%盐水浸泡数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

223

2024-05-09搜奇猎怪
金鱼进入秋冬季,由于昼夜温差较大,很容易生白点,这种虽然不算是很严重的疾病,但如果照顾不好及治疗方法不当,那很容易造成金鱼的死亡,严重时会影响整个水族里的金鱼,一些鱼友提出白点病在治愈后还会反复,下面将白点病的成因及治疗方法做一下详细的介绍:  
白点病:这种病是由原生动物所引起,病原体名为白点虫,它会深入皮肤的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白色的小点状胞囊。患有此病的金鱼全身满布白点,每个白点胞囊内含有许多幼小白点虫,白点虫吸取鱼体组织的营养而长大并增加数目,后来破囊而出,游到水中,再返回鱼体上侵袭皮肤,形成更多的小白点。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磨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若不立刻治疗,病鱼身体会迅速受严重破坏而死亡。当白点虫侵入鱼体后,药物治疗不能奏效,只有当小白点虫在鱼体繁殖后,新个体游到水中,药剂才能杀死它们。治疗法为使用百分之0.01浓度的孔雀绿溶液,把病鱼浸泡多天,直至小白点完全消失,孔雀绿溶液的毒性很强,不可使用过量,否则金鱼亦会被毒死,或使用市售的Sera治白点剂、美利坚立灭白点、女王鲸治白点剂、AZ00治外寄生虫剂治疗。  
有鱼友问,全缸施药后白点消失,好了一两个星期又会出现。老是这样循环为何?这也是养金鱼人经常能遇到的问题,一般的药治后可直接杀死成虫,但问题在于药治只能杀死成虫,而其幼虫,能够藏在鱼体表皮内,药性无法深入,所以还会反复。一些书籍上写将水温提高到30度,就可以将白点去掉,但对于金鱼来说这个温度太高了,就是治好了白点,也可能引起其它问题。建议在用药的同时,多一些日光照射,注意换水时水温相同,白点消失后坚持可以每天使用些净水剂,白点就会彻底根治。

267

2024-05-09泡沫鱼头
白斑病又名白点病,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其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幼鱼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