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问题 > 家居产品 > 其他 > 两汉玉器的特点有清楚的朋友吗?

两汉玉器的特点有清楚的朋友吗?

浏览次数:615|时间:2024-05-30

最新回答

2024-05-30大睿2010
玉质多为水苍玉,似青玉而深碧,中似有白斑,少数为青玉.第二,玉璧表面亮而有光,似玻璃光但色暗,有些因入葬而失去光泽,但带有水沁或土沁.第三,玉璧上的粗阴线为极细的线条密集而成,细线条则若断若续.

300

2024-05-30皛白白皛
1、器形上:出现罕见新型器物。如葬玉、玉印、辟邪、刚卯、翁仲、玉舞人、铺首、玉剑具、高足杯、鸡心佩等成为汉代玉器的典型代表,影响深远。    丧葬玉是汉代玉器中较有特色的品种,主要有九窍玉(即一对眼盖、一对鼻塞、一对耳塞、一片口含、一件肛门塞和一件生殖器盖)、玉衣、玉璧、玉握猪等,其完善、齐全程度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2.材料上:和田白玉被大量使用。汉代玉器的原料主要为新疆玉、岫岩玉和部分蓝田玉。汉代的佩饰及部分剑饰,用料大都为新疆的白玉,玉色浑噩苍旧,古气十足。和田玉也被大量用于玉衣制作上。1995年年底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金缕玉衣”让世人赞叹不已,报载这是“世界上最完美的金缕玉衣”,由4000多块玉片连缀而成,且均系和田玉,玉片晶莹剔透,堪称绝品。汉代贵族生活的奢侈,用玉之多也就可想而知了。  
3.雕工上:雕刻手法多样,不乏精雕细琢之作。在汉代的玉器中,艺术价值较高的应属于圆雕和高浮雕的陈设艺术品,往往这类作品玉质极好,琢磨精细,造型优美,在中国的玉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汉代玉器出现了许多反映平常生活的题材,以玉雕牛、羊、鸟、龟、熊等为最常见,开始走向写实,并一反平面雕刻,代之以立体圆雕。典型的如卧牛,丝丝入扣地刻画出牛儿辛勤劳作后疲倦慵懒的神态。这种自然主义的写实表现手法,特征化的传神刻画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17

2024-05-30是薇一的我
你好,两汉玉器的艺术风格,在熟练的技法为基础下,充分的、有针对性的对所表现的物体加工制作的同时,并附加文字说明,反映出当时的审美意识已经开始向理性化、具象化写实主义转变。这在以前的各个历史时期是没有的。       总的来说,流行于两汉时期的玉器加工工艺,在这一时期走向成熟。今天,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两汉时期玉器加工工艺和整体设计思想,其实是对夏、商、周玉器加工工艺技法的总结。我们也可以在这一时期的玉作上,清晰的看到中国玉文化和玉器加工技法承上启下的发展脉络。       也正因为这种理性写实风格玉作的兴起,一方面摆脱了上三代幻化的神秘主义造型风格;另一方面,因为琢刻技术的提高,造型能力的加强,反映对象的方式更加精准,也逐步失去了玉器固有的神秘主义色彩。       宏观的角度来看待这一时期的玉器琢制,从西汉中期的繁盛,到西汉末的衰退,历经短暂的大新,特别是到东汉以后,虽然经过了短暂的中兴,随即又进入连年的战乱和政局混乱的状态当中。社会整体动荡,造成玉器的加工急剧的走向颓势。中国玉文化在东汉时期已呈现出渐渐衰退的迹象。       从另一方面来客观的评价两汉时期玉器的特征,我们不难发现,精准的实体反映,更注重做工的机巧,过分强调视觉的艺术性,也使这一时期玉作失去了不少本应从宏观上应该具备的内在神韵。两汉时期玉器的制作的主流风格,使得浮华替代了雍和;繁复替代了雄奇;飘逸替代了凝重;机巧替代了壮丽。片面的追求玉作至精、至细的同时,也相应失去了做为玉器所应具备的厚重文化风范,在片面强调了具象、微观神韵的同时、在求形精准的过程中,失去了做为玉器所应该具备的内在精神;失去了做为玉器最重要的神圣、神秘化的内在气韵。也使我们今天可以较清晰的看出两汉时期玉器所强调的功用性和视觉性,强调技巧表现性的本质

48

2024-05-30痴货小逗逗
特点是色调淡雅、纹理清晰、图案美观  汉白玉:它是一种晶莹洁白的大理石,色白纯洁,内含闪光晶体,给人一尘不染和庄严肃穆的美感。汉白玉的产量占整个大理石产量的30%左右,多作为雕塑人像、佛像、动植物等。玉器的材质一般,工艺也一般。如果是解放后期制做的,它的底是镶嵌或有推拉槽,而不是用胶合缝。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