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问题 > 家装设计 > 其他 > 傣家竹楼的文化特征谁清楚?

傣家竹楼的文化特征谁清楚?

浏览次数:260|时间:2024-05-08

最新回答

2024-05-08jingbin657501
傣家竹楼:  绿色、竹楼利于防止酷热和湿气、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竹楼由二十至二十四根柱子支撑。结构简单、宽敞别致。
  傣族村落都在平坝近水之处,小溪之畔大河两岸,湖沼四周,凡翠竹围绕,绿树成荫的处所,必定有傣族村寨。大的寨子集居两三百户人家,小的村落只有一二十人家。房子都是单幢,四周有空地,各人家自成院落。腾龙沿边的住宅,多土墙平房,每一家屋内一间隔为三间,分卧室客堂,这显见是受汉人影响,已非傣族固有的形式;思普沿边则完全是竹楼木架,上以住人,下栖牲畜,式样皆近似一大帐篷,这与《淮南子》所记“南越巢居”的情形完全符合,也正是史书所记古代僚人“依树积木以居”的“干栏”住宅。土司头人的住宅,多不用竹而以木建,式样仍似竹楼,只略高大,不铺茅草而改用瓦盖顶。西双版纳境内,傣族自己能烧瓦,瓦如鱼鳞,三寸见方,薄仅二三分,每瓦之一方有一钩,先于屋顶椽子上横钉竹条,每条间两寸许,将瓦挂竹条上,如鱼鳞状,不再加灰固,故傣族屋顶是不能攀登的,若瓦破烂需要更换,只须在椽子下伸手将破瓦除下,再将新瓦勾上就可。凡住此类房屋的,便算是村中的大户了,就是车里宣慰衙门,建筑式样也不过如此,只是面积较一般傣族民间的木楼大得多,全楼用一百二十棵大木柱架成,长十余文,阔七八丈,楼上隔为大小若干间屋,四周有走廊,但不开窗,故黑暗无光,楼下空无遮栏,只见整齐的一百二十棵大木柱排列着,任牛马猪鸡自由地在其中活动,这就是傣族最局统治者的官衙兼住宅了。这种上面住人下面养牛马的屋宇,在西南边区中普遍可以见到,例如哈尼、景颇、僳僳以至苗、瑶、黎诸族,住屋建筑也如此式,惟下层多用大石或泥土筑为墙壁。傣族的竹楼,则是下层四面空旷,每晨当牛马出栏时,便将粪便清除,使整日阳光照射,住位于上层的人,不致被秽气熏蒸。
     希望答案对你有帮助

25

2024-05-08jessica0930
1.傣家竹楼: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蔑,将楼房隔为两层。屋顶用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大都改为用瓦顶、建筑结构一般都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室内通风也很好。
2.傣族的竹楼具有两大优点。一是竹楼能防蚊虫、防潮湿、防野兽。二是建盖竹楼的材料来源方便,就地取材,比较经济。傣族建造竹楼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大青竹和少量木料。大青竹是傣族地区的特产,而竹楼屋面覆盖的草排是以当地所生长的茅草编制而成,这种制草排的茅草来源广,又很经济。加之傣族人民建造新房时有全寨互相帮助的习惯,一家盖房,全村出动,送草排,赠送青竹,出劳力。因此,傣族人民建造新房的速度也相当快,一幢竹楼只需一天多即可竣工。新房落成,全村老幼都前往祝贺。傣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手“赞哈”,更以自己的歌声祝贺主人迁入新居。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