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问题 > 家居产品 > 其他 > 乾隆时期青花瓷怎么判断真伪?

乾隆时期青花瓷怎么判断真伪?

浏览次数:1618|时间:2024-05-09

最新回答

2024-05-09梁山好汉v
乾隆时期的青花瓷是中国青花瓷的鼎盛时期,整个的时代的特征是飘逸精细。
首先可以看落款,提的是官窑,乾隆时代的官窑瓷器底下都有落款,比如篆书六字款“大清乾隆年制”,而且你要明白,那个时候的款都是画师写上去的,不是印的,而且款识写的非常的清楚,抑扬顿挫,非常清晰,一般人很难达到这个功底。
再者,乾隆时代的碗盘的的底都是泥鳅背,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滚圆滚圆的。
第三,胎体普遍非常细腻,而且非常精细,很少有杂质。以上的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68

2024-05-09beetleleon
你好,乾隆时期青花瓷判断真伪的方法如下:
一、胎、釉的特征。青花瓷器,乾隆比康熙、雍正时期的胎壁略厚,这是质料粗糙之故。如果三朝相比,康熙瓷胎壁最薄,雍正次之,乾隆再次。乾隆青花的白釉,和雍正时的一样,分青白釉和粉白釉两类。青白釉技师高于粉白釉。所以,官窑瓷器多用青白釉,民窑则多用粉白釉。青白釉与康熙、雍正两朝相比较,其闪青程度显得略轻,且多现桔皮纹,也称“浪浪釉”,显得“肥腴而坚致”。粉白釉的洁白度和莹润度,一般比康熙瓷略差,与雍正瓷相比,则显得更洁白。
二、青花特征。乾隆初期的青花,呈色鲜艳而不稳定,多有晕散现象,和雍正时青花差别不大。乾隆中期,色性稳定,用料浓厚,鲜艳明快,蓝色纯正。常用于仿明康乐、宣青花,但没有康乐、宣时所用的“苏泥勃青”钴料的自然流畅的凝聚效果,所绘的花纹,只用人工积点方法,显得生硬做作,黑色斑点不像永、宣时下凹,侵入胎骨,而是浮在上面,用手抚之,没有凹凸感觉。乾隆中后期,青花呈色“蓝中泛黑,纹饰虽往往层次不清,但色泽仍然凝重沉着”。白釉面也比不上前者莹润肥厚,白中闪青的程度也略差。乾隆晚期,还有一种用料略薄、呈色灰暗的青花。这也是清代瓷器逐步衰退的一种体现。还有一种“浆胎青花”,胎质较松软,细幼而不坚硬。叩之,音带瓦声,胎色微黄,青花呈色有浓有淡,但都较为明艳,略带紫色倾向,白釉带乳白色,开细纹片,莹润明亮。
三、造型和款识。乾隆时瓷器造型非常丰富,比康熙或雍正时都有增加。它既继承了传统的式样,又有自己独特的创作。其式样之新颖,制作之精美纤巧,都胜于前朝。其繁多的型制,真可谓千姿百态。常见的类型有:瓶、樽、觚、罐、炉、壶、盘、碟、杯和文房瓷制用具,如笔筒、笔竿、笔洗、印色盒、镇纸、水盂等,品种多样,型制丰富。精巧的鼻烟壶也非常盛行,造型有圆形、长圆形、方形、多方形、扁形、葫芦形等。
乾隆瓷器的年款式相当多,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两行围双圈竖式楷书款,也有“乾隆年制”四字两行围双方框楷书款,有六字双行围双圈竖式篆书款。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双行竖式楷书款数量极少,是乾隆初期年款的一种。篆书款是乾隆年款的主流。这时的官窑篆书款,书写笔划均匀,粗细得宜,以直角笔划居多,字体方正,给人以清秀工整的感觉,仿品的笔划则非过粗就是过细,缺乏神韵。

276

2024-05-09水云间秋忆
大体讲,瓷器鉴定主要是从器型、纹饰、胎釉、款式等各方面入手。
  器型方面,应侧重于器物造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珑、华丽等不同风格进行研究,详加分析对比,摸清其演变规律。仅举玉壶春瓶为例,自宋代始创至晚清民国,历朝均有制作,而风格却每代都有变迁。
  纹饰方面,也同造型一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无论题材内容、装饰手法或工艺技术,不同时期的纹饰均有不同的表现,成为瓷器断代和辨伪的有力依据。例如明初永宣瓷器中的青料晕散和下凹斑痕等特有现象,后代仿品都不能准确再现,清雍正仿永宣器,常用复笔加重点染青花来刻意仿效宣青的效果,但因钴料不同,就无法克服色彩漂浮的弊病。
  胎釉方面,胎为骨,釉为衣。鉴别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入手,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因时代淘炼方法有别,明代以前较之清代、民国,胎土中含金属杂质为多。如著名的永宣细砂底器,露胎处可见金属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点或火石红色;而后仿清代、民国胎体,却均因淘炼过细,没有这种氧化斑,成为赝品致命的破绽。另外明代胎体迎光透视,多显肉红色;明成化胎体透光显牙白和粉白色,而清代及民国仿品则显青白色。清康熙瓷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为清末民初仿品所不能及;而很多日本仿中国明清瓷器,其胎质烧结瓷化的程度又过高,以指轻扣,发声清越,就仿品之逼真而言,亦成缺陷。至于鉴别釉面,主要应注意观察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釉层的厚薄,以及气泡的大小和疏密程度。
  最后,款识方面,历代更是千差万别。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可以从研究笔法入手,然后将真假瓷器款识相互比较,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识色泽的深浅浓淡等。另外,还应注意总结同一时期早、中、晚期款识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
  总之,辨识瓷器真伪,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同时,也要防止草木皆兵,对所见器物一概乱加猜测。欲提高鉴定水平,首先应多看真品,其次也可以选出一些典型的伪作赝品,经反复对比,切磋揣摩、积累经验。如此,对瓷器的真伪、年代,才能作出真知灼见的判定
仅供参考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