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问题 > 家装设计 > 其他 > 清代民居建筑风格有什么特点?

清代民居建筑风格有什么特点?

浏览次数:1668|时间:2024-05-03

最新回答

2024-05-03广州文仔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古代建筑虽然在单体建筑的技术和造型上日趋定型,但在建筑群体组合、空间氛围的创造上,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明清建筑的最大成就是在园林领域.明代的江南私家园林和清代的北方皇家园林都是最具艺术性的古代建筑群.中国历代都建有大量宫殿,但只有明清的宫殿——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得以保存至今,成为中华文化的无价之宝.现存的古城市和南北方民居也基本建于这一时期.明清北京城、明南京城是明清城市最杰出的代表.北京的四合院和江浙一带的民居则是中国民居最成功的典范.坛庙和帝王陵墓都是古代重要的建筑,目前北京依然较完整的保留有明清两代祭祀天地、社稷和帝王祖先的国家最高级别坛庙.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北京天坛,至今仍以其沟通天地的神妙艺术打动人心.明代帝陵在继承前代形制的基础上自成一格,清代基本上继承了明代制度.明十三陵是明清帝陵中艺术成就最为突出者.
  以往的建筑历史研究者,常常因明清时期单体建筑艺术性的下降而贬低明清建筑.实际上,明清建筑不仅在创造群体空间的艺术性上取得了突出成就,而且在建筑技术上也取得了进步.明清建筑突出了梁、柱、檩的直接结合,减少了斗拱这个中间层次的作用.这不仅简化了结构,还节省了大量木材,从而达到了以更少的材料取得更大建筑空间的效果.明清建筑还大量使用砖石,促进了砖石结构的发展.其间,中国普遍出现的无梁殿就是这种进步的具体体现.
  总之,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并非一味地走下坡路,它仿佛是即将消失在地平线上的夕阳,依然光华四射.

27

2024-05-03浩予妈妈
明清时期,城市数量迅速增加,都市结构也趋复杂,全国各地均出现了因各种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军事据点,交通枢纽,而兴起的各类市镇,如景德镇,扬州,威海卫,厦门等,此时大小城市均有建砖城,护城河,省城府城州城县城,皆各有规则.现存保存比较完好的是明西安城墙.它始建于明洪武三至十一年(1370—1378年),是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明隆庆四年(1570年)又加砖包砌,留存至今.明西安城的西、南两面城墙基本和唐长安皇城的城垣相同,东、北两面墙向外扩移了约三分之一.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城呈长方形,南垣长4255米,北垣长4262米,东垣长1886米,西垣长2708米,周长约13.7公里.城四面各筑一门,每座城门门楼三重:闸楼在外,箭楼居中,正楼最里,为城的正门.箭楼与正楼之间与围墙连接形成瓮城.在城墙四角各筑角楼一座.城墙上相间120米还有敌台(马面、墩台)98个,台上筑有敌楼,供士兵避风雨和储存物资用.城墙顶部外侧还修  有雉谍(垛墙)共5984个,上有垛口和文口,供射箭和了望用,内侧修有女墙无垛口,以防行人坠落,城外有护城河环绕.整个城墙气势雄伟,构成一个科学严密的古城堡防御体系.  
钟楼座落在西安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楼上曾有大铁钟一口,每晨击钟报时,故名钟楼.高36米,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原在西大街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1582年)移建于此.钟楼从下向上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呈正方形,四面开券洞门,由地平至楼顶通高36米.楼深广各五间,环以回廊,凭栏四望,可饱览古城全貌.楼分两层,三重檐四角攒顶.楼檐四角如凤展翅,绿琉璃覆盖的攒顶上为金色宝顶,一层墙壁刷白,显得雍容华贵,似唐风尤存.

226

2024-05-03柴米油盐的爱
你好,清代民居建筑风格特点:
由三进院落组成,沿南北轴线安排倒座房、垂花门、正厅、正房、后罩房。每进院落有东西厢房,正厅房两侧有耳房。院落四周有穿山游廊及抄手游廊将住房联在一起。大门开在东南角。大型住宅尚有附加的轴线房屋及花园、书房等。宅内各幢住房皆有固定的使用用途,倒座房为外客厅及账房、门房;正厅为内客厅,供家族议事;正房为家长及长辈居住;子侄辈皆居住在厢房;后罩房为仓贮、仆役居住及厨房等。这种住居按长幼、内外、贵贱的等级秩序进行安排,是一种宗法性极强的封闭型民居。    
属于合院式的民居尚有:晋中民居,其院落呈南北狭长形状;晋东南民居,其住房层数多为两层或三层;关中民居,除院落狭长以外,其厢房多采用一面坡形式;临夏回族民居,其布局形式较自由,朝向随意,并带有花园;吉林满族民居,院落十分宽大,正房中以西间为主,三面设万字炕;青海庄窠是平顶的四合院,周围外墙全为夯土制成;白族民居,即大理一带的民居,其典型布局有“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两种;纳西族民居,与白族民居类似,但吸收有藏族的上下带前廊的楼房形制。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