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攻略 > 学区房——中国父母心中永远的痛

学区房——中国父母心中永远的痛

2024-04-25

导读:多校划片将会成为一种长期趋势,未来学区的摇号式入学将会变得普遍,在这样的情况下,学区房购买的风险性就会与日俱增,虽然学区房依然意味...

多校划片将会成为一种长期趋势,未来学区的摇号式入学将会变得普遍,在这样的情况下,学区房购买的风险性就会与日俱增,虽然学区房依然意味...

多校划片将会成为一种长期趋势,未来学区的摇号式入学将会变得普遍,在这样的情况下,学区房购买的风险性就会与日俱增,虽然学区房依然意味着一个可能去好学校的摇号资格,但是其内在的风险却是不言而喻的。

进入2016年以来,如果说有什么最能拨动中国人心弦的东西?那么无疑就是一路走高的房地产。最引人注目的也许还不止是房价,而是房价中毅然挺立的学区房。而北京市一纸多校划片的新政,竟然在房地产市场中引起轩然大波,在不少城市学区房的价格会超过普通住宅价格多倍不止,学区房似乎已经成为中国家长心目中难以言说的痛。

纵观全国,如果说有什么能够牵动所有家长的心的话,恐怕只有两个房子与教育,这两大历史性命题可谓是中国父母最舍得花钱的两件事,当这两件事的结合体学区房出现在中国家长面前的时候,愿意付出天价也就是不难理解的事情了。每到三四月份,中小学招生入学季的来临,就会引起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学区房的热潮, 学区房的价格也一路飙升,在北京46万/平的神话学区房已经成为大家司空见惯的常态,在上海用数百万元购买只有十几平的老公学区房也是寻常之事。在大多数中国家长的心目中,学区房早就与高不可攀的价格画上了等号,并逐渐演变成为绑架中国家庭的头等难题。

1、那么学区房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教育一直被作为一种公共品或半公共品来看待,但是教育却是一种最为特殊的半公共品,它既没有公共品的非竞争性特征,也难以具备公共品的非排他性特征,因此,在中国将教育作为社会公共产品来提供其实是并不现实的。由于中国的教育资源分布并不均衡,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被集中在少数的城市与区域内,而中国中小学入学又是采取就近入学划分学区的制度,在这样的基础上,依托于教育资源的学区房就应运而生了。

其实学区房的价格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

学区房价格=所在区域的房地产区位价格+所在学区的教育资源溢价

以上海一套均价8万左右的老公学区房为例,与其区位相当的非学区老公房价格平均在3-4万,那么学区房的所在学区教育资源溢价就是4万元左右,一套40平左右的老公房,家长就必须为其多支付160万元以上,这种教育资源溢价就等于上海的父母要多花一百多万购买了一个优质小学的学籍。

以市场的供需理论来说,过高的价格会导致需求量的下降,所以只要学区房价格高过了市场的均衡底线,那么学区房降价也就成为可能了。但是实际上却完全不是这样,由于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再配合现行的中小学教育体制,所有的购房家长都认为优质学校的入学名额是一个持续性增值的过程,并不存在价格下降的预期,这就意味着学区房将会是最增值保值抗跌的风险投资品,学区房的价格上涨也就成为一种社会的共识性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