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攻略 > 耳放推荐排行榜

耳放推荐排行榜

2024-04-28

导读:【耳放推荐排行榜】导语:耳放是耳机发烧友心中最神圣的一块,也是很多耳机发烧友最热烈的追捧。可能会有人问,在这个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大众们都在用普通的耳机听歌而已,为什么还要再花上不少的一笔钱来买个耳放呢?为什么他们要独 ...

导语:耳放是耳机发烧友心中最神圣的一块,也是很多耳机发烧友最热烈的追捧。可能会有人问,在这个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大众们都在用普通的耳机听歌而已,为什么还要再花上不少的一笔钱来买个耳放呢?为什么他们要独树一帜呢?那是因为,耳机发烧友们都想追求极致的耳放享受。小兔为此整理了一些有关耳放的资料,给大家展现一个耳放排行榜。

耳放推荐排行榜

1、莱曼耳放

硬件与设计

莱曼采用铁制箱体,前面板为铝制,拉丝处理,看上去很有质感。前面板上除了音量旋钮之外,还有两个6.25mm耳机输出插口。这两组耳机输出没有切换,插入两只耳机能同时被驱动。但注意的是,为了保证正常的音质水准,莱曼在说明书中对两个输出口做了相关说明,并强调不要同时使用。这两个耳机输出口,其中一个输出可与前级输出同时工作,起到耳机监听的作用,而另一个耳机输出工作时前级输出将不被允许信号输出。

机器后面板有市电输入插座和一个电源开关,开关与插座之间有个小盒子,这个盒子里面安装的是保险管。后面板上还有两组RCA插座。这两组RCA做什么用的?在后面板上并没有标识,标识在底部。实际上是一组输出一组输入,在输出时,莱曼相当于前级放大器。

打开机箱,可以看到内部结构,莱曼的内部做工相当不错,看上去工整有序,远比同价位的SOLO做工精良。莱曼的内部结构很清晰,后面放置了一只大功率的环形变压器,提供正负15V输出。相比单电压的设计,莱曼的设计空间要大不少。变压器没有带屏蔽,如果能加个金属罩,还能降低机内干扰。

莱曼的功放板前置,这种布局和熊猫的相反,各有利弊。莱曼的布局的好处就是省去了耳机输出的连线,而RCA输入输出的连线被加长了。

莱曼看上去很复杂的样子,但电路结构也很清晰,顶部为电源处理,右侧为前级放大,中间部分为后级放大,底部为输出。

莱曼的基本信号放大流程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常见的运放加三极管扩流的模式,这种架构在耳放的设计当中应用得非常普遍,SOLO、拜亚动力A1也是这种架构。基于这种架构的耳放,占比非常大。虽然基本架构相近,但不意味着它们的设计就大同小异。

它的运放采用OPA2134,这是一颗中高档的运算放大器芯片,具有偏暖的音色特点。在运放的下方,有两个“空焊”的焊位,标记为S101和S102。其实并没有空焊,元器件被安装到了主板背面,对应的机箱位置有开孔,这样用户可以不用开机箱的进行调整。2联DIP开关能产生3种组合,对应的增益值分别为0/10/20dB(电位器位于最大输出位置时),也就是说,用户可以根据自身耳机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增益参数,一般推荐10dB档位。

客观测试与分析

莱曼具有良好的频响曲线,测试中产生了左右声道产生了0.2dB的差值,可能是线材的问题也可能是莱曼的问题,不管哪种情况,均可以视为正常的误差。其他指标表现良好。分离度值为-96.4dB,但观察分离度曲线,可以发现,1kHz时,分离度表现最好。这个值不是加权后的结果。2kHz至20kHz,分离度逐渐变差,这种情况出现在我们之前测试过的所有耳放当中,只是程度有所不同。我们测试了各档增益下的情况,数据上的差距不大。使用电脑作为示波器,能明显看到不同档位下的dB值差,与标识的一致。

我们使用专业声卡捕捉信号并进行观察和分析。串音存在,但可以接受。莱曼给出的分离度官方数值为>70db@10KHz,我们检测到高频分离度与这个数值相当。测试完成后,我们认为德国人的设计还是比较严谨的,说多少就是多少,没什么水分。

主观听感测试

我们曾在之前的两款耳机测评和两款耳机放大器测评中,都多多少少谈到莱曼耳放的一些表现,也许大家还有一些印象,但由于测评时器材间形成的排列组合实在可以很多,所以关于莱曼的评价在今天这篇文章里看到的才是最完整的。大家也许记得,我们曾评价莱曼推HD650时,声音相对立体舒展但动态不足;也许记得我们曾评价莱曼推飞利浦SHP9000由于都是偏暖偏软的声音,反而导致声音偏薄力量较差;也许记得,莱曼在大动态时表现并不如熊猫;也许记得,即便在这种情况下,莱曼的整体表现仍要优于Solo。而这,只不过是莱曼在0db增益档位时的表现。如果你曾经有机会听过莱曼,并感觉它动态不佳,低频无力,那一定是听的0dB档位的表现,而这并非莱曼全部实力。今天我们测评,将档位调整在10dB输出,0dB和20dB作为对比参考。当然,我们也建议如果有机会将莱曼和Solo进行对比,可以先将莱曼至于0dB档,对比后再设置10dB,可以让你心情更加愉悦。

2、索尼PHA-1

索尼PHA-1外观赏析:硬朗外观,附件丰富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PHA-1是一款“解码+耳放”的一体式便携设备,也是索尼首次涉足该领域的产品,其解码部分除了支持PC端,还创新性地支持在苹果设备上使用。甚至可以说PHA-1从一开始便是瞄准了庞大的苹果设备市场用户数而专门研发的一款产品,最高可支持96kHz/24bit的解码输入,其核心DAC为现在大家十分熟悉的WolfsonWM8740。运放部分为LME49860,而耳放芯片则是TPA6120。

PHA-1的厚度刚好相当于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实际测量值约为25.7毫米,铝合金外壳整体呈深灰色,整体长度与iPhone4相当。

PHA-1的提供的附件非常丰富,光是连接线就有4条之多,分别是苹果设备专用的30pin接口转USB数据线,索尼Walkman专用的WM-PORT转3.5mm音频线,两头均为L型插头的3.5mm转3.5mm对录线还有一条MicroUSB电脑连接/充电线。除此之外,PHA-1还提供了4根固定胶条,方便用户进行iPod/iPhone捆绑使用,最后如果你不想用胶带的话,里面还有一块软硅胶垫,可以防止iPod/iPhone在设备上打滑,可以说种种附件都考虑到了实际应用电费需求。

索尼PHA-1细节介绍:设计考究

与大部分随身耳放相似,PHA-1的前面板主要是负责模拟信号输入以及耳机输出,此外还有音量调节等作用。此外前面板左右两块镂空的边框实际为锌金属,主要作为是防止用户对音量旋钮误操作以及保护耳机插头遭受外部压力。旋钮左方上下两枚LED分别是电量和充电指示灯,而电源不足的时候POWER就会从绿变红。

而后面板则是数字信号输入了,其中USB接口专门负责苹果设备的数字信号输入,而旁边的MicroUSB则是可以连接电脑和作充电接口使用。左边的拨杆可以切换不同的信号输入端。

在PHA-1的左侧还有一个拨杆,是调节耳机输出增益的,在高增益下甚至可以轻松应付一些高阻抗的头戴式耳机。

捆绑iPod需要使用附赠的硅胶带,只需要将一头扣在PHA-1的边缘位置,再稍微用力拉伸将另一头也扣在相同的位置上,就能将设备好好地固定起来,非常方便。此外机身上下都各有两条防滑橡胶,可以让PHA-1牢牢地固定在桌面上,而附赠的软胶垫则是防止播放设备在PHA-1打滑。

主观听感测试:提升明显

iPodClassic+PHA-1

苹果设备的音质一向被称为“白开水”,甚至带有一定贬义成分,但笔者认为音染少这并不算什么缺点,可能只是比较不讨好人耳,而且相对来说还比较百搭。而实际上笔者认为iPodClassic的音质缺点主要集中在中频上,中频厚度分离度上iPodClassic相对之下做得并不算特别好,而高频延伸和低频下潜实际上都能算得上优良的。IPC+PHA-1这个组合,恰恰弥补了iPodClassic中高频弱势。例如用IPC直推XBA-H3的话,会觉得高频明显有点暗淡,而在PHA-1的驱动下,则会明亮许多,同时分离度和声场也是有了质的提升,另外整体声音也因为中频的加厚也变得偏向温暖,区别可以说比较明显的。

手机+PHA-1

在使用两台手机(索尼L36h以及HTCDesire)的耳机口输出到PHA-1的AudioIn接口上,效果相比起上述两种直接经过机内解码+放大或者LineOut输出放大的情况来说,提升会不那么明显。对于比较新推出的L36h来说由于本身音质还算过得去,对于低频下潜还有整个声场以及层次反感都会有一定的提升,但高频上的削弱并没有得到弥补;至于另一台HTCDesire的音质相对来说则糟糕许多,用经过放大的声音也只是把原有的恶声进行放大,并没有太大的提高;所以总体来说并不太推荐较老的高通方案安卓手机采用这种搭配组合。

3、创新SoundBlasterE5

产品外观

从外观看,创新E5的设计跟一般的便携耳放没有太大区别,机身由深灰色覆盖,长方形设计,表面以磨砂质感的处理,不容易留下指纹。正面是处以金属拉丝质感的SoundBlaster标志,侧边的位置是凸起棱角,跟E1和E3的设计风格非常类似,古板却带有很强的科技感。另外机身的体积还算得上“小巧”,具体尺寸为70*111*24mm,除厚度稍微厚点外,E5的体积跟一般的便携耳放相仿,但相比之前的E3要大很多。而重量方面,由于E5机身使用的是塑料材质,虽然可能有点不够“逼格”,但便携性方面自然不会让你太过担心,整体重量仅为164克,上手感觉比较轻便舒服,并没有像看上去的那样沉。

由于定位“发烧级”,所以E5的配件比较丰富,包装内除了耳放外,还配备了支架、microUSB线、光纤线、两条橡胶捆绑带(用来实现传说中的“拖油瓶”)以及说明书等等。

创新SoundBlasterE5功能介绍

创新E5的功能可以说比较丰富,它可以用USB方式连接PC或者移动设备,另外还支持蓝牙连接,当然不同的连接方式,能带来的体验是不一样的。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作为PC声卡时,E5播放和Line-in录音最大24-bit/192kHz的音频文件,内置麦克风和光纤输入支持到24-bit/96kHz;iOS端支持到24-bit/48kHz;Android端支持16-bit/44.1kHz;而蓝牙就稍微弱了一点,最高只支持到16-bit/48kHz。

首先在使用手机跟便携耳放连接时,手机是不能直接认出E5的,但在手机上会跳出相应的提示,需要你安装手机上的驱动,完成下载后,你就可以直接用数据线连接E5放歌了。不过让笔者感到意外的是,E5连接上手机后,还会对手机充电,也就是说耳放不需要手机提供额外的电量。充电功能算是这个E5的一个隐藏功能吧,连充电宝的钱都省了。(虽然不知道这个只有3200毫安的“充电宝”可以充多久,但用来解决燃眉之急还是挺好的)。

而使用蓝牙传输的优势就是比较便捷,连接方法比较简单,E5支持最新版本的蓝牙4.1技术,省电且传输速率快。连接方法跟连接普通的蓝牙音箱一样,首先打开E5的电源,切换到蓝牙模式,在手机端搜索并且连接就可以了,不用安装任何驱动,方便直接。手机支持NFC的更加方便,触碰相应的位置就能快速连接。

手机端的控制程序叫SoundBlasterCentral,支持IOS端和安卓,安卓端安装自然比较麻烦,因为程序只能从Googleplay中搜索下载,这是那些国际大厂一向的做法了,但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由于被“墙”了,所以使用这个软件就变成了一个特别麻烦的事情。当然不下载这个程序也是可以使用E5的,不过功能上会有所削弱,可玩性稍微降低了一点。

创新SoundBlasterE5评测

根据官方介绍,创新E5最大可以推动600欧的耳机,不过推得动和推得好是完全两码事。这次我们就是用了AKG的K601进行测试,它阻抗是120Ω,属于中低阻抗,熟悉这款耳机的人都知道要它出好声并非易事。

首先,我们先来测试它的音量,测试中发现,USBHost连接手机音量最小,通过蓝牙连接iPhone音量稍微大一点,而使用USB连接PC时音量最大。而且前面版的两个输出口声音要比光纤输出口的音量要大一档。另外,使用前面板时输出口时,使用大概一半的音量就足以驱动AKGK601,另外打开增益开关,使用30-35的音量就有足够的音量了。

安装这款程序后,你就可以对E5的声音提供各种个性化的设置。首先手机的状态栏会多了一栏快捷开关,一键可以打开或者关闭一些声音效果,比如说FX、环绕声,智能音量等等。

而程序的主界面设置了六个主菜单,分别是SBX音效设置,crystalvoice(用于语音采集和通讯,简单来说,就是降噪技术)、battery、profile、蓝牙连接和功能设置。

对创新的声卡比较熟悉的朋友都会知道SBX音效,它是一套音效增强技术,能提高压缩音频的音频质量,增强电影,音乐和游戏的体验。比如说SBXSurround–通过建立虚拟的环绕声道,提供逼真的效果控制,增强音频的深度和广度,使声音更自然。可以让立体声或多声道音频听起来好像来自各个方向,而语音仍然保留在前置中央的位置,从而保证原始平衡和音色不被改变。另外还有SBXCrystalizer、SBXBass、SBXSmartVolume和SBXDialogPlus等,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想要了解的朋友自行百度

SBX音效设置中除了可以设置SBX音效外,还可以对均衡器进行调节,提供了多项可以变更的选项,让用户调出自己耳朵喜欢的声音。

另外,这款程序还支持查看电量、设置闹钟等功能,非常强大,几乎能实现电脑端控制软件的大部分功能了。

比较特殊的是,创新E5可以说是一物多用的神器,玩法丰富。因为它同时支持多路输入/输出,支持连接多部蓝牙设备同时连接PC。就是说你可以使用它作为电脑的声卡连接电脑的同时,用两台手机蓝牙连接,还可以通过USBHost接口连接其他设备,同时收听它们的声音。

而音质方面,E5给人的最大的感觉就是够甜美,清澈通透,略温润,声音自然耐听,属于听久不累的那种,最为出色的部分应该就是人声部分,解析力非常出色,比较细腻。总体来说,它对大部分类型的音乐的表现力都不错。但无线连接部分应该是其比较大的短板,有时候会出现明显的底噪声,影响听音效果。

看完耳放推荐排行榜这三款之后,是不是也心痒痒呢?这三款耳放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但相同的是这款耳放都是大获好评的热卖产品哦。不得不说,这三款耳放都有很多很吸引人的性能,小兔想这对耳放发烧友肯定是个恶魔的诱惑,但是!若是喜欢,就不要想太多啦赶紧入手!

耳放推荐

耳放推荐

耳放推荐

耳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