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攻略 > 贵州石材借鸡生蛋 行业亟待规范来引导

贵州石材借鸡生蛋 行业亟待规范来引导

2024-04-27

导读:【贵州石材借鸡生蛋 行业亟待规范来引导】贵州石材借鸡生蛋 行业亟待规范来引导 贵州石材:卖资源还是卖品牌   贵州省是大理石重要产地,已探明储量超过30亿立方米,排在国内前列,可省内石材行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国内国际一直默默无闻,许多出自贵 ...

贵州石材借鸡生蛋 行业亟待规范来引导

贵州石材:卖资源还是卖品牌

  贵州省是大理石重要产地,已探明储量超过30亿立方米,排在国内前列,可省内石材行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国内国际一直默默无闻,许多出自贵州省,流行于国际市场的石材品种,被冠以“广东石材”“四川石材”“山东石材”字样高价出售。而贵州省石材产业一直依靠出卖石材资源苟延残喘,无品牌,无深加工,无附加值,该行业成了跟在外省同行屁股后面的“小弟弟”,产业总量羞于向外人道也。

  如何摆脱落后现状,加快石材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如何争取把我省石材产业摆在国内石材产业链的上游,增加石材生产的附加值,这些问题值得我省石材行业深思。到底是依靠低价格倒卖石材原料资源,分市场一杯残羹冷炙,还是发展贵州石材自有品牌,切下国内国际市场一块大蛋糕?贵州300多家大小石材企业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上。

  贵州“海贝花”铺进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是我国近年来兴建的大型建筑之一,在修建过程中,来自法国的世界建筑设计大师安德鲁对建筑材料的选用非常苛刻,按照安德鲁的设计理念,工作人员寻找了几年都没找到符合要求的石材用料。后来终于在贵州一处山谷里发现了一种名为“海贝花”的奇特的沉积岩,当把样品提交给安德鲁时,这位国际大师眼前一亮,啧啧称奇,当即决定使用这种来自贵州的石材。

  地壳剧烈运动后,海底变成了陆地,原来生长于海里的贝壳混杂在石头泥沙里,经过几亿年的变化,形成了岩石,这种岩石做出的石板,通体乌黑,白色的贝壳经切割后仍然镶嵌其中,演化成了不规则的白色的花朵,与黑色背景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是“海贝花”的来历。这种珍贵石材的产量极低,非常珍贵。

  今年10月,贵州省组织一批领导到北京学习,他们在参观国家大剧院时,当讲解人员介绍到建设国家大剧院所使用的石材,其中的“海贝花”就是来自贵州,参观的领导们感到又惊奇又骄傲。

  供应这种石材给国家大剧院的贵州黔源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如祥告诉记者,当时接到这个订单后,他高兴又激动,因为这是一次展示贵州石材的绝佳机会,哪怕不赚钱都要做,工人们加班加点,终于准时完成了采石任务。但遗憾的是,贵州有很好的石材原料,却没有深加工企业,“我们接到订单后,找遍了整个贵州省,但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加工符合质量要求的石板板材,没办法,我们只好把石料长途跋涉运到外省加工,费时费力,还增加了高额运费和加工费成本,那单生意让我对贵州石材产业的落后现状又增加了一次深刻的认识,我认为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否则贵州石材没有出头之日”。

  抱着金碗讨饭吃

  多年从事石材生意的田如祥对省内石材行业发展的落后深有体会。贵州的木化石米黄、金花米黄、羊艾米黄,以及琥珀玉、毕节晶墨玉、海贝花、灰木纹等品种响誉海内外,深受国外用户尤其是欧洲用户喜爱,但遗憾的是贵州主要以出售原料和少量的毛坯粗板为主,处于产业链的最底端。田如祥告诉记者:“我省依靠大自然赐予的天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单纯开采出售原材料,费事费力,销售价格还要受外省上游厂商的限制,平均60块钱一平方的原料石头,经外省厂商一加工,价格就翻了几番,变成了200元至600元一平方,等于是我们贵州人干的是出力受气的活,利润却最低,高额利润被广东、福建等地的厂商和中间销售商赚去了,这种现状的长期存在,导致省内的石材业对外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自己的深加工企业发展无从谈起。”

  在广东云浮经销大理石的我省商人李厚禄给记者算了一笔帐,西部大开发,拉动了贵州的基础设施建设,全省近几年石材用量大增,每年大概在70万立方,把原料拉到外省加工后再拉回来,每个立方仅运费一项就增加近3000元,仅运费一项就多增加20亿元,这个浪费是非常巨大的,“低价卖资源,高价买成品,这对贵州太不公平”。

  黔西南商人王有伦长期在福建等地做石材生意,他对贵州省石材行业目前发展模式的危害性看得更深更远。王有伦分析说,短期来看,我省只卖资源,带来的是产业附加值不高,税收流失到外省,本省建设用材成本增加,长期来看,资源开采完了以后,我们的的石材工业还是发展不起来,更无法打造贵州自己的石材品牌,省内此行业只会越来越落后,越来越处于被动局面。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我们贵州开采的是资源,破坏的是环境,这种沉重的代价并不能带来高附加值,然而以后治理生态恶化的费用还得由政府和贵州人民承担。王有伦伤感地说:“据我所知,在贵州开采大理石资源的老板,大部分是福建人和广东人,他们把加工厂设在福建和广东本地,到贵州来承包矿山,把矿石开采出来拉回他们本省加工,再把成品返销贵州。这样一种状况,导致我们贵州抱着优质大理石资源的金饭碗,向外省厂商讨饭吃,太不划算,我们必须得发展自己的深加工企业,改变当前讨饭吃的产业现状。”

  没有石头反成石材中心

  我国石材生产加工的重要集散地广东省云浮市,由于长时间开采,当地可供使用的石材资源几近枯竭,长期依靠石材行业发展地方经济的云浮市曾一度陷入困境。为解决这一难题,近几年来,云浮市一方面从世界各地大量进口各种石料,做到“世界名石为我所用”,同时把临近的广西、贵州作为该地石材加工的原材料生产地,“借鸡生蛋”,打造“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2004年12月19日,云浮市与我省黔西南州缔结为友好市州,其中重要的一个合作方面,就是云浮市利用石材加工基地的优势,结合黔西南州优良大理石荒料资源,共同发展石材行业。

  在本地没有石材资源的条件下,云浮市作为广东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仅仅石材工业一项,2007年发展到4000多家石材企业,总产值达到了60亿元,今年预计达到70亿元,企业规模、年产值均在全国名列前茅。

  目前,云浮市又抢先一步,不断提升石材产业的创新水平,加快产业的升级换代,2007年12月底,亚洲最大的人造石生产线——百里通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在该市云安县投产,之前该市已有三家生产人造石的企业。

  福建省水头镇是我国另外一个重要的石材集散地,该地石材行业发展时间远在云浮之后,但后来者居上,这个在中国地图上几乎寻找不到的水头镇,凭借河运及海运优势,居然包揽了全国约70%的石材进出口业务,并不盛产石材的滨海小镇发展成了全国最大的石材集散地、中国石材城、世界级石材中心。这个面积仅有117平方公里的小镇,200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9亿元,地方工业税收2.4亿元,今年则有望突破3亿。

  在强大的产业聚集功能带动下,水头镇与石材相配套的石材机械、辅助材料、磨料磨具、刀头刀具、石头工艺品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较为齐全的石材产业供应链。目前,全镇有石材机械企业10家,磨具磨料生产企业8家,金刚石生产企业100家。

  云浮市、水头镇两地石材行业所取得的成就,让长期奔波广东、福建等地运送原材料的我省铜仁、黔西南、黔南等地的荒料开采商羡慕不已。云浮市和水头镇的石材行业所取得的成就,与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引导、扶持,及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服务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分割的。贵州有着优良的大理石资源,廉价的劳动力,贵阳直达广州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已开工修建,建成后将大大缩短贵州与广东的距离,大大缩短出海距离,那么能不能凭借这些优势,把贵州省发展成为石材行业的后起之秀呢?

  贵州石材行业亟待规范引导

  记者想在网上搜索我省石材行业发展历史和现状的资料,遗憾的是只搜到了不超过十个网页,除去我省一些企业和个人发布的出售石材原料的信息外,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网络,没有贵州石材行业的任何消息。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我省曾经成立过贵州省石材工业协会,记者翻遍了相关资料,咨询了有关部门,终于找到了协会所在地,但早已人去楼空,最后得知,2005年该协会已经被注销。经记者了解,我省是资源大省,煤、磷、铝等资源非常丰富,大理石矿业的发展在省内并不受重视,一些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根本不掌握大理石产业的基本情况。

  记者从黔西南、铜仁等地州采访发现,由于大理石开采行业门槛低,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有色金属矿、煤矿的治理中,对大理石开采无暇监管,大理石矿私挖滥采情况严重,没有得到规范,更没有行业标准。

  贵州省地矿局一位专家发表了他的见解,天然石材是一种环保材料,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选用天然大理石,那么这种资源终究有枯竭的一天,这就决定了今后大理石业的发展过程中,谁掌握了石材资源,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我省只有走精加工之路,才能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有限的资源。同时也需要把行业协会建立起来,加强对行业的引导和规范,政府部门要制定行业发展规划,避免无序开采,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云浮、水头要打造中国石材城、国际石材中心、“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他们要流通的东西,必须由我们提供,那我们是提供简单原材料,还是提供精加工产品,其中的利弊值得我们好好抉择。&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