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攻略 > 是萎缩还是转型?黑龙江木材加工业调查

是萎缩还是转型?黑龙江木材加工业调查

2024-05-08

导读:【是萎缩还是转型?黑龙江木材加工业调查】是萎缩还是转型?黑龙江木材加工业调查   7月1日,对我省“两头在外”的木材加工企业来说,是个敏感的日子。这一天,俄罗斯原木出口关税开始上调至20%,原料进口成本增加;这一天,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调整部分 ...

是萎缩还是转型?黑龙江木材加工业调查

  7月1日,对我省“两头在外”的木材加工企业来说,是个敏感的日子。这一天,俄罗斯原木出口关税开始上调至20%,原料进口成本增加;这一天,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正式执行,企业的出口利润又一次削薄。“双道紧箍咒”下,我省尚显粗放的木材加工企业,还能生存下去吗,他们的未来将走向何方?依赖进口俄材生成的口岸木材加工业,又面临怎样的处境?

  7月12日,记者赶赴绥芬河实地采访。 

  新闻背景 

  2006年,俄罗斯发展贸易部出台关于提高原木出口关税草案,未来3年俄原木出口关税将以每年30%的幅度提高。2007年7月1日起俄罗斯原木出口关税上调到20%,每立方米不低于10欧元。从2008年4月起税率将提高至25%,不得低于每立方米15欧元,从2009年1月起,税率将提高至80%,每立方米不低于50欧元。 

  7月1日起,《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正式施行。这次政策调整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其中,涉及木材加工企业的规定有:部分木板和一次性木制品取消出口退税;家具出口退税率下调至11%或9%;部分木制品出口退税率下调至5%。 

  进口:抢储俄材过货激增 

  坐了一夜的火车,赶到绥芬河时细雨霏霏,气温也比哈尔滨降了十几度,但自俄罗斯进口木材却没有想象中的明显“降温”。 

  刚巧上半年的进出口数据出来了,上半年绥芬河自俄进口原木386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3.3%。绥芬河口岸委副主任李普祥告诉记者,上半年进口原木一直挺红火的,以6月份为例,平均每天过货要有13列火车,而去年同期每天只有11列左右。 

  何以进口不降反增?三峡公司张羽给出了答案,在7月1日俄关税大幅上调前,抢储原木,以便让企业有个应对新政的缓冲期。驱车行进在绥芬河,随处可见的木材加工厂内堆积着大量的原木,也在印证着这一答案。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有不少商人在俄罗斯签订了长期开采合同,即使关税上涨也得发货,否则损失更大。一直陪同采访的发改局副局长张国立回答着记者的疑问。 

  据李普祥介绍,上半年木材进口的忙碌局面一直持续到7月8日左右。此后便开始明显下降了,9日过了7列,10日过了6列,11日是8列,估计未来几天也不会超过9列。虽然每年七八月份都是进口淡季,但往常每天过货也得10~11列。 

  随着进口关税的上调,原木市场价格也在上涨。未来进口量怎样预测?张国立告诉记者,企业尚在观望中,但有一条不变的定律,市场如何变化,总是由需求说话。 

  出口:利润削减企业转向 

  原木价格面临上涨,出口退税率已经下调,对于做外单的木材加工企业来说,不啻双重压力。 

  绥芬河三峡公司就面临着这样的压力。总经理李世民告诉记者,这家始建于2002年从大连招商引资的企业,主要以生产干燥板、刨光材、集成材为主。今年以前,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随着双向不利政策的出台,出口利润已经低于国内市场。因而,今年上半年产品主要针对大连、上海、东莞等国内市场,出口业务尚在观望中。 

  “影响还是挺大的”,说到出口退税调整,鑫麟木业销售部负责人李少男这样告诉记者。该公司产品是实木复合地板,出口退税由11%下调到5%,简单地说,就等于成本一下子提高了好几个百分点。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利润逐渐摊薄的今天,冲击还是挺大的。本来企业现在的生产计划一般要排到九、十月份,现在只排到八月份。 

  李少男告诉记者,国家此次下调出口退税率,没有缓冲期,企业得到消息时,离7月1日只剩下几天,已签的订单只能按原计划执行,企业有损失也得做下去。下一步准备上调价格,但客户还接受不了,正在商谈中。目前企业应处于受政策影响的调整缓冲期。

  “木业之都”压力下相对平静 

  要了解口岸木材加工业,绥芬河最具代表性。外地人初到绥芬河市,都会惊奇的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是在马路上随处都能看到俄罗斯人;二是遍地都是木材加工厂。 

  有数据为证:2006年中国进口原木数量为3000多万立方米,其中进口俄罗斯原木2183万立方米,我省进口俄罗斯原木942万立方米,绥芬河外经贸进口俄罗斯原木664.7万立方米,占全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木的30%,占全省的70.5%。 

  绥芬河口岸进口木材资源优势,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到此落户谋求长远发展。目前绥芬河共有木材加工企业410户,占绥芬河工业企业的70.7%,年加工能力为450万立方米,其中,精加工能力40万立方米,年烘干能力70万立方米,一些有实力的木材企业还打入了国际市场。企业的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这座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城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木业之都”。 

  来采访之前,一直有个担心,双向夹击的不利因素,将给初成规模的木材加工业以怎样的恐慌?实地探查,却是意料之外的相对平静。“恐慌谈不上,压力是挺大的”,鑫麟木业的回答挺有代表性。 

  绥芬河市木材企业的发展,从2001年到现在可以说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里程。本世纪初这里汇集了全国各地的木材商人,成车的原木通过这些商人发往全国各地。木材进口商日进斗金、国内木材商年挣百万,一时间木材让人们疯狂。有眼光的商人看到,一些小加工企业把原木的外皮去掉再卖出去挣钱更多,把原木加工成板材投资回报更丰厚。于是一批粗放型的加工企业开始遍地开花,木材深加工企业也开始纷纷投巨资上项目。绥芬河市木业呈现了粗加工、深加工、原料供应等多元化发展格局。 

  副市长刘琦告诉记者,伴随着俄木材关税涨价、油料上涨、运费上涨、运距不断拉长、开采成本提高等等,绥芬河的木材产业一直没有停止优胜劣汰的步伐,政府也适时引导企业走精细加工之路,鼓励企业走出去,并帮助有实力的企业申请贷款等。他认为,资源是有限的,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不可再生资源总归是由有实力的企业控制。 

  高附加值规避风险的出路 

  出口退税调低,原木进口关税上涨,本以为企业会有很多抱怨。没想到此行采访的结果却恰恰相反,有远见的企业家在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同时,早就未雨绸缪。 

  早在去年,绥芬河三峡公司已经在俄建立两个工厂,其目的很明确,应对俄控制原木出口。总经理李世民告诉记者,俄方希望其木材加工增值后出口,因而鼓励外国企业在本国设立加工厂。他们的俄罗斯工厂就是将原木锯成板材后再出口,回避了关税,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他说,随着木材量的减少,企业必须走深加工之路,该企业目前虽然木材利用率非常高,几乎将原料吃干榨净,但还没有终端产品,他们下一步打算再征地,建一个工厂,做防寒实木门,出口对象是俄罗斯,实现产品高附加值。 

  “附加值,还是附加值!”鑫麟木业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能够抵御政策“寒流”,源于提早生产终端产品,过去,他们除做贸易外,还生产柞木表板,供货给南方厂家。从去年起开始生产终端产品,并研发高附加值产品。他们边介绍边拿出自主开发的碳化地板告诉记者,这种地板每平方米出口价要比普通地板高出5美元。他们还介绍说,目前出口主要是靠贴牌生产出口欧洲,一平方米普通实木复合地板出口价大约在23美元左右,而在欧洲市场上加上了品牌要卖到90欧元,这700多元人民币的差价,就是品牌的价值。 

  销售部负责人李少男感叹,如果不是提早生产终端产品,恐怕这次企业承受的将不是“压力”,而是“恐慌”了。地板生产厂长李功臣则告诉记者,企业目前除了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外,还准备打造自主品牌,以提高抗风险能力,应对未来更激烈的竞争。 

  有准备的企业在内外政“逼压”下图谋新路,而另有一些小型加工企业则被迫停产,采访时绥芬河政府部门并不讳言这种现象的存在。什么样的企业能生存?发改局副局长张国立认为,市场似乎已有倾向。“主要看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小。利润空间大的企业,出口退税等政策对它的影响就小,而利润空间小的企业,影响就大。”他说,“在生意上,各有各的做法。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大企业不一定好做,小企业也不一定没有生存空间。这要看综合实力。” 

  商务局副局长许新则认为,优胜劣汰是市场规律。当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时,总会逼着自我转向。在各种变化面前,企业与市场总能找出自己的路,摇摇晃晃地向前走。 

  在即将结束采访时,记者来到了一片塔吊林立的厂房前,这是正在建设的圣大木业,设备全部由德国进口,准备从进口到锯材到烘干到精细加工再到终端产品,实现一条龙。 

  因政策调整,有的企业停产了,有的企业提升了,还有跃跃欲试正在兴建中的企业……在这不断的变化中,记者解读出的是,市场总会给商人机会,在经历产业裂变的阵痛中,提高产品档次,提升产品质量,提高附加值,才是最有效规避风险的办法。